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帶動城市發展的重要指標之一,火車站更是都市建設的重要門戶。配合鐵路高架化,臺中市於民國96年首先提出大智路打通方案,希望銜接臺中車站前後站交通,帶動區域發展,坐落於大智路上的大智慧學苑因而被劃為道路用地,合法大樓面臨被拆除命運,關係一度緊張。盧市長上任後,把握「誠意換來同意」,未採取強制徵收拆遷,帶領市府團隊誠懇溝通協調,圓滿取得全數所有權人的同意,創下公共建設史上與民溝通的成功典範,是「全臺最大住商拆遷案」的標竿案例。
圖/大智路打通,完成臺中火車站高架化計畫的「最後一哩路」。
「市政一棒接一棒。」市長盧秀燕表示,過去臺中火車站前站發展較快,後站相對較慢,區域發展不均,因此地方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打通大智路,在市府的努力下,終於在9月10正式通車,完成臺中火車站高架化計畫的「最後一哩路」,平衡區域發展,也讓民眾不必再繞道而行,交通更加順暢。
圖/不僅活絡車站周邊整體發展,並串聯周邊景點為舊城區發展添動能。
直線是最短的距離!鐵路高架化後,打通大智路就發揮縫合臺中火車站前後站的功能。在當地開40幾年汽車材料行的王先生表示,過去因為鐵路阻隔前後站,使後站逐漸沒落,現在大智路打通後就可以讓地區重新發展,車流帶動人流,經濟就會愈來愈活絡!
因應大智路打通,市府交通局隨即啟動周邊路線調整與規劃,包括公車站、地下停車場、臨停下客區及計程車招呼站等,例如將計程車招呼站及排班計程車格,整併至大智北一街避車彎處,讓民眾搭車更便利安全;周邊亦興闢機車停車場,後續還會增設立體停車場,持續增加周邊停車供給。
圖/車流帶動人流,經濟就會愈來愈活絡。
一條大智路,幫助整合臺中轉運中心干城站等等周邊交通建設,成為聯繫臺中火車站區前後的重要動線,可有效整合鐵道、國道客運及公車系統,活絡車站周邊整體發展,並串聯周邊文化景點,吸引觀光人潮,為舊城區發展再添動能。
打通大智路,交通順暢又便利,也讓臺中車站整體景致更和諧、美觀,人潮都願意來,產業商機更活絡。迎接日商三井不動產集團LaLaport購物中心的盛大進駐,加上帝國糖廠湖濱生態園區整建修復為文化兼生態風貎的共生亮點,東區歷史建築活化再利用,從中區到東區,大片舊城區交通暢行,經濟起飛,再造富市臺中、新好生活。
(臺中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