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踏出家門的通行「道路」是每個人一定會使用,卻也最常忽略重要性的生活必需,「道路」與人的友善互動,可說是有賴於平穩,因此「路平」是每個縣市的道路重點,但在臺中,要求的是更嚴格的「燙平」。
自盧秀燕市長上任以來,便積極執行「燙平專案」,採高標準的「燙平」模式,以最高規格及工序嚴格把關,以「平衡城鄉差距,通勤、通學路段優先」為規劃原則,將各區主要、次要道路及人行道列為改善主軸,同時改善6米寬度以下鄰里巷道,以兩者併進的方式提升道路品質,進行整體區域性改善,並結合車道標線系統改善、人行道拓寬整合、無障礙都市動線發展,使臺中居民共享完整路權。
自盧市長上任至111年4月21日為止,燙平專案共完成1467條,長度約483公里道路改善工程(6米以上主次要道路計993條,長度約375公里;6米以下鄰里道路計474條,長度約108公里),案件執行不僅著重於城區,山海屯區域燙平案件總數近年來也與城區相近(城區690件,山海屯區合計777件),提升城鄉間安全性及交流。燙平專案更是連續2年獲中央道路評鑑「優等」肯定,於108年榮獲直轄市型優等,109年中央道路評鑑再獲內政部營建署全國綜合評鑑優等及人行環境全國第二的佳績。
同時臺中市府與內政部、交通部展開密切合作,整合燙平及人本步道工程,營造無障礙道路環境,重新設計道路路權,使人行道淨寬保持1.5公尺寬度,搭配行穿線調整至道路直線段,降低車輛轉彎視覺死角風險;無障礙通行方面則以不同使用者角度切入,透過整合路口斜坡道寬度、斜度及導盲磚定位方式等,以直覺化、提升通行舒適度為團隊首重執行方向,充分落實以人為本的核心理念。
未來將以每年完成100公里道路燙平為目標,依照人口數、道路養護長度、道路鋪面狀況等綜合指標,進行公平合理的資源分配,持續推動燙平專案,並積極爭取中央「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經費,讓各區民眾擁有更優質、舒適的道路環境與生活品質。
建設局長陳大田說明,進場施工前,會事先要求進行孔蓋下地、老舊管線汰換、建案管線協調、排水溝蓋設置齊平、路基改善及無障礙設施改善,為的是提升道路平整、友善環境及減少重複開挖等優勢;同時,納入循環經濟觀念,推廣12米以下道路面層、底層及12米以上道路底層使用再生瀝青,並使用淨化的焚化爐底渣製作控制性低強度材料(CLSM)運用於公共管線挖掘回填材料,藉此降低道路工程對環境所造成的衝擊。
圖/為將交通衝擊降至最低,道路燙平作業採取夜間施工,由市府及施工團隊於黑夜中出勤,秉持職人精神,打造優質的人本環境。
最為貼心的是,燙平工程多半安排在夜間進行,盡量避免影響市民生活,同時引進道路工程單元標準化設計,以提升施工速度、準度,像是貫穿七期市政中心重要道路之一的市政路,平日、假日車流量大,長年使用,但建設局利用「分年、分期」方式辦理燙平工程,並且採「分區、分段」進行夜間施工,將交通影響降至最低,於今年2月中旬完成燙平工程,提供市民安全又舒適的新好道路。
此次的舖設工程,運用了多項有別以往常用的工法,採用25mm顆粒(較大粒徑)舖築,雖然施工困難度增加,但可提升路面承載力及使用耐久性,另外市政路雙側快車道採「雙鋪裝熱接」方式執行,有效改善傳統「冷接合」方式易產生縱向裂縫的缺點,不僅耐用性增加,路面也更加平整、行車更安全。
圖/道路燙平計畫著重開挖到修復一次完成,提升用路環境的同時也優化橫向單位的協作機制(圖為西屯區的市政路燙平成果)
其他創新工法還包括運用陶瓷防滑塗料,將道路標線防滑係數提升至65BPN以上,有效降低標線濕滑造成的交通事故;將傳統人孔蓋改為重複啟閉人手孔蓋,可降低重複開啟下地孔蓋所造成道路回填不良問題。未來也計畫採用更多透水材料,建設會呼吸的道路,並擴大實施至公園、綠地等步道系統,提升城市生態系統功能和減少城市災害的發生,並同時緩解熱島效應的功效,全力打造海綿城市。
為提升道路使用年限,除施工及材料品質精進,臺中市燙平專案更擴大推動「汰管、統一挖補、橋檢、燙平」四合一工程,以宏觀的角度整合各項工程界面,其中全國唯一的道路管線「統一挖補」作業,目前規劃4大工區,以代辦管線挖埋及管線協調方式,避免道路遭到重複挖掘,同時與公共管線單位密切合作,同步辦理老舊管線汰管作業,包括整合電力、電信、自來水及天然氣管線,並且將路口監視器管線埋設一併納入,一體完成管溝開挖、汰管、埋管、回填、夯實及路面修復工作,確保管線挖埋後的路面品質,做好事前的協調與溝通,減少道路重複挖補之情形,迄今已減少重複挖掘比率約22%。同時納入橋檢系統,當燙平路段包含橋梁時,透過系統確認橋梁安全等級,需要維修時與燙平專案一併辦理,提升整體路段、橋梁通行安全,完善臺中市道路品質。
圖/燙平專案協調協調各管線單位於燙平工程時一併進行汰管作業,減少重複挖補道路,提升使用年限。
與此同時,積極建置3D管線圖資系統結合道路巡管AR技術、監視器監視系統、物聯網,發展出世界首創「行動市虛實整合監視系統」,讓設計、施工人員,在較精準掌握地下管線圖資下,進行道路挖掘作業及施工監測,以智慧資訊化的先進方式管理道路,藉此控管道路施工品質及安全性。
圖/「臺中好好行」APP提供民眾及時反應道路燙平的需求便捷管道。
為快速整合道路資訊,臺中市府除成立1688路平專線外,平時更配有道路巡查員專職巡查,處理民眾反映事項並主動進行路面巡查,民眾也可以使用手機安裝「臺中好好行」APP即時反應公共設施損壞通報,並可參考「Taichung燙平小英雄」臉書粉絲團每周公告的燙平報報,了解各區即將施作燙平工程路段預先準備,也能透過社群交流傾聽市民的心聲,協助道路燙平專案的推動與落實,共同提升臺中市生活品質。
(燙平小英雄FB粉絲團連結:https://www.facebook.com/construction34405)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表示,道路平整是全體市民的共同期望,所以,未來在執行燙平工程時,將持續秉持「以人為本」、「提升品質」、「減少挖補」、「智慧管理」及「綠色路網」五大核心精神,持續為市民燙出每一條幸福好路!
(臺中市政府建設局 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