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之路,與民同行!新北公共運輸抗疫滴水不漏

防疫之路,與民同行!新北公共運輸抗疫滴水不漏 新北市交通局長鍾鳴時,在疫情期間與新北駕駛同仁在第一線加強公共運輸防疫安全,期盼市民朋友都能安心、放心搭乘公共交通工具。
日期:2021-09-24

公共運輸兼具環保與便民,在疫情期間更多了守護乘客健康安全的重責大任,新北市透過多管齊下的防疫措施,確保民眾能安全、安心、舒適的抵達下一個目的地。

疫情升溫之際,有一群人默默投入防疫工作,成為醫護人員的後盾,讓南北地區醫療量能得以維持平衡,他們就是防疫專車的駕駛們。這群英雄不但勇敢熱血,還要有堅毅的耐力,能夠忍受高溫炙熱的天氣,全身穿著密不透風的防護衣、口罩、手套、護目鏡,在悶熱狹小的空間中長途開車,將確診者分送到醫療量能充足的照顧中心,以確保患者能受到妥善照顧以及醫療體系的活絡,每趟車程的往返短則四、五個小時,長可達十幾個小時,不但身上的衣物早已被汗水完全浸濕,途中連喝水、用餐和如廁都不敢奢求……。

談起這群在背後默默為防疫付出的駕駛英雄,新北市政府交通局局長鍾鳴時感性地說:「這些駕駛自告奮勇前來擔任這項辛苦又危險的任務,真的讓人感動又欽佩,有些人曾經在SARS期間就已有擔任防疫車隊駕駛的經驗,知道即使很辛苦,家人也會擔心不已,但他們深具使命感而毫不退縮,也多虧這一群駕駛朋友們的貢獻,才能讓防疫工作得以順利執行,因此我由衷地感謝他們。」

疫情升溫時,有一群駕駛英雄默默投入防疫工作,成為醫護人員的後盾。侯友宜市長(左二)也頒獎表揚公車駕駛同仁,感謝他們的付出。圖/疫情升溫時,有一群駕駛英雄默默投入防疫工作,成為醫護人員的後盾。侯友宜市長(左二)也頒獎表揚公車駕駛同仁,感謝他們的付出。

公共運輸環保便民,為城市生活加分

鍾鳴時局長對於防疫重任始終念茲在茲,尤其是將強化公共運輸防疫安全,讓民眾恢復搭乘公共運輸信心,列為首要任務。鍾鳴時局長提到,自從宣布三級警戒以來,公車運載量大受衝擊,搭載人次從原本一天的80萬至90萬人次,急速減少為一天不到20萬人次,而且不只是公車,包括客運、火車、高鐵也都遭遇同樣情況,令鍾鳴時局長不免憂心忡忡地說:「對一個城市來說,公共運輸如果無法有效運用,對於環境的破壞與衝擊是相當嚴重的。」包括社會資源、道路空間運用、環境品質維護都將造成很大的負面影響。

公共運輸的主要目的不在於營利,而是兼具環保與便民的存在價值,否則如果多數人都是選擇以自用車作為通勤工具,不僅會造成交通壅塞問題,對環境的污染和交通安全也會成為威脅,因此希望大家都能夠支持與搭乘公共運輸,由政府來承擔這個甜蜜的負擔。

疫情期間,新北公車「運將大哥」皆完成疫苗施打,配合市府防疫措施每2小時或每趟次消毒1次,配戴口罩並加強場站清潔,讓市民對搭乘公共運輸有信心。圖/疫情期間,新北公車「運將大哥」皆完成疫苗施打,配合市府防疫措施每2小時或每趟次消毒1次,配戴口罩並加強場站清潔,讓市民對搭乘公共運輸有信心。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全面防疫無死角,民眾搭乘更安心

為了幫助公共運輸量能盡可能恢復正常,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採多管齊下防疫基本功,像是針對客運第一線駕駛完成疫苗施打,以維續公共運輸正常服務與安全;加強各公車業者的場站清潔工作,除了每2小時或每趟次消毒1次之外,特別是車內常碰觸的地方,更要求加強清潔;為避免擁擠增加感染風險,尖峰時段加密發車班距;嚴格遵守與執行行車間駕駛和乘客全程都要戴好口罩的規定;車內備妥消毒酒精供乘客消毒雙手,並於8月23日起逐步改裝為感應式酒精噴灑器,減少乘客接觸感染風險,而作為「抗疫2.0」電動公車示範的國光客運578、582路線公車,還配置「主動式空氣淨化設備」,具有殺菌、消毒等多重防疫功效。

在有效監督控管部分,搭乘公車、計程車等大眾運輸工具時,需配合掃描防疫簡訊實聯制QR Code或刷記名卡,4家共享運具業者(iRent、格上GoSmart、WeMo、GoShare),也要配合加強車輛清潔消毒作業並紀錄回報,並增加派員稽查,以確保市民使用共享運具的防疫安全。

公共自行車(YouBike)也有其防疫措施,包括廠商在每輛調度車上會配置酒精或消毒水,於車輛調度時針對手把、車鈴、坐墊及KIOSK自動服務機等設施進行消毒,並加強場站周邊清潔及移除車籃內垃圾,以維護乾淨舒適且安全的騎乘環境。

新北公車候車站安排不同的創作地方特色元素,將跟市民生活更貼近、更有溫度。圖/新北公車候車站安排不同的創作地方特色元素,將跟市民生活更貼近、更有溫度。

不知民眾是否有注意到,最近有部分的公車與站台似乎也有些不同的改變?像是在土城樹林、三峽等三鶯地區的18座候車亭,就能看見優美繽紛的詩文創作和彩色插圖,讓等公車變得更加詩情畫意。鍾鳴時局長解釋:「搭乘公車是許多人每日活動往來的生活環節,我們希望公車帶給大家的,不只是移動時的一個便利運輸工具,更應該融入乘客的生活當中,彼此進行交流和連結,因此我們將公車加入地方特色,或是展現文化價值的元素,期望民眾在搭乘公車時,除了能感受到便利與舒適度之外,也能為生活創造驚喜,留下有溫度、有故事的深刻記憶。」



關鍵字:防疫交通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遠見雜誌整合傳播部企劃製作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