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大展區分為涵括14個主題展的「主展區」、首次結合新北捷運環狀線策展的「衛星展區」、山海城129條特色路線,共154場次的「品味漫遊-新北哩賀」、32項跨區域展演的「設計響應」,以及匯集11大類型的城市改造點「城市再造」。
主展區匯集14個囊括在地產業、永續循環、自然生態、美食饗宴、特色音樂、人文習俗等主題展與精彩活動,展覽範圍包括新北市美術館、鶯歌陶瓷博物館、鶯歌國民運動中心、鶯歌區同慶市民活動中心、新太源藝術工坊共5個展館。
圖/「自然〇」《新北山河陣》空間模擬圖。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亮點展區包括「自然〇」結合大型立體藝術裝置、文物採集與互動體驗,《新北山河陣》展現環繞新北的自然地理多樣性。
「共生〇」《異他方》帶出新北多樣共融的城市特色,豐富的族群與生活脈絡顯現多元族群樣貌。
探索傳產轉型、升級變化的「製造〇」《@®©》,由文件、影像、物件的展覽設置,將設計研發到製造的關係,帶出「造物革新」的概念,讓新北的黑手成為新世代職人。
新潮〇《Life in Circle》從新北青年的視野出發,運用詞曲及影像創作,描繪生活在新北的故事等。
圖/「光影〇」《Echooo》展場模擬圖。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每天晚上戶外園區還有一座能使多人現場共創、充滿沉浸感受的大型互動聲光展演作品「光影〇」《Echooo》,民眾能經由與活力草地上的可觸碰裝置互動,將美術館轉化為充滿旋律的畫布。
此外,戶外園區還有假日限定的「美味O」流動宴席,包含6間新北在地經典風味食堂、3週假日美味市集、8場料理體驗活動,《Food in Circle》邀大家體驗新北山、海、陸的滋味。
衛星展區展現了新北市翻轉過去城鄉風貌,帶動美學更新,落實城市願景,轉變過程從產業布局、居住環境、觀光休閒及交通軌道建設起手,串連起城市的過去、現在與未來。
圖/新北市最大面積的市地重劃「塭仔圳」。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展區以新北市府一樓大廳做延伸,串連捷運環狀線5個站點為微型展展場,並結合環狀線列車車廂改造,帶出環狀線的移動美學。
「新北產業園區站」以五股的產業與環境發展為出發,除產業與交通面外,同步聚焦新北市最大面積的市地重劃「塭仔圳」。
「頭前庄站」由新莊傳統市場改造,融合新商業元素,呈現繁榮多元的未來市場;新北重要交通樞紐「板橋站」,則展現人潮與地域的川流不息生命力與都市經濟發展。
圖/捷運十四張站將帶民眾探索新北市400年來的水文地理發展與沿革與未來想像。圖為十四張站。取自flickr。攝影者總統府。
至於中和區「景安站」環扣了多元族群及在地青農的精采故事,展現多元包容與共融之美;另外「十四張站」帶民眾探索新北市400年來的水文地理發展與沿革與未來想像。
「品味漫遊-新北哩賀」蒐羅全新北山海城129條特色路線,共154場次,規劃5種新北體驗方式、10條精選遊程,讓民眾探索新北29區的風景,各路線即日起至11月在新北哩賀網站陸續開放報名 。
而32項新北各行政區「設計響應」展演與活動,從地方故事、農業、茶藝、陶瓷、音樂、文化,再到AR、電競、觀光工廠,地區貫穿新北五條美學廊帶,讓設計展能量滲透各地。
圖/「品味漫遊-新北哩賀」含新北山海城129條特色路線,共154場次。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內容包括「都會探索-府中美學」板橋區府中奇幻城、「藍天海岸-古蹟文化」淡水區古蹟博物館「18『古』怪事」特展、「綠色山林-茶山文化」坪林區茶業博物館「器:天地人之器特展」、「紅色陶寶-三鶯文化」鶯歌區陶瓷博物館「生活陶瓷設計特展-日光慢漫」、「黃金山城-礦業文化」黃金博物館「礦事容顏-藝術家眼中的礦山」特展以及三重區空軍三重一村等。
圖/「品味漫遊-新北哩賀」土的煉金術:大開眼界,看見與時創新陶瓷72變。取自新北市政府官網。
「城市再造」則是匯集新北市11種類型的城市改造點,涵蓋翻新公有市場、優化藝文館所、打造共融特色公園、重現綠色山徑等領域。
城市的發展在新與舊之間呈現嶄新互利與共存,設計能量導入重新詮釋人對城市的另類想像,讓感受這座城市從美學設計與使用者平權、友善的概念出發,重新定義空間與人之間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