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五月,在APEC(亞太經濟合作會議)2022年「能源智慧社區最佳案例」評選中,高雄市政府團隊以「高雄綠色轉型:從重工業翻轉至半導體聚落之低碳路徑」為題,從17個會員國、65項提案的競逐中,拿下低碳示範城市金獎。而整合捷運、輕軌、公車、渡輪、公共自行車、共享電動機車及轉乘捷運停車場等運具交通服務的「高雄MeNGo計畫」亦獲得智慧運輸項目銀獎,一金、一銀雙雙入袋,更因為得獎總分比值,和美國並列第一名得獎數國家。
時間回到2020年,高雄市長陳其邁上任後,強調「四大優先」,其中把「重大交通建設優先」列為施政重點,而首要之務,就是積極處理輕軌美術館路至大順路段爭議,重新啟動停擺了2年的第二階段工程。2021年元月及12月輕軌大南環通車,營運範圍由原本14站增加到26站,今年10月輕軌再由美術館站延伸至愛河之心,服務範圍已達31站,目前僅餘C25-C31大順路段最後一塊拼圖, 2023全線通車環狀成圓指日可待。
繼輕軌美術館站啟用帶來龍貓隧道的打卡風潮,民眾期待已久的捷運黃線也已於10月底動土,意味著這條涵蓋高雄三民、鳳山、前鎮、苓雅、新興、鳥松等六大行政區,服務人口達116萬人的Y字形捷運,未來將與現有的紅、橘兩線形成網格化的服務路網。
圖/高雄捷運黃線將與紅線、橘線及輕軌,共同串起高雄的生活脈動。
高雄市長陳其邁指出,為了因應高雄產業轉型政策,市府透過規劃中的捷運系統由北而南,串聯路竹、橋頭、楠梓、仁武、林園等各個不同型態的產業園區。其中捷運岡山路竹延伸線RK1站施工進度已超過8成,預計113年中先行通車,去年核定岡山路竹延伸線(第二階段)工程也已同步啟動了;而攸關臨海工業區、林園工業區、新材料循環經濟產業園區等三處國家級產業園區發展的捷運紅線小港林園延伸線環評,也於6月底審議通過,將投入逾2,300億元興建經費,預計在今年底起陸續動工。
軌道四線完工後,高雄捷運路網將從現有的紅、橘兩線,加上輕軌,岡山路竹延伸線、小港林園線、黃線形成的路網,總長度逾百公里,車站數將達113站,大幅提升高雄市區內大眾運輸路網覆蓋率,周邊聯合開發,也將改變城市容貌。
從大眾運輸系統服務站點到回家的路,共享運具是建構綠色交通網絡當中的最後一哩路。高雄市政府於2009年起就領先全台啟用公共腳踏車租賃系統,2020年升級為高雄YouBike2.0系統,今年11月中更啟動升級計畫,陸續加碼投入500輛YouBike 2.0E電輔自行車及540輛YouBike 2.0自行車,全市公共自行車將達到1萬輛規模,目前全市已設置1200處租賃站點,累計使用人次超過2300萬餘。
隨著運具多元化,為降低私人車輛持有率及使用率,減少停車需求,兩年來高雄市政府持續鼓勵業者投入共享運具的經營服務,並訂定「高雄市共享運具發展管理自治條例」加以輔導管理,兩年來高雄市已有六家共享運具業者在全市投入350輛共享汽車、2,665輛共享電動機車、1,200輛共享電動自行車提供租賃服務,民眾透過手機APP就可即時租還,共享運具堪稱全台最多元,使用人次更是屢創新高。
圖/推動多元共享運具,連結大眾運輸服務系統節點與返家的最後一哩路。
除了前述的輕軌、捷運與共享運具,遍布全高雄的公車路線,亦配合著全球淨零碳排的發展趨勢,逐步推動電動公車取代傳統燃油車,截至111年10月底,計有201輛電動公車運行,占全市公車20.7%,六都第一。另目前已獲得交通部同意補助,未來還有116輛電動公車將陸續交車,高雄市電動公車比例將提升至32.6%,逐年達成中央2030年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此外,也將投入經費建造電動渡輪,預計在兩年內汰換船齡較高的現役渡輪,因應鼓山─旗津間的水上運輸,也透過捷運、輕軌、公車、渡輪、YouBike2.0及共享電動機車等,建構低碳的綠色交通網絡,也讓高雄成為環保、節能、人本宜居與永續交通城市。
圖/鴻海集團旗下鴻華先進科技公司打造首輛電動巴士「Model T」,3月16日起正式行駛於「24區間車」,主要行駛於高鐵左營站至義享天地之間路線。
(高雄市政府新聞局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