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立冬要「補冬」,港人冬至當天還會吃包有片糖或芝麻茸內餡的湯圓,一家人也會「做冬」吃頓隆重的晚餐

台灣公司冬至快樂應讓員工早下班?香港「冬大過年」慶祝法樂翻

台灣公司冬至快樂應讓員工早下班?香港「冬大過年」慶祝法樂翻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Roman Fox。(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作者:方格子VOCUS
日期:2022-12-22

編按:2022年立冬到來,這一天又被古人稱作「補冬」,意指天寒需要多補充營養,緊接著很快12月22日就要迎來,一年之中日照最短的冬至,不少人當天第一個都會想到吃湯圓,可你知道嗎?在香港,冬至是個超級大日子,公司甚至會讓員工提早下班!趕緊來看本文筆者的社會觀察(此前言非原文內容)。

【 文章時間:2017年12月21日 】

在臉書上有香港人問「台灣公司會在冬至提早下班嗎?」然後一遍呼喝聲與絕望的慘叫「你想太多」「不可能」「不會」。

太絕望了吧!冬至如此重要的日子,沒有放假就算了,竟然連提早下班也沒有嗎?

延伸閱讀

2022新北耶誕城現塞車元兇!板橋人被全網道歉:電子竹筍啥好看

香港有一句「冬大過年」,是說冬至比過農曆新年重要。話雖如此,香港的農曆新年從年初一至年初三,共有3天假期,可冬至卻連1天假日也沒有。

不過那些老闆知道,大家回家心切,所以冬至這一天,通常會提早讓員工下班。一般是下午3時,有的也會午飯時,公司上下吃一頓飯慶祝,然後就能下班去!

這陣子,台南6時左右就天黑了!不是黃昏,是看到星星的黑夜,感覺月夜比香港更早來到,但明明台港兩地很接近,為什麼老是覺得台南很早就夜幕降臨?似是提醒我們,冬至一日比一日接近了!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延伸閱讀

2022新北耶誕城造史上最長53天!板橋人塞車到怕:廢活動就賜票

冬至,一年之中日照最短的一天。

香港人與台灣人慶祝方法不同,台灣是舖天蓋地的湯圓,有些家庭不開火,就會到附近賣燒仙草或甜點的餐廳,點一客紅豆湯圓來應節。

圖片來源天爸。方格子提供。圖/圖片來源天爸。方格子提供。

台灣的湯圓則與香港有些不同,香港的湯圓,是用糯米粉搓成粉團,內餡片糖或芝麻茸,放在用片糖與薑片煮成的糖水中煮熟,胃暖微甜,令人回味!

而台灣的湯圓,只用糯米粉弄成指頭般的丸子,沒有餡料,分紅白二色,煮熟後放入紅豆湯一同享用;也有的會吃炸湯圓,但我們不太喜歡。

延伸閱讀

2022新北歡樂耶誕城極光、下雪玩真的攻略!雪寶聖誕樹板橋才有

至於香港人慶祝冬至的方法,不只是吃湯圓,而是家人聚首吃一頓豐富的晚餐,我們稱為「做冬」。

冬至當天一早,街市(菜市場)就會人頭湧湧,雞魚肉都是指定菜色。

先說雞,去雞檔買一隻新鮮雞,可以指定要某一隻,店家會代為屠屖處理,一般200港元左右(約台幣740元)。

取自Unsplash。攝影者zheng jua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zheng juan。(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老人家負責煮的話,通常會煮一煲沸水,關火後,把雞放入沸水中,大約1分鐘就要撈起,再煮至沸水關火,接著把雞放進去浸⋯如此重複,浸至雞肉剛熟,肉質嫩滑且不油,雞肉保留鮮味,是港人最愛。

但這種處理方法費時,現代家庭一般會改用蒸,浸白切雞手藝已是難得一見。

菜的方面,每逢大時大節,香港人就喜歡吃豆苖,簡單的用蒜茸炒,講究一點的人,會在上面放蒸熟的乾瑤柱,非常滋味!

延伸閱讀

聖誕放過新北板橋人?網推全台10大耶誕城,台南屏東打卡更嗨!

來到冬至這一夜,很多公司都會提早下班,好讓員工回家準備。

因為香港不算太大,一個家庭要兼顧夫家與娘家,所以現時習慣會提早慶祝,例如冬至前的星期六日,就分別去夫家與娘家慶祝。

冬至當天,則小家庭自己慶祝,提早下班那2、3個小時,足夠去街市預備一個簡單而隆重的晚餐了!

雖說冬大過年,但始終冬至沒有假期。在此,向身處海外的、仍在上班的、仍在堅持的、為崇高理想而被陷於囹圄的朋友,希望難過漫長的黑夜自此過去,共同盼着好美的陽光出發。

本文透過「方格子直送」計劃合作轉載,作者天爸,原文《香港人問:台灣會在冬至提早下班嗎?》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國際香港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北投溫泉、礁溪風呂去膩?網推國旅9大泡湯行程「全台最滑溜」
從百年落寞到人氣爆紅的四重溪溫泉季,屏東是怎麼做到的?
買房最後悔10大討債裝潢!系統櫃木地板悲劇,做浴缸不如泡湯?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方格子VOCUS 是一個新型態的創作與交流平台,提供無廣告、乾淨簡潔的創作及閱讀空間,也致力於讓有料有趣的內容獲得收入回饋,開創多元的收費機制,幫助創作者實踐夢想。 目前已經有每月200萬個非重複訪客、20萬會員以及2萬位以上的創作者,在這裡盡情享受創作與交流,分享他們的知識和想像。如果你喜愛閱讀,渴望聽見多元聲音,更不應該錯過這些精彩內容!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