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東八年耕耘,綻放繁花盛開的文化美景
屏東半島歌謠祭交響樂 (圖片來源:書籍《無路,可走》) 一拿到這本新書《無路,可走: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就讓人覺得很不一樣:雖然是紀錄屏東這八年來的蛻變,書中卻鮮少出現縣長潘孟安個人的身影;厚厚320頁全彩印刷,書封卻是最簡單的白底黑字,從P到Pingtung大大的8行英文,還有書名《無路,可走》,都引發諸多聯想。
青平台基金會董事長鄭麗君說,書名最厲害的就是中間這個逗號,雖然「無路」,但只要有想法、有意志,就「可走」。而這8年來,屏東也的確在縣長潘孟安與縣政府團的努力下,一步一腳印從P開始,拼出「Pingtung」這個令屏東人可以驕傲地走向世界的在地品牌。
遠見‧天下文化創辦人高希均引述美國詩人佛洛斯特的名言:「我選擇人跡較少的一條路,自此面對截然不同的前途」( I took the one less traveled by, And that has made all the difference.),這本書記錄的正是屏東如何走上過去沒有人走過的路,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開創出一條光明的前途。
從資源匱乏,到突破挑戰找回在地榮光
潘孟安縣長在全台縣市長滿意度調查中多次獲選五星縣長,屏東縣也在幸福城市調查中成為全台模範生,「我屏東,我驕傲」更成為所有人琅琅上口的一句話。這八年不僅找回屏東人的光榮感,也讓台灣以屏東為榮。
鄭麗君說,潘縣長以領導人的意志力,帶領縣府團隊為屏東人找回自信與驕傲,也創造許多治理典範,其中最令她感動的,就是「以文化治理帶動城市發展」的理念。

在2016年上任文化部長後,鄭麗君提出「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潘孟安縣長是第一個來找她的縣市首長。新書發表會致詞中,縣長提到當時與部長分享的理念:「一座城市如果只有建築而沒有文化,不能成為偉大的城市。只有文化能讓城市擁有靈魂。」
而這正是鄭麗君在文化部長任內想要實踐的:以歷史文化為核心,進行空間治理;透過軟硬體再造,讓歷史記憶與當代生活結合。只有打造完整的文化視野,城市才能帶著識別往前走;當我們擁有完整的文化視野,才知道如何走向未來。
也因此,屏東成為與文化部距離最遠,卻最頻繁接觸的縣市,也是提出最多計劃、補助額度最高的縣市,更展開史上最大規模的文化資產保存運動。
將屏東變成品牌,打造未來的生活大縣
鄭麗君說,當我們驚豔於屏東一個個亮點改變與建設:台灣設計展、史上最美燈會、屏東總圖(森林裡的圖書館)、看海美術館、屏菸1936文化基地、勝利星村等等,還成為咖啡與巧克力世界冠軍的故鄉。在讀過這本書之後,才知道這一切多麽不容易。就如同副書名:屏東沒有路,就自己鑿路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