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在台灣發展多年,近幾年騎乘人口更是逐年倍增,也催生了不少知名單車道如台中潭雅神綠園道、宜蘭冬山河自行車道、日月潭自行車道、關山環鎮自行車道等。
而在幾條知名車道中,大鵬灣擁有最親民,最適合親子、長輩同樂的車道,除了跨海大橋段,幾乎全程都是平坦的道路。
圖/大鵬灣自行車道幾乎全程都是平坦的道路。取自臉書「大鵬灣國家風景區管理處」。
時間拉回2019年,在協力廠商宣布退出大鵬灣風景區後,外界一度看衰當地發展,但這幾年靠著自行車道優化,讓當地再度成為南台灣亮點。
鵬管處遊憩課課長蔡昌悅指出,原先構想只是規劃一個休息散步的地方,但看到當地得天獨厚的條件,就慢慢朝自行車道方向推動,其中環灣道路在民國100年後施作,後續共分四個階段陸續完成。
至於周邊景點如海上教堂咖啡、單車站,也在車道完成後一一建置完成,原先都由委外廠商營運,但在廠商退出後一度出現停擺,但鵬管處隨即做盤整,馬上在去年就以最快速度把案子標出,現階段都全數恢復運作。
圖/海上教堂咖啡是大鵬灣人氣景點。取自臉書「海上教堂咖啡 Maritime Building café」。
目前大鵬灣自行車道,若計算原先的環灣道路,全長大約11.6公里,但交通部運輸研究所去年規劃新的「Bike tour 35」路線,起點從林邊火車站,一路連結至東隆宮,再繞道共和新村接著切進環灣自行車道,全長可達18.5公里。
蔡昌悅指出,這樣規劃目的就是要把當地所有景點做一個串接,除了遊客中心等處有台灣好行的客運點,民眾可以從火車站出發,來一場低碳之旅。
在車道逐步完善後,鵬管處與屏東縣政府也逐步讓周邊措施一一到位。
蔡昌悅指出,目前整條路線設置兩座自行車維修站,裡頭有簡單維修工具、打氣筒供車友使用,另外兩座遮陰廊道與三座花架廊道,為了方便大家使用,濱灣碼頭與遊客中心還有免費行李寄物服務。
另外在最近一年,屏東縣政府在當地設置4個微笑單車站,由於假日使用率很高,現階段廠商已再研議增加點位。由於是全台最親民自行車道,現場也有各類車輛如親子車、協力車、電輔車可供租用,不論男女老少來到當地,都能輕鬆享受騎車的樂趣。
圖/鵬管處與縣政府逐步讓大鵬灣自行車道周邊措施一一到位。大鵬灣風管處提供。
由於當地地勢平坦,大鵬灣自行車道的維護工作較不費力。蔡昌悅指出,平時會有近10位人員每日進行巡查,由於當地坡度平緩,路面破壞機會比較小,頂多針對一些斷點、連接處做鋪平作業,此外車道周圍有不少林蔭,定期會派員修枝、清理。
騎在自行車道上,除了舒適的環境,也能觀賞不少知名景點,如環灣道路上海上教堂咖啡,以及前幾年舉辦台灣燈會留下來副燈豐豬平安,若腳程較好的民眾,還可騎到外圍鵬村濕地探詢龍貓隧道,也可到鵬灣碼頭搭乘遊湖船、帆船,欣賞跨海大橋開橋秀。
自行車友善城市榜單揭曉,誰是大贏家?
事實上,大鵬灣本身在天然環境上就有極大的優勢,當地擁有獨特天然潟湖、紅樹林生態資源,加上完善的自行車道,連結到周邊東港南平里與東隆宮,除了能騎車欣賞潟湖景緻與自然生態濕地景觀,也能享受漁村風情,體驗宗教人文等特色。
為了推廣當地自行車道,相關單位近年來也有不少導客活動,吸引更多族群到場。
蔡昌悅說,除了自行車道,當地也會舉辦鐵人三項、星空馬拉松、三對三籃球賽,另外還配合鄰近的青洲灣舉行沙灘派對,或舉辦大鵬灣帆船生活節,另外當地黑鮪魚遠近馳名,縣府每年5到7月也會舉辦黑鮪魚文化觀光季。
有了這些活動,蔡昌悅不諱言,大鵬灣自行車道真正提振了當地的運動風氣與觀光產業,包括明年的全運會,現階段就已規劃,準備把水域競賽項目放在大鵬灣。
而對一般民眾來說,當地早已是一個每天必來報到的地方,不論清晨、黃昏,都能看到不少騎車、慢跑民眾,「過去周邊不少鄰居鮮少有運動習慣,但是現在,這些人是一天不出來就渾身不對勁」。
資料顯示,在廠商退出之前,大鵬灣風景區每年可吸引60至70萬人次旅客,這幾年因為單車道建置完善,周邊景點升級,加上縣府、鵬管處一系列活動,讓去年旅客人次一舉衝到164萬餘人;一條簡單的自行車道,培養了運動風氣又提振觀光效益,可說是車道建置的最佳典範。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