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世界最美車站出爐!從沙漠玫瑰到科幻未來,一次看七大傑作

2025世界最美車站出爐!從沙漠玫瑰到科幻未來,一次看七大傑作 圖/巴黎聖但尼-普萊耶爾地鐵站。取自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網站。
作者:劉芮菁
日期:2025-11-20

2025年凡爾賽世界大獎(Prix Versailles)日前公布「世界最美車站」名單。今(2025)年共有來自澳洲、比利時、中國、法國與沙烏地阿拉伯的7座車站入選,每座皆結合了建築美學、永續思維與在地文化,讓車站不再只是通勤者匆匆經過的節點,而是凝聚城市文化、公共性與未來願景的建築藝術作品。今年12月,凡爾賽世界大獎於年度頒獎典禮,將從七座車站中再選出「世界冠軍(World Title)」。

凡爾賽世界大獎與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合作,每年從全球數千件建築之中,由國際評審挑選出卓越作品,強調「創新、美學、永續、文化融合」四大價值。今年的「最美車站」名單更展現強烈的現代建築傾向,許多作品由國際知名建築師事務所操刀,包括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札哈哈蒂、隈研吾等。

讓我們一起走進這7座「全球最美車站」,看它們如何以建築之美改寫城市風景。

雪梨蓋迪加爾地鐵站

雪梨蓋迪加爾地鐵站。取自雪梨地鐵官網。圖/雪梨蓋迪加爾地鐵站。取自雪梨地鐵官網。

雪梨蓋迪加爾地鐵站(Gadigal Station)是澳洲首座地鐵系統的交通樞紐,由英國建築事務所「Foster + Partners 」與澳洲建築事務所「Cox Architecture」聯手打造,高度現代感的設計,搭配當地原住民部族「Gadigal」命名,象徵城市在打造新型交通基礎建設的同時,也回應文化與土地記憶。

儘管深達地底25公尺,Gadigal地鐵站在結構、光線與空間動線間取得平衡,地下空間保持明亮開闊。地鐵站入口處的大型藝術作品《The Underneath》,以鮮豔陶磚拼貼再現早期鐵道隧道質感,整合歷史與未來科技意象,也奠定獨特的視覺基調。車站內部強調流線與光影,曲面牆體、反射材質與燈帶交織成精準的導引系統,使通行動線既清楚又具戲劇張力,營造如科幻場景般的沉浸式體驗。

比利時蒙斯車站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比利時蒙斯車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Japplemedia作品。圖/比利時蒙斯車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Japplemedia作品。

比利時蒙斯車站(Mons Station)由西班牙建築大師聖地牙哥·卡拉特拉瓦(Santiago Calatrava)操刀,以其標誌性的白色鋼構與流動線條,打造貫穿城市南北的新地標。車站以165公尺長的線性拱廊為核心,打造如玻璃教堂般的半戶外廊道,串連歷史老城與新興商業區。

蒙斯車站以懸浮式屋頂與大面積天窗導入自然光,使日照在鋼構上如水波般流動,創造兼具戲劇性與輕盈感。即便在封閉空間中,車站仍透過自然通風系統維持舒適環境,展現美學與機能並重的設計。

中國廣州白雲車站

廣州白雲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Nissangeniss作品。圖/廣州白雲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Nissangeniss作品。

白雲車站由日本日建設計(Nikken Sekkei)操刀,是本屆入選名單中最具「都市開發含量」的車站。建築團隊徹底翻轉對車站的傳統想像,打造出垂直伸展的城市綠洲。三層環狀步道宛如立體街廓,將月台、商場與辦公空間串聯成連續流動的空間系統,並以大量植栽形成層層疊起的綠化中庭,讓通勤者在移動途中也能感受自然呼吸。

車站的巨大玻璃拱頂提供充足採光,使白天的站體明亮,夜晚則化身城市中的發光燈箱,成為商業區的視覺焦點。建築團隊也融入廣州騎樓文化,透過弧形線條與敞開式公共空間,延續城市晚風、街廊與聚落感,結合使當代表現與地方記憶。

巴黎聖但尼-普萊耶爾地鐵站 

巴黎聖但尼-普萊耶爾地鐵站。取自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網站。圖/巴黎聖但尼-普萊耶爾地鐵站。取自隈研吾建築都市設計事務所網站。

聖但尼-普萊耶爾地鐵站(Saint-Denis-Pleyel Station)位於巴黎北側,橫跨三個行政市鎮交界。車站由日本建築大師隈研吾建築事務所操刀,以木材取代鋼筋混凝土,讓自然光得以從天頂一路灑落至28公尺深的月台層,創造輕盈柔和的視覺感。

車站外觀採用「布幔」式設計,垂直層疊的立面如輕柔帷幕披覆建築,使車站量體不顯壓迫,反而成為鄰里之間柔性的城市介面。未來,車站中庭將陸續設置百件以舊石器時代女性雕像為主題的藝術作品,使這座交通樞紐兼具文化深度。

巴黎維勒瑞夫-古斯塔夫.胡西車站

巴黎維勒瑞夫-古斯塔夫.胡西車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Chabe01作品,CC BY-SA 4.0。圖/巴黎維勒瑞夫-古斯塔夫.胡西車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Chabe01作品,CC BY-SA 4.0。

另一巴黎的維勒瑞夫-古斯塔夫.胡西車站(Villejuif-Gustave Roussy Station),由法國建築師多米尼克·佩羅(Dominique Perrault)操刀,是本屆入選名單中最具劇場感的地下建築之一,有如一座地下光之殿堂。車站以一座直徑70公尺的巨大玻璃圓頂,讓日光穿透天窗層層折射,照亮50公尺深的地底空間。為整合深邃的垂直動線,車站以大尺度中庭將各樓層串聯,使動線順暢、視覺開闊,展現建築師的「連結的建築學」。

此外,站內空間大量運用金屬材質,從鏡面到霧面、從穿孔板到青銅色調,各種金屬質地相互反射與疊合,通勤者可在移動過程中不斷感受光影變化,彷彿進入一座結合藝術與科技的地下美術館。

利雅德KAFD地鐵站

利雅德KAFD地鐵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Francisco Anzola作品,CC BY-SA 2.0。圖/利雅德KAFD地鐵站。取自wiki維基百科,Francisco Anzola作品,CC BY-SA 2.0。

KAFD地鐵站(KAFD Station)位於沙烏地阿拉伯首都利雅德的金融中心,由國際建築大師札哈.哈蒂(Zaha Hadid Architects)遺作,是今年入選名單中最具未來感的作品。建築以「流動性」為核心,外觀線條靈感來自沙漠風紋,整體造型如同一朵由風雕刻出的沙漠玫瑰。

建築團隊以流線曲面構築龐大的立體結構,使車站彷彿被風與時間磨出的洞穴。空間曲線透過交通量數據模型推演生成,使建築呈現自然雕琢般的紋理,同時蘊含高度科技感。KAFD車站同時也是世界最長無人駕駛地鐵系統的核心樞紐,車站串連長達176公里的地鐵網絡,代表利雅得從傳統沙漠城市邁向智慧大都會。

利雅德卡斯爾·阿爾·霍克姆地鐵站

利雅德卡斯爾·阿爾·霍克姆地鐵站(Qasr Al Hokm Station)。取自Snøhetta建築師事務所網站。圖/利雅德卡斯爾·阿爾·霍克姆地鐵站(Qasr Al Hokm Station)。取自Snøhetta建築師事務所網站。

卡斯爾·阿爾·霍克姆地鐵站(Qasr Al Hokm Station)同樣是利雅德的重要地標,由國際知名的斯諾赫塔建築事務所(Snøhetta)操刀設計。車站著名的倒錐形天幕彷彿一個金屬漩渦,自城市地面向下收束,將天空、街景與城市脈動引入地底,使車站入口既像廣場也是地景雕塑。而車站底部意外出現的綠洲式花園,則為城市帶來公共綠點

站內牆面採用在地傳統泥磚語彙,以溫暖、粗獷的質地回應本地建築文化。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國際交通軌道運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Workcation正夯,台灣有沒有機會躋進世界級的數位遊牧城市?
國際冠軍酒吧Rumway怎選高雄?台灣第一蘭姆酒猛如假酒絕緣體
2025亞洲最佳城市排行榜出爐!清邁奪冠、台北也驚喜入榜
2025全球最友善城市榜單揭曉!不是日本或北歐,真正贏家竟在這
全球最友善機場排行榜出爐,桃園機場奪冠!貼心服務好評登頂
維港跨年煙火第一排!開箱全球最大金普頓酒店495間絕美海景房
劉芮菁

劉芮菁

遠見、城市學記者兼議題策展。

內湖「遠得要命王國」通勤惡夢爆紅!為什麼這裡交通這麼糟?
Just For You Just For You
內湖「遠得要命王國」通勤惡夢爆紅!為什麼這裡交通這麼糟?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