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友宜、郭台銘「握手必8秒」曝政權階級?不輸拜習會心機動作

侯友宜、郭台銘「握手必8秒」曝政權階級?不輸拜習會心機動作 圖/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左)與2024國民黨總統參選人侯友宜(右)握手長達8秒。侯友宜辦公室提供。
作者:蔡炆璇
日期:2023-07-20

自國民黨徵召侯友宜為2024年總統參選人,他與當時競爭者鴻海創辦人郭台銘一直從未同台,雙方總存在王不見王的默契。不過7月12日,侯郭首度在台東碰面,儘管雙方在主桌相隔4人,沒多做交談,可侯仍頻以水杯相敬釋出善意,郭則高舉紅酒回應,直到最後大合照,兩人終於緊緊握手8秒,上演世紀大破冰。其實對於政治人物而言,連握手這個小舉止都暗藏深不可測的學問,如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時,彼此也公開握手8秒,究竟這8秒如何影響國政與國際之間情勢呢?

政治人物為何「握手」要長達8秒?研究:背後恐暗藏權力心法

一直以來,肢體語言和肢體接觸,都是人際溝通技巧中強而有力的重要一環,如哈佛教授暨心理學家Amy Cuddy所研究,說話「方式」往往比「內容」更重要,無論是態度到姿勢動作,都高出言談65%到93%的影響力,因此哪怕只是輕拍一下對方肩膀、手臂或牽起手,都可能產生人與人之間的緊密連結。

其中「握手」這件事,尤在政治人物的社交行為中最為顯著,特別是刻意在媒體記者的鏡頭前「表演」,對他們來說根本家常便飯。

延伸閱讀

柯文哲Threads一句輾所有人最總統相?政治社群戰高虹安反應慢

但為何「握手」一定要長達7、8秒,不簡單3秒就好?針對這點,英國鄧迪大學(University of Dundee)心理學博士納吉(Emese Nagy)特別指出,政治人物每次刻意握手超過3秒鐘,很可能是為彰顯個人權力,進而使對方感到「焦慮」。

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會面引發全球關注。取自達志影像。圖/2022年美國總統拜登(右)與中國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會面引發全球關注。取自達志影像。

因為研究團隊執行研究時觀察到,受測者在被介紹給研究人員時,若握手超過3秒,他們的互動不僅減少,笑容也跟著尷尬而黯淡,甚至產生莫名不安;反之握手不到3秒,受測者雖然笑容也慢慢退去,但明顯感覺較自在。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握手超過3秒就能讓人產生焦慮感!川普輕拍肩臂疑貶低對方地位

因此納吉認為,握手問候固然重要,能建立更深遠的關係,但在政治圈來說,表面親切和善的的溫暖手勢,有時也可能成為壓制對方、提高權威的負面手段。好比美國前總統川普,每每與他國領導人握手時,時間都超久,最高紀錄還來到了13秒。

北韓國家主席金正恩(左)與美國前總統川普(右)。取自達志影像。圖/北韓國家主席金正恩(左)與美國前總統川普(右)。取自達志影像。

延伸閱讀

柯文哲演唱會10日開搶!門票8800元奇招能贏年輕選民的心?

又進一步留意,不少政治人物還會在握手後,「輕拍」對方的肩或手,其實這麽做也暗指「位尊者對位卑者的關注與讚許」,就像長輩鼓勵晚輩的心態,即使這個行為並非刻意,但的確不自覺透露出,自身地位比對方高一大截的想法和心思。

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左)與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右)進行市政交接時,柯文哲雙手動作也非常多。台北市政府提供。圖/前台北市長柯文哲(左)與現任台北市長蔣萬安(右)進行市政交接時,柯文哲雙手動作也非常多。台北市政府提供。

萬能雙手不僅握出人際好關係,公開談話善用還能彰顯領袖魅力

但其實在任何社交場合,萬能的雙手還是對人際關係幫助相當大,因為哈佛教授暨心理學家Amy Cuddy透過研究也得知,握手時,只要微笑並直視對方雙眼,身體完全正朝著對方,手掌緊密接觸手掌,那他人記住你的可能性將高出2倍,友善程度也隨之升高。

延伸閱讀

盧秀燕灌可樂、賴清德愛全糖珍奶熱量算少?政治圈最胖飲食是她

此外科學家也證實,人類大腦存在一處「布洛卡區」(Broca’s area),能讓我們說話更加生動,一邊揮動雙手的話,活躍反應還會更加明顯,顯示講話和手勢密不可分,手的渲染力不只更吸睛,還可輔助主講者表達更順暢,有效增進思考的靈活度與話題延展性。

NVIDIA(輝達)的創辦人黃仁勳。張智傑攝。圖/NVIDIA(輝達)的創辦人黃仁勳。張智傑攝。

如同天底下所有面試者與簡報者,儘管準備內容做再充足完美,少了肢體語言的自信、自在和熱忱態度,那還是很可能會導致對方感到無趣、沒什麼印象,甚至不想再聽下去。

因此善用雙手無疑是「領袖魅力學」的一環,想展現大將之風,雙手老是緊握麥克風的前高雄市長韓國瑜,可能就是個反教材。

延伸閱讀

侯友宜不分藍綠太神啦!公開「最敬佩市長」成五星首長預言家

儘管他每次雙手都緊握麥克風,感覺十分誠懇,渴望獲得選民支持,但同時間也表現出自己的不安、對自我不認同、內心有所防備,不知手該擺哪好,又深怕讓選民失望等緊張情緒,如此反而會害得自己在公開亮相、發表談話時形象扣分。

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賴永祥攝。圖/前高雄市長韓國瑜。賴永祥攝。

因此台灣的政治人物們,不妨參考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蘋果創辦人賈伯斯等領導人,學習他們發表演說時絕不手持麥克風的習慣,不讓自己的行動和狀態變得「封閉」,善用桌上型或配戴隨身的麥克風讓手「恢復自由」,用來展現個人氣魄,凸顯出自己的內心理念,表現對未來挑戰的從容與自在,也讓底下的看見更無限的未來。

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取自維基百科。圖/蘋果已故創辦人賈伯斯。取自維基百科。

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取自達志影像。圖/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取自達志影像。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觀點侯友宜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郭董「禽獸食祿」勝「朽木官」?網敲碗選總統:文言文罵人好用
「蔡依林」二度從政、嘉義玄彬闖政壇?10大政治人物狂撞明星臉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城市學數位策展。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