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食鰻文化從江戶時代開始流傳,至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日本將春夏秋冬分成木、火、金、水,而「土」則代表季節轉變的時節,丑日則指天干地支中12天就輪一次的日子,現在慣用的「土用丑日」通常落在七月下旬。
土用丑日吃鰻魚的由來有兩種,一是日本習俗取用土用丑日的丑(うし),開頭發音第一個字為う,習慣吃う開頭的食物,其中鰻魚就是一種,加上鰻魚富含營養可預防夏季中暑、疲勞的狀況,另一說法是指當時有鰻魚店家為了宣傳,貼出「今天是土用丑日」來行銷,漸漸養成日本人在這天吃鰻魚的習俗。
圖/日本每年七月下旬為土用丑日,當天有吃鰻魚的習俗。圖取自イラストAC。
日本人愛吃鰻魚,但未來可能將吃不到野生鰻,根據NHK報導,日本國內的鰻魚因為幼苗捕撈量漸少,加上物流成本上升,2023年的鰻魚價格居高不下,總務省統計6月東京的日本國產蒲燒鰻魚的零售價,與去年同期相比漲價13%,來到每100克1,455日圓(約台幣316元),對日本民眾來說增加了169日圓,相當於少買一個御飯糰。
除了價格攀升,捕獲量也出現明顯下滑,從2009到2012年期間,野生鰻魚苗從過去的20萬、30萬公噸,已經降至10萬公噸以下,日本鰻每年平均以5%的速度減少,就有專家預測若不採取行動,日本10到20年後將無鰻魚可捕,日本環境省更在2013年將日本鰻魚列為「瀕臨滅絕物種」危險性第二高的物種。
圖/日本食用鰻魚的歷史已經流傳許久。圖取自Pixabay。
為何鰻魚價格會這麼高?得先了解目前商業用的大量鰻魚都無法「完全人工養殖」而成,多數養殖存活率極低、成本太高,日經新聞報導曾指出,過去日本人所吃下肚的鰻魚,超過99%都是捕獲培育而成。多數日本鰻魚必須得在鰻苗「白仔鰻」迴游時撈捕,但隨著氣候變遷,撈捕高峰期從原本的冬天不斷往後,甚至延遲到初夏,總體而言,目前專家們對鰻魚的瞭解並不多,要全人工養殖量產仍有段距離。
暢銷日片《神隱少女》,真是以九份為場景?
圖/日本食用鰻魚的歷史已經流傳許久。圖取自Pixabay。
雖然人工繁殖的鰻魚技術尚未純熟,但日本食品大企業日清在2023年5月宣布成功利用大豆蛋白製作做「植物性鰻魚」像是利用顆粒狀大豆蛋白的結構打造魚肉蓬鬆質地,魚皮下方的脂肪使用植物油脂打造,魚皮則是竹炭粉模擬,日本民眾喜愛的蒲燒風味鰻魚,只要放置於模具蒸熟塗上醬汁即可完成,逼真的口感與外觀,替野生鰻魚瀕臨絕種的危機帶來另一種解方。
圖/日清打造植物性鰻魚,外觀口感都很逼真。日清食品官網。
圖/日清打造植物性鰻魚,外觀口感都很逼真。日清食品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