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輝達、台積電三強雲集!高雄產業轉型創AI旗艦聚落,半導體廊帶狂釋3.6萬個職缺
另一方面,當智慧治理成為城市競爭力的關鍵,產業轉型與就業規劃,自然也同步牽動地方未來的發展格局。
因此,高雄不僅以數位與AI領域為引擎推動城市升級,還針對實體經濟面展開縝密部署,從南到北建構一座座新世代產業園區,為城市注入強勁成長動能。
如以楠梓產業園區為例,作為半導體S廊帶的關鍵節點,隨著台積電正式進駐,帶動整體供應鏈聚集與發展,預估將創造3萬6,000個直接與上下游間接就業機會;而北側的橋頭科學園區,亦在快速成形,目前已有25家廠商核准進駐,預計能帶來1,800億元產值與1萬1,000個就業機會,成為北高雄最具潛力的科技基地。
圖/台積電。蘇義傑攝。
進一步來看,仁武產業園區聚焦於航太與精密機械,截至目前為止,已有25家廠商完成建廠計畫,預估可創造242億元產值與6,300個就業機會;而北高雄產業園區,則主攻傳統產業,占地達42.87公頃,據悉,目前已簽約26家廠商,預估總投資產值將達128億元,並提供2,420個就業機會,形成多元產業鏈並進的發展局面。
而面對全球AI 2.0浪潮席捲,高雄亦同步創建企業旗艦中心聚落,包括鴻海與輝達合建的算力中心、2025年3月25日揭幕的AMD高雄辦公室,在在都進一步擴大亞灣科技聚落能量。
圖/高雄流行音樂中心。取自Unsplash。攝影者Yu Hong Lee 李玉紅。
此外,根據高雄市政府統計數據可知,截至2024年,亞灣計畫已吸引331家國內外企業進駐,創造近270億元投資及超過575億元產值;同時,亞灣2.0智慧科技創新園區也齊步推動,伴隨捷運黃線Y15站的聯合開發案,鴻海更宣布斥資159億元,聯手打造南臺灣旗艦總部,為高雄下一波科技經濟浪潮奠定基石。
綜觀上述,從半導體、精密機械到AI旗艦總部,高雄除了透過園區擴張與產業升級,重新定位城市產業地圖外,也實質地創造出就業機會與經濟產值,展現其作為南方科技核心城市的崛起態勢。
高雄2050淨零碳排年增64億預算!淨零學院獲國家永續獎肯定,綠才培訓搶先競逐全球
在智慧城市的藍圖逐步成形下,高雄對港都未來的想像,也並未止步於科技與產業,而是更進一步地將眼光放向永續發展與低碳轉型的全球趨勢。
如何在追求經濟成長的同時,兼顧環境責任與國際減碳承諾,一直是當前各國城市治理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對此,高雄便率先展開全方位的淨零行動,積極落實「2050淨零碳排」目標。
圖/高雄市淨零學院不僅提供淨零專業課程,並結合新興技術與創新解方,促成不同產業之交流與商業媒合,更榮獲2024年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
2025年,高雄淨零預算編列達285億元,較前一年增加64億元,充分展現地方政府對減碳政策的高度重視與資源投入,並且從法制、治理、技術、經濟與教育五大面向,多角化地同步推動淨零轉型。
圖/高雄市長陳其邁也親自參與高雄淨零學院的課程。高雄淨零學院提供。
舉例而言,在法制面上,高雄就以全國第一之姿,制定第一部「淨零自治條例」,並推動碳預算制度,建立制度性減碳機制;而治理面方面,高雄則強化碳盤查與減量方案,提升部門間協同效率。
又如技術層面,高雄持續發展鋼化聯產、CCUS(碳捕捉、再利用與封存)等具前瞻性的低碳技術,為實現深度排放控制奠定基礎;至於經濟層面,高雄則建構碳交易平台並發行綠色債券,以完善綠色金融機制。
圖/首度由地方政府開設的淨零學院,已成為南台灣最受歡迎的學院。高雄淨零學院提供。
最後,在教育與人才培育方面,陳其邁更霸氣拍板,直接設立「淨零學院」。據了解,截至目前,該學院已培訓多達4,500人次、發出1,600張證書,為淨零轉型提供穩定的綠才支援。
由此可見,無論是制度創新,還是技術實踐,高雄都以具體的政策行動,不斷落實永續施政的承諾,為全國樹立標竿之際,也在國際淨零競賽中搶得先機,展現國際城市對未來世代的責任與遠見。
高雄促參招商全國冠軍、娛樂稅收入掀高峰!千億民間資金湧入,同步財政金四年零舉債
從產業轉型到智慧治理漸次深化,高雄在城市經濟體質上的表現,也展現出強勁的成長動能與財政韌性。尤其在營利事業規模、招商成效與財政永續方面,陳其邁皆交出一張張亮眼成績單。
根據統計,2024年高雄市營利事業銷售額達6.05兆元,較2020年增加1.5兆,成長幅度高達34%,並已連續四年突破5.5兆元大關,顯示本地企業經營動能穩健。
娛樂稅部分,2024年高雄進帳2.6億元,遠高於2019至2023年每年平均的1.8億元,顯示隨著城市商業活動與觀光動能的回溫,高雄整體消費市場已明顯復甦,稅收表現亦隨之水漲船高。
至於民生消費領域,2024年上半年,高雄住宿、餐飲與百貨的銷售額亦達907億元,創歷史新高,與2020年同期相比漲幅逾67%,穩居六都之首。
圖/高雄大遠百。取自大遠百官網。
再來百貨業績的部分,高雄紀錄亦同樣亮眼。2024年,地方百貨銷售額達809.4億元,居全國第二,展現消費信心與都市商業活力雙雙升溫。
另一方面,高雄市在促參績效上,也居全國之冠,不僅2024年成功招商17案,預計可吸引民間投資高達1,021億元;其中還有10案已完成簽約,民投金額高達493億元,再榮登六都之首。
圖/取自高雄市政府官網。
值得一提的是,高市府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依然始終堅守財政紀律與永續原則,未出現財政膨脹或債務擴張情形。例如2021至2024年間,高雄除了連續四年達成零舉債,至2024年底,還累計減債達201億元;同時,自有財源估決突破1,100億元,寫下歷史新高。
整體來看,從招商成果、稅收成長到財政體質強化的趨勢,都顯示高雄已成功奠定一套,兼具發展力與穩健性的城市經濟結構,進一步突顯南方大城厚植韌性、穩中求進的實力與決心。
高雄演唱會經濟衝57億!黃色小鴨、吉伊卡哇、魷魚遊戲助攻,觀光人數連年全台奪冠
奠基於科技與產業飛快推動城市邁向新未來,高雄不忘同時在另一條軸線上發力,憑藉在地文化、娛樂與觀光,喚醒城市的魅力與活力。
回顧高雄這幾年的地方大型盛會,從冬日遊樂園到音樂祭,從國際IP到串聯全球的影視行銷,港都持續以前所未有的慶典節奏,形塑出一座全年無休、歡樂不斷的魅力城市。
圖/蔡炆璇攝。
例如2025年冬季,日本超人氣IP「吉伊卡哇」首度降臨高雄冬日遊樂園,吸引大量外縣市遊客,占比逾四成,並推升當地住宿率超過八成,參觀人次飆破600萬,創造逾100億元觀光產值。
不僅如此,高雄連續兩年也以IP造型的小提燈,以及海上動態展演雙雙達成世界紀錄,榮登2025年六都燈會網路聲量第一寶座,成功帶動城市行銷與旅遊熱潮。
而國際行銷方面,高雄亦不遑多讓,特別攜手Netflix合作宣傳《魷魚遊戲》第二季,與全球同步發聲,吸引40萬人共襄盛舉,進一步強化城市的國際辨識度。
圖/全球最大的海上《魷魚遊戲》經典IP「英熙娃娃」現身高雄愛河灣。高雄市政府提供。
再來高雄聞名全球的演唱會經濟動能,也持續擴張,光2024年,高雄就一共舉辦超過157場演唱會,累計吸引171萬人次參與,創造57億元觀光產值;同年,舉辦的大港開唱更集結海內外人氣藝人,吸引約30萬人次湧入現場,成為全台指標性的戶外音樂祭。
圖/高雄市政府提供。
據此,觀察高雄亮眼的統計數據,更將讓各界驚艷,因為高雄的觀光人次,已連續兩年勇奪全國第一,單看2023年,就有高達6,923萬人次,後續更呈現逐年攀升之勢。
在在顯示,高雄不僅具備不容小覷的產業實力,還擁有足以吸引世界目光的文化魅力與觀光能量,能一再透過節慶、音樂與創意,奏響屬於港都風格的觀光樂章。
高雄多軸布局創六都最低失業率!年青人就業首選城市,AI、淨零、招商前瞻治理齊開花
縱覽高雄近年的城市治理軌跡,不難發現,地方無論是科技創新、產業轉型、財政體質、永續政策,亦或觀光文化,都展現出高度整合力與執行力,讓「智慧治理」真正落地生根,進而建立一座多元發展的韌性都市。
而這樣的全方位推動,也屢次反映於市民生活的穩定度上。例如根據統計,高雄整體失業率自2020年以來穩健下降,至2024年已降至3.3%,為全國最低,並創下縣市合併以來新低紀錄。又依OECD標準來看,15至24歲高雄青年的失業率為8.5%、25至29歲為5.4%,兩者均為六都之首。
圖/取自臉書「高雄新車頭」。
這些數字背後,不僅印證高雄在創造就業與留住人才方面的扎實成果,更展現陳其邁施政的系統性與務實力。希信隨著AI、淨零、觀光、招商等多元施政陸續開花結果,高雄不僅能成為南台灣最具未來性的指標城市,還將穩健邁向國際智慧城市的核心舞台,全面展現其融合創新、永續與治理效率的強勁競爭力。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