鍵入現在的Google瀏覽器輸入高虹安,最熱門的關鍵字就是新竹棒球場,各種梗圖不斷散佈,讓外界有高虹安只在處理棒球場的刻板印象。
但一個地方父母官,怎麼可能整天只在意一個球場?新竹市行政處長吳皇昇受訪時,就列舉高虹安上任以來,力推的八大市府工作事項,這裡頭,關於棒球場的事務,一個都沒有。
「就我印象所及,市長(高虹安)大概有在推幾個大面向」近期在幫高虹安研擬施政報告的新竹市行政處長吳皇昇,向《遠見》簡述高虹安上任至今的施政藍圖,其中教育跟交通聚焦最多,包括0到6歲市府養、開辦安心通學專車、凍卵補助、托育加碼補助、臨托服務時間延長、營養午餐升級、UBike升級為2.0、縣市先導公車計畫……琳瑯滿目講不完。
圖/新竹市政府提供
特別是交通議題,吳皇昇強調,新竹市的大眾運輸並不發達,市民的交通工具大部分以汽機車為主,這是因為過去新竹市的都市規劃,並沒預料會移入這麼多人口,因過去規劃的街廓狹小,沒有太多的空間發展大眾運輸,導致交通成為新竹人最大噩夢。
為解決此問題,新的市府團隊先將UBike升級為2.0,預計2023年將站點增加至100站,騎士也不用在停車柱上進行掃描悠遊卡,而是在腳踏車上就可進行,大大提升便捷度。
另外透過「縣市先導公車計畫」,將科學園區及市區公車的路線進行整合,讓上班族在火車站等地方,不須轉乘就能抵達上班地點,提升通勤族搭乘公車的意願。
吳皇昇說,他對高虹安印象最深刻的地方,是以往新竹市與新竹縣的互動不多「可能是政黨不同的問題」,但高虹安上任以來,竹市不僅跟竹縣簽署合作備忘錄,還積極參與中台灣治理平台、桃竹竹苗區域治理平台等,合作不分黨派。
圖/新竹市長高虹安,蘇義傑攝影。
這樣的高虹安,與外界貼上的「用棒球場做政治操作」的高虹安相當不同。甚至,就連「藍底」的吳皇昇,被高虹安納入小內閣這件事,其實也看出黨派顏色在高虹安眼中,並沒有那麼重要。
吳皇昇說,自己當初從政,是為了照顧罹癌的父親,因緣際會下,來到時任台中市議員黃汝洲這邊服務,隨後經過相互推薦,又來到顏家協助台中市議員顏莉敏,接著再幫國民黨立委江啟臣角逐台中市長初選。
隨後盧秀燕代表國民黨參選2018年台中市長選舉,盧秀燕跟江啟臣、顏家商談後,吳皇昇又再前往盧陣營擔任競辦發言人,幫助藍營大贏20萬張選票,贏回台中。2022年,盧秀燕高選票成為中南部共主,此時,吳皇昇卻向盧秀燕提出辭呈。
「本來想說,把我現在的房子賣掉,再去拼一次出國夢,因為也快40歲了,覺得人生有遺憾,也許可以再拼一次」但後來在權衡考量下,吳皇昇選擇以家庭為重,留在台灣。過程中,高虹安開始與吳皇昇接觸,感動了他,在緣分牽引下,吳皇昇來到新竹市,重返政治路。
圖/新竹市行政處長吳皇昇,張智傑攝影
現年不到40歲,吳皇昇處事卻相當圓融,這與他的成長故事有關。他的童年,就是在一個又一個的夜市度過,一家每日如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在一個又一個的夜市中追逐人潮,賺取一日又一日的生活費。
由於家境不佳,吳皇昇說他和姊姊每天都要去夜市幫父親擺地攤,一有機會,兩人就趕緊前往父親的小貨車內讀書,靠著從車窗外射進來,微弱的隔壁攤販燈光,拿起課本一筆一畫的趕作業,宛如古時「鑿壁偷光」的故事。
小學五、六年級時,鄰居爆料父親四處借錢,只為籌吳皇昇的畢旅費用,這一句話讓他當頭棒喝與成長,徹底擺脫過去的不成熟,養成現在的圓融個性。
談起初入政治這條路時,吳皇昇坦言,一開始做選服時,還真的拉不下臉,但在和基層接觸的這段歲月,他突然明白自己為何會碰觸政治「我發現在做選服時,真的可以幫助一些人的生活,真正執行的時候,會覺得滿開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