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大巨蛋案,台北市政府歷年來共完成7次都市設計審查、2次環差審查、2次防火避難性能審查及通過防火避難模擬,確保完工使用後的公共安全。進入蔣市府時代後,全力朝完工啟用方向推進。
最後的消防缺失改善歷經8次嚴格查驗後,副市長李四川在10月6日宣布完成,市府預定10月下旬發放使用執照。根據規劃,後續將進行試營運,將會邀請球隊進行體驗測試、做最後改善,12月的亞錦賽有望成為首場正式賽是。至於周圍的影城棟、辦公大樓等商業設施,預估2024年、2025年營運,未營運期間。
圖/取自臉書「李四川」。
資深棒球迷一定都知道這一段歷史,1991年中華職棒第2年總冠軍賽,統一獅對決味全龍戲碼在台北市立棒球場上演,但賽事進行到一半突然下起傾盆大雨,比賽不得不中止。恰好時任行政院長郝柏村到場觀賽,全場觀眾按捺不住情緒齊聲吶喊「我們要巨蛋!」
這一喊,轉動了台灣棒球發展的齒輪,郝柏村當場承諾,政府一定會興建一座不會被天氣干擾的室內巨蛋球場。正因為這句話,開啟了台灣興建巨蛋大型球場的序幕。但30年過去,這一路走來可說是跌跌撞撞、風雨不斷。
台灣的巨蛋夢從1991年開始孕育,光是走到招標就花了13年,接著遠雄在2006年與台北市政府簽下BOT合約、2011年動工,當時預計2015年10月就能完工、2016年4月開幕。但誰也沒想到,時間走到了2023年,大巨蛋都未能正式開幕。
圖/蘇義傑攝影。
對照日本火腿隊自建的新球場「ES CON FIELD HOKKAIDO」,不僅具備35000個座位、可開闔式屋頂、巨型玻璃帷幕外牆等,從2018年正式對外公布球場設計細節,到2023年完工啟用,整個過程不過5年時間。大巨蛋花了超過30年還未能啟用,可說是一種另類的世界奇蹟了。
大巨蛋一共歷經了6任市長,從黃大洲、陳水扁的選地時期,到馬英九任內簽約、郝龍斌任內開工、柯文哲停工又復工,再到蔣萬安力拼完工開幕的成果收割期。
特別是在柯文哲時期,對大巨蛋與遠雄可說是多事之秋。起先,柯市府以大巨蛋有79處與建照圖不同、當中有不少項目牽涉到主結構變更為由,主張需在施工前就需完成變更申請,但遠雄未事前申請,因此以違反「建築法」第58條規定,勒令停工。
遠雄歷經3次的建照變更申請,過程中對於逃生避難、周邊建物影響等公共安全議題,以及交通環境影響等,有相當激烈的辯論。一直到了2020年7月,才重新獲發建照復工。
此外,柯文哲執政時期也針對過去馬市府時代與遠雄簽下的「0權利金」合約,著手重新議約修訂,最終談定以超額利潤的方式,「包底」收0.6%、「超額抽成」1%與1.6%,來彌補市府沒收到權利金的損失。簡單來說,若遠雄每賺1000元,則台北市民保證可得獲6元,營收超過100%到120%之間,可計收1%,超過120%則計收1.6%。
圖/取自臉書「蔣萬安」。
而大巨蛋終究是一個以運動、甚至是以「棒球」為主體的大型場館,外界關注的體育賽事部分,大巨蛋預計從2025年開始,每年舉辦40場體育相關運動賽事、並2028年起每年舉辦55場體育賽事。至於被認為可能會是主要盈利項目的演唱會等表演活動部分,原則上自2025年起每年舉辦22場、2028年起每年20場表演活動。
大巨蛋風風雨雨也走過了30年,如今台灣人終於能擁有一座屬於自己的巨蛋球場,絕對是振奮所有棒球迷的一件事。撇
開未來還需要細部討論的營運問題,有了大巨蛋這樣指標地點,對於棒球運動的傳承、推廣必定有正面幫助,更代表台灣的棒球環境已發展到可以支撐起這樣的場所;愈加成熟的商業環境,能推動更多人投入、帶動產業的發展,讓「國球」不再只是掛在嘴邊講講而已,也將為台灣的棒球史揭開新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