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紐約時報(NYT)科技專欄作家盧斯(Kevin Roose)公開發表的內容,他提到自己本周在試用過整合AI新技術的Bing後,因為「有求必應」的使用體驗,因此一秒就把桌機長期預設的搜尋引擎谷歌Google淘汰,換成Microsoft的Bing。
說到新版Bing的最大迷人之處,盧斯表示,擁有GPT-4版的OpenAI軟體不僅更聰明,還能以想像不到的嶄新方式回應用戶的查詢,天南地北的人性化聊天互動,著實讓人嘖嘖稱奇。
圖/取自微軟Microsoft部落格網頁。
因此盧斯形容新版的Bing「就像是標準搜尋引擎與GPT式聊天機器人的混合體」。
他還舉例,在新Bing搜尋列輸入「擬一份蔬食晚宴菜單給我」,螢幕左方就會列出一連串食譜網站的連結,附帶廣告。
同時,在螢幕右側可見Bing的AI引擎開始打出完整的語句回應,通常還附註資訊來源的網站連結。
不過微軟Microsoft推出的新Bing並非完美,盧斯測試過後認為,它常常沒交代引用資料的出處,也不善於納入即時的資訊或事件。
因此,用戶想取得優美詩句或草擬一封電郵,對ChatGPT都不是問題,能火速寫出,但如果詢問ChatGPT上周烏克蘭發生什麼事,或新墨西哥州阿布奎基市哪裡能享用一頓美食,ChatGPT就不能完全信任。
所以融合ChatGPT的新版Bing,也可能吐出一些自我感覺良好的胡說八道之詞,答覆品質時好時壞。
例如盧斯問一個簡單算術題「一打雞蛋$0.24美元,1美元可買多少個蛋?」AI竟錯答「100個」,明明正確解答是50個。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Zac Wolff。
而微軟Microsoft顯然看出ChatGPT其實存在局限的問題,因此遂使用自家專屬工具「普羅米修斯」(Prometheus),把OpenAI語言功能與Bing搜尋功能融為一體,擷取使用者要求的搜尋字眼,再查看Bing的搜尋索引,然後將搜尋結果與自家語言模型結合起來,組建成一句反應,以優化這項可能產生的疏漏。
因此盧斯認為,Bing確實能勝任非常多搜尋相關任務,如擬定旅遊行程、腦力激盪出送禮點子、提供書摘和概述電影劇情等,比起谷歌Google,雙方實力高下立判,甚至能說,新版的Bing比ChatGPT還強,畢竟聊天機器人能力再好,也從來就不是為搜尋引擎用途而設計。
但就算新版Bing的功能令人驚艷,可是背後還是會延伸出其他問題,例如運用AI語言模型搜尋查詢後的回答,著作權、歸屬和偏見等如何定義,正所謂牽一髮動全身,這些都是未來要面臨的棘手問題。
又如果使用者改用新版Bing,不需點擊連結就能取得所需要的資訊,那仰賴谷歌Google帶進流量的出版商,該如何是好?
可話說回來,網路的搜尋技術確實已經長期停滯,因此盧斯對於這回微軟Microsoft投資百億美元與OpenAI攜手合作,還是保持玩味且樂觀的態度。
圖/美國人工智慧研究實驗室OpenAI日前再推出ChatGPT「GPT-4」,表現媲美人類行為。取自Unsplash。攝影者BoliviaInteligente。
畢竟谷歌Google搜尋引擎長年在市場穩坐龍頭地位,誰也沒想到,一夕之間,谷歌Google不僅亮起紅色警示燈,還被逼的急忙推出自己的AI工具,而且每年逾千億美元的搜尋廣告營收,可能將流失一大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