臺北市立大學三軸人才強爆!六都唯一市立大學影響力撼動頂大
圖/臺北市立大學是台灣國手最強後盾,購入多款「賓利級」儀器,從身理機能層面直接優化體育選手的運動表現。張智傑攝。 當多數大學汲汲於研究排名,臺北市立大學早已走出一條屬於城市的高教之路。作為全台唯一由直轄市設立的大學,北市大不僅是師資搖籃、體育重鎮,更是市政政策的行動智庫。從操場到市府、從課堂到社區,這所大學正用實作與創新,勾勒出台灣高教最貼近社會脈動的範式。
作為全台唯一由台北直轄市政府設立的大學,北市大從未築起學術高牆,反而像城市另一顆大腦,在競技場拚搏、在政策桌前深思,每當天母校區操場傳來選手訓練聲;博愛校區師生同步展開教研,這所大學的成長脈動,儼然與城市發展心跳無二致,如同校長邱英浩所言「北市大是市民的想望之所。」

在台灣高教體系中,北市大體制獨樹一格。非中央所轄,卻在教育界展現實質而深遠的影響力;同時,它既是大學,又是台北智庫、行動平台與公共實驗場,這般「學校即城市」的治校思維,讓北市大始終與地方共生共振,透過教育、人文藝術、體育、市政管理與理學院分進合擊,以及「一文一武」的雙軌學程,形塑出符合國家未來需求的人才定位。

臺北市立大學百年教育力延續,創國家體育量能人才庫
或許相較頂大以多篇論文發表而聞名,北市大曝光度未必相當,但長年來看,它無疑是國際賽事的熟面孔,並在邱英浩的帶領下,校內百年師資教育與體育競技雙重血脈緊密交織,徹底貫徹「文武兼修」的辦學精神。
如北市大積極推動全師培與並行師培制度,強化學科支撐力,讓體育健將也能具備完整的教學專業,呼應全球「π型人才」趨勢。從大一起,校方便設置精進班,協助學子於學業和訓練間取得平衡;碩士階段則整合六大體育研究所資源,引導運動員依興趣考照、發展第二專長,不必再為過往短暫職涯而憂慮。也因此,北市大能以平均83%全台教師檢定通過率居冠全國,展現無與倫比的專才永續力。

與此同時,若說北市大是中華隊後勤基地,也絕非虛言。有別多所大學以單一運動為強項,北市大體育學院長期均衡發展棒球、籃球、橄欖球等多元球類,一次結合水、陸、技擊各項賽事。故為滿足選手多樣化的鍛鍊,校方不惜投入破億經費打造頂規的硬體設施。如樓高六層,內建符合國際標準游泳池與跳水池的天母體育館;以及媲美國家級的運動科學研究中心和運動傷害復原防護室,可謂是全台場館設備最齊全的運動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