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機與轉機本就一體共存。臺北市更是將這樣的核心理念恰好地實踐在教育政策執行,從學前教育公共化、實驗教育適性化、雙語教育生活化、國際教育在地化、智慧教育優質化、特殊教育全人化、技職教育鏈結化、終身學習全齡化、校園工程永續化至人文關懷精緻等,一系列的教育政策不僅以創新應萬變,更充分演繹教育的多元樣貌。
根據英國《經濟學人》智庫世界宜居城市(140/172座)的調查評比中顯示,臺北市在「教育項目」評比中,在2015-2022年期間連續8年皆榮獲滿分(100分)的殊榮。更值得一提的是,在2021年6月評比的140座城市當中,臺北是全球9座教育項目滿分的城市之一。在2022年也獲得亮眼成績,在亞洲僅有臺北、東京、大阪、首爾、新加坡及曼谷等6座城市的教育項目評比中再次獲得滿分。臺北市能在競爭激烈的評比獲獎,憑藉的絕不是幸運,而是一份對教育細心栽培的用心。
圖/臺北市教育局長曾燦金於臺北市城市博覽會為數位實中學生上的第一堂課
不受疫情影響延續發展是核心目標,運用未來智慧教育是必然。
臺北市在推動智慧教育上從「完善校園網路」、「智慧未來教室」、「臺北酷課雲」到「行動學習.智慧教學」,逐步踏上雲端浪潮,更實踐網路平權。其中「臺北酷課雲」屢獲國際大獎的肯定,除三度獲得International Data Corporation(簡稱IDC)亞太區智慧城市大獎(SCAPA)教育類別首獎的最佳智慧城市外;更是連續2年獲得全球資通訊科技卓越獎—傑出數位教育學習「首獎」。說明臺北市的教育在疫情期間,不僅沒有因為疫情而中斷學生的學習活動,反而發展出高度智慧化的多元學習樣態。
圖/臺北市長柯文哲與教育局長曾燦金參加芳和實中成果發表會-學生示範解釋說明自製仿生獸
增加國際競爭力絕對與教育脫不了關係。臺北市透過「雙語教育學校」及「雙語教育前導學校」雙軌併進,目前已有78所公立國中小轉型為雙語教育學校。
此外,以「國際文憑(IB)」、「學分類」及「實驗班」3大主軸規劃多元高中國際文憑及學分課程,111學年度(2022年)計有32所公私立高中職參與,選修受益學生預計將超過3,000名,因而在2021年,臺北市獲頒昆士蘭臺灣商業卓越獎,是該獎項歷年來首位獲獎的教育機關。
圖/螢橋非營利幼兒園開辦,臺北市長柯文哲與教育局長曾燦金擔任園丁,細心灌溉幼苗茁壯長大
臺北市在教育上的著墨與用心不只榮獲國內外大獎,2022年外部顧客服務滿意度創下新高,達96.29%。自105年針對外部顧客調查以來發現,教育力滿意度逐年提升,各項指標滿意度都在85%以上。在教育人員專業力及服務力構面亦得到90分以上的評價,針對教育人員專業知識構面更獲得96.7%的滿意度,說明用心扎根,臺北市民深切有感。
臺北市以突破者思維讓成績一路長紅,肩負的是教育傳承的重要使命,面對困境所嶄露的不懼與韌性,令人著實印象深刻外,也正是教育永續綿延下去的核心價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