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春節期間,高雄政府重砸1.4億元整建的「鼓山魚市場」,因號稱能讓遊客一邊欣賞夕陽海景,一邊品味鮮美海鮮,所以一度蔚為話題。
圖/取自臉書「全台最美-高雄鼓山魚市場」。
可誰也沒料到,農曆年節過後,鼓山魚市場人氣迅速消散,Google評論甚至不到4顆星,當中許多遊客都評論抱怨「名不符實」,尤其是作為「魚市場」,賣場約一半空間卻是火鍋店,而且完全找不到蚵仔寮及興達港活跳跳的生鮮魚貨。
不僅如此,還有旅客批評火鍋店以外的櫃位,讓人感覺像抵達「高速公路休息站」,毫無特色可言,與和棧貳庫、哈瑪星等旗津商家看起來都差不多,可商品價格卻將觀光客當盤子,所以引發民眾一連串不滿。
圖/取自臉書「全台最美-高雄鼓山魚市場」。
更叫人失望的是,「鼓山魚市場」所謂的美麗海景,似乎很需要遊客憑空想像,因為從室內座位朝外頭看,觀海視野直接被碼頭渡輪給遮擋,即使能勉強見到一點藍天大海,畫面又被白圓點和毛玻璃給切割破碎,這現象確實不免讓人覺得廣告不實,對「海景第一排」大失所望。
最後還有一點也大幅降低遊客走進賣場的意願,由於輪渡站礙於風浪問題而無法外移,所以只得與賣場動線分開,這「摩西分海」的尷尬窘境,當然刺激不了人流進出並消費。
圖/取自臉書「全台最美-高雄鼓山魚市場」。
也因為這樣,最終許多承租櫃位的業者聲稱,單日營業額剩不到千元,面對生意慘淡、顧客銳減的情況,只好紛紛無奈退租,也讓「鼓山魚市場」落到「封館重整」的下場。
不過事已至此,高雄區漁會總幹事黃昭欽仍對「鼓山魚市場」調整營運方向與櫃位後懷抱信心,承諾會招入新型態的「水產店鋪」,並展開「夜間規劃」,致力提供客群更好的休閒體驗,期待3個月後與大家再相見歡。
至於高雄另一個同樣陷乏人問津危機,斥巨資建設的大計畫-前鎮漁港,明明原高雄市政府僅申請3000萬的改建經費,中央卻一口氣給了81億元,預算擴編達270倍,堪稱全國最貴漁港,近期也卻傳出三度標租都流標,讓各界專家私下都擔憂未來使用率恐怕不高。
但其實不只高雄「鼓山魚市場」發生這樣快閃情勢,先前新北市鶯歌區鳳福路的鳳鳴重劃區夜市,狀況更是慘烈,剛開業5天就宣布停業,原因是該夜市用地為住宅區,依土管法不得做為攤販集中場。
此外,嘉義市湖子內的「湖美夜市」,也因都市計畫法休閒專區的規定,只能經營室內零售業,不得作為「夜市」用途,於是開不到1個月,就遭嘉義市政府勒令停業,並要求搬遷。最諷刺的是,2024年總統參選人民眾黨主席柯文哲6月14日才剛逛過,任誰也沒想到,湖美夜市竟不合法。
儘管上述個案的快閃原因各自有異,不能以同一標準看待,可無論是業者強行違法開業,還是業者屢次向市府「申請無門」,亦或主辦單位規劃不周、營運不善,這種生命極短的「蟬館」,其實從建材、人力、軟硬體建置到攤位招商,甚至在資源整合上,短時間內耗費的資源,可能都不亞於蚊子館。
此一現象,從台北過去舉辦2017年世大運便可略知一二,因時任台北市長郝龍斌為舉辦賽事,計畫要花費3百多億元,其中興、整建場館的軟硬體經費,就佔了高達約2百億元,而且許多場地於世大運結束後便會拆除,「日拋型」概念在當時引發各界反彈,痛批政府亂花人民納稅錢。
不過這跟台灣比賽場地,是否符合國際規格也有關聯,因此說到底,無論「蟬館」還「蚊子館」,只要能為地方帶來商圈活化或發展觀光經濟,立意皆為良善,也能讓國際看見台灣。
圖/取自臉書「全台最美-高雄鼓山魚市場」。
但政府負責單位若在預算規劃當下,只評估並將資金傾注在短效的活動亮點,忽略前瞻思考的重要性,甚至不顧完工後的配套措施,以及如何長遠的永續再利用,那反而會因浪費資源而付出更高代價,靠一次又一次增加預算來亡羊補牢。
所以大至場館、小至夜市、市集,主責單位事前都應做好地方田野調查,找出最合適當地的館舍型態,並以營運、技術和內容等全角考量,確立合適的開標單位,同時審慎篩選營造與活動維運團隊,還有場館未來的營運單位,再擬定好日後導入的商業模式,好比文化推動或地方創生等方案,唯有有效做好產業連結,「蟬館」還「蚊子館」才能避免不斷「滋生」,而這也是許多政府部門,近年努力積極發展的目標。
不過根據知情人士透露,這背後變因或多或少與中央、地方的政黨輪替有關,所以每當某一個計畫編列好年預算,就算審核順利通過,後續還是可能存在變數,結果出現更多開銷缺口。
因此台灣建設該如何降低政治影響,消弭政黨間不必要的選舉口水戰,把人民稅金每一筆都花在刀口上,或許也是全台民眾投票選賢與能前,可以多一秒判斷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