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6歲那年,人生第一次去電影院看的電影,就是《侏羅紀公園》,所以才投身電影業。
雖說史蒂芬史匹柏開啟了我的夢想,但以現在眼光來說,當時的劇本,並非沒有缺點。
「孩子」是《侏羅紀公園》系列很不可或缺的元素,原作小說也有孩子的設定,但舊有的電影三部曲,比較難突顯出,「孩子」是本系列必須存在的元素。
其實,麥可克萊頓書寫的原作小說,較無角色成長的弧線,因此孩子存在的作用,只是在於製造事件,給亞倫葛蘭博士能發揮英雄特質的機會。
圖/《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電影劇照。取自Yahoo奇摩電影網站。
直到史蒂芬史匹柏改編成電影,改善了原作小說裡,較缺乏的角色成長弧度,他將亞倫葛蘭博士設定成討厭孩子的男性,最後在透過照顧孩子的機會,發覺自己擁有照顧孩子的能力,使其成為整部作品成長最明顯的角色。
不過史蒂芬史匹柏的電影,很常有父母離異的孩子,《侏羅紀公園》不免也有這樣的設定。
可《侏羅紀公園》改編的電影,孩子感覺不出來,正承受父母離婚的焦慮,反而像暑假到爺爺開設的主題公園度假,親子破裂議題在《外星人ET》才有更清楚的刻劃,這一點在原作小說裡還比較明顯。
甚至到後來的《失落的世界:侏羅紀公園》,孩子的心境轉折與父親的關係改變,都沒有太多描述,到了《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才稍微帶到。
我相信這種劇本,就算把孩子設定拿掉,故事還是能成立。
到了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導演柯林催佛洛終於在科幻議題上,找尋到與「孩子」的關聯性。
《侏羅紀公園》系列的孩子,一直沒有機會透露內在焦慮的心聲,是因為大人的角色一直陪伴在身邊。
2015年《侏羅紀世界》比較突出的設定,是大人忙到沒時間管孩子,所以孩子們只能自己逛整個園區,讓觀眾有更多機會看到,兄弟檔互動的細節,藉由這他們交流的過程,理解焦慮源自何處,聽到更私密的心聲。
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在談論複製生物議題時,觀眾比較沒辦法想到電影裡論述的危機,與人類生存的現實有何關聯。
但到了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藉由訓獸師角色討論複製生物的養育問題,如果沒有健全家庭與社交行為,這些動物會遇到什麼問題,而人類孩子如果沒有健全的家庭,他們又會遇到什麼樣的困境?
2015年《侏羅紀世界》問世時,全世界離婚率達到高峰,單親家庭漸漸成了常態,孩子跟恐龍都面臨相似的問題,那就是,愈來愈難有健全的家庭。
圖/《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電影劇照。取自Yahoo奇摩電影網站。
2015年《侏羅紀世界》兩兄弟的設定,大部分時間都沒有成人陪伴身旁,所以他們的表演機會反而變多。
10幾歲的高中生哥哥,被迫承擔父母突然離婚的現實,因此他焦慮到無所適從,一開始非常抗拒照顧弟弟的責任。
而弟弟,一開始也不太情願離開家裡,即便他知道要去恐龍公園很開心,但一想到離開這個家後,父母就會永遠分開,去公園的興致也大打折扣。
哥哥強裝輕鬆的態度說,身邊同學爸媽都離婚了,所以沒什麼大不了,反而顯現他想壓抑的焦慮。
藉由這對兄弟角色,透露這世代的青少年,正面臨的單親處境,也充分展現出,侏羅紀電影在這世代想談論的議題,倆孩子的成長轉變,亦更產生明顯層次。
圖/《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電影劇照。取自Yahoo奇摩電影網站。
《侏羅紀公園》原作小說的主題是「控制」,這在當初第一集改編電影時並未太突顯。
但到了2015年時,人人都陷入想控制的焦慮,因為必須應付的社會型態愈來愈複雜,人們渴望能用簡單的科技,掌控複雜的系統。
例如繁忙的雙薪家庭,希望用手機等工具維繫薄弱的親子關係。
當人類快負荷不了企業龐大運作時,他們想用更強大的系統,來同時掌握大量事項,一切的績效判讀都淪為數字。
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劇情上展現了親情、企業想精準控制的焦慮,當人類被外在工作與社會體制所凌駕,健全的親子關係更談何容易?
2018年的續集《侏羅紀世界:殞落國度》,也牽涉到,現在大部分的人都關注的動保議題。
人們會上街頭呼籲,政府必須整救恐龍免於被火山吞噬,也出現整個系列第一個複製人女孩「梅西」。
梅西的出現,讓觀眾覺得恐龍存在與自己的生活息息相關,複製女孩就跟這些恐龍一樣,天生註定不會有父母,人類與動物的倫理學,面臨的問題其實是相似的。
因為加入這些現實生活人們真正關心的議題,所以《侏羅紀世界》在科學議題上,比起1993年的《侏羅紀公園》更寫實。
其實以史蒂芬史匹柏的角度來說,他的主題很明確,就是人類一定會被大自然反撲,但《侏羅紀世界》系列裡,他卻丟出一個疑問,那就是「人類一定會被大自然反撲嗎?」其道德辯證並沒有那麼篤定。
在《侏羅紀世界》舊有的三部曲作品裡,編劇忽略這些恐龍的情感與感受,但2015年的《侏羅紀世界》裡,反而強調出恐龍角色的特性,凸顯出牠們承受的痛苦,從恐龍情緒裡,發現人類正在做的殘酷情事。
圖/《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電影劇照。取自Yahoo奇摩電影網站。
孩子,一直是人類社會的希望,很遺憾地,面對改變飛快的時代,我們很難給下一個世代更完善的環境,年輕世代沒辦法完善的成長,那人類未來還有希望嗎?2015年《侏羅紀世界》系列更為深入地談論著此議題。
《侏羅紀世界》系列一直被抨擊考就不太完善,不是真正的科幻電影,但不符合考究,就不算科幻電影嗎?
《駭客任務》系列人類被機器人當作發電電池,這種非常誇張設定能被當作科幻典範,《侏羅紀世界》恐龍不符合現在生物學研究的問題,我認為已不重要,再說恐龍考究不符合最新研究,也不會影響這系列一直想討論的科學隱憂。
圖/《侏羅紀公園:統霸天下》電影劇照。取自Yahoo奇摩電影網站。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老爹談影,原文《《侏羅紀公園》的那些孩子》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