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科技大戰,臺灣以擴大半導體產業發展布局來因應全球供應鏈的變化;而對產業轉型始終展現強烈企圖心的高雄市政府,更是瞄準這波科技大廠南下的契機,積極爭取半導體龍頭台積電設廠。去年(110年)7月啟動舊高雄煉油廠變更為「楠梓產業園區」報編計畫,並透過「分區發包、同時整治」方式,高效率的在短短兩年內完成污染場址的整治。而園區內的道路、公園、滯洪池等公共設施也將與台積電同步動工,意味著南部半導體S型廊帶的投資列車正式啟動。
「從上游IC設計研發至中、下游製造、封測等半導體產業鏈,可望在台積電進駐後5年內成形,整體招商將創造4.5萬個以上優質工作機會,高階人才終於可以在高雄扎根。」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高雄一直以來被定位為「工業城市」,近10年雖然積極推動產業轉型,整體市容也大幅提升,但高科技產業的進駐仍是轉型不可或缺的板塊。高科技人才落地,才能打破南部低薪的迷思,進一步帶動商業及服務業等三級產業發展,提升整體薪資水平。
自台積電去年宣布在楠梓中油高雄煉油廠舊址設置7奈米與28奈米製程新廠,包括全球最大砷化鎵晶圓代工廠穩懋半導體、美商英特格、德商默克、全球封測龍頭日月光、半導體介面大廠穎崴等大廠也紛紛加碼投資高雄,半導體供應鏈已然在高雄成形。
「這是高雄數十年來難得一遇的契機。」整個科技S廊帶從高雄北端的路竹科學園區、橋頭科學園區,再到楠梓產業園區,左營北城計畫區,甚至延伸到亞洲新灣區的研發中心,再到小港、林園的石化、材料產業,都與現階段高科技產業供應鏈息息相關。捷運紅線50公里的路網,就可串連700~800家公司,這還不包括建廠中的台積電和相關上下游業者。圖/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未來將作為高雄產業廊道主動脈,讓交通、產業與生活環環相扣。
人才為企業之本,高雄市迎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投資,意味著高科技產業就業機會大幅提升。但全臺各地都在搶人才,如何提高誘因,吸引企業人才移居,是高雄市政府持續推動的重點。
「便捷的交通、健全的生活機能、美麗的城市景觀和溫暖的家,對人才有吸引力。」陳其邁表示,北城計畫的起點,就是要為高雄打造出有產業、有就業機會、有生活的科技新城。
2008年,高雄捷運十字路網正式營運,2018年鐵路地下化正式通車,環狀輕軌也即將於2023年全線通車,大眾運輸系統逐漸成熟。此外,銜接捷運紅線的岡山路竹延伸線也已動工,預計在2027年完工營運,全長13.08公里的岡山路竹延伸線,向北串連岡山、本洲產業園區(RK3)、南科高雄園區(RK4)、高苑科技大學(RK5)、路竹科學園區;向南還銜接橋頭科學園區、楠梓產業園區、亞洲新灣區、高雄軟體園區,交通、產業與生活環環相扣,可謂是高雄產業廊帶的主動脈。
圖/高雄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將串連沿線產業聚落。
沿著這條主動脈,高雄市政府也整合產業用地及地方路網、配合捷運及都更TOD開發、就業安家腹地等發展配套,攜手業界共同建構優質的投資環境與宜居的生活環境。規劃教育、公托、社會住宅,並且隨著園區發展以分期手段紓解交通,如短期優先拓寬翠華路,中期推動新台17往南打通,長期評估東側鐵路立體化等交通整合方案,優化交通網路。
隨著企業大舉投資高雄,市府和國家住都中心合作推動1萬戶「只租不售」的社會住宅,高雄市已有9處完成招標作業,其中位於北高雄有左營區的「崇實安居」、「福山安居」、楠梓區的「清豐安居」以及仁武區的「仁武安居」,合計戶數達3,013戶,2021年起已陸續動工;高雄市1萬戶的社會住宅「只租不售」,意在循環使用,配合產業招商引資,留住年輕優秀人才,也為在地弱勢民眾與產業安家需求預做準備。
圖/左營區「崇實安居」社會住宅模擬圖。
除了社宅,為因應破千億的企業投資,衍生為數龐大的員工安家需求,高雄市政府更進一步推出全國首創的「企業安家計畫整合平台」,針對新增投資且擁有200戶以上安家住宅需求的策略性產業,由市政府釋出合宜的安家住宅興建基地,並協助企業提出申請,媒合興建基地,以解決企業進駐所產生的大量員工住宅需求。
「這是產業及住宅政策上的嶄新重大突破,透過公開透明的機制,創造企業與市府合作的契機,更能強化產業進駐高雄的意願、帶動經濟發展。」陳其邁表示,透過北城計畫,將打造高雄成為宜居的科技新城。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