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本該是旅遊、返鄉的旺季,卻成了詐騙集團的「旺季」。根據內政部警政署165反詐騙諮詢專線的最新統計,8月上旬單週(8/3–8/9),全台受理詐騙案件高達3511件,短短7天就全民就被騙了近18億元。而回顧7月,全月更是受理16423件,財損金額達85.48億元,創下2025年來新高。
令人好奇的是,到底哪個縣市的民眾最好騙?根據數據顯示,在縣市排行中,新北市的案件數最多,但財損金額最高的卻是桃園市,而且還比6月多出16%以上,顯示高額投資詐騙在桃園集中的情況嚴重。
不過耐人尋味的是,詐騙案件多的縣市,真的是該縣市的民眾比較好騙嗎?還是因為當地政府打詐積極、報案率高、案件被攔阻曝光?
在釐清上述這個疑問時,得先一一檢視詐騙案的類型。首先多數的詐騙案,以「網路購物詐騙」為主,單件損失金額不高,但量大。然而金額高的類型,以「假投資詐騙」(含假交友投資)為主,案件數不多,但每件都幾乎能造成巨額損失。也就是說,案件數多的城市,不一定是財損最重;而財損最高的城市,往往是高額投資詐騙集中地。
案件數高的縣市,也不一定是治安不佳,有可能是「能見度效應」,也就是可能因為地方政府積極宣導、鼓勵報案、提供多元通報管道(校園、醫院、不動產交易等),原本沒報的案子會被揭露,數字自然上升。以新北市為例,其之所以會呈現高案件數,很可能是曝險多+報案率高的結果。
另外,也可能是「巨額案件效應」,也就是財損金額有時被少數巨額投資詐騙拉高,例如桃園的單案7000萬元事件,一下就讓單月財損飆升,但不代表小額詐騙少了。還有,也可能是「攔阻與破獲成效」,攔阻金額上升,代表警方與銀行合作成功阻止民眾匯款,即使案件數高,實際損失可能下降。高雄的單月攔阻 3 億元,就是此例。
因此,新北市儘管詐騙案件數最多,但也代表其案型的「能見度效應」高,可以及時阻詐。最主要因為新北市人口多、網購與社群使用率高,曝險場景多,自然案件數高。但更重要的是,新北市政府近年大力推動「跨局處打詐」:包括成立詐欺防制辦公室,統籌各局處資源;推出新北打詐隊,結合警察、地政、社會局等單位;與地政事務所簽 MOU,將不動產交易前置檢核納入防詐流程……這些措施提升了案件被發現與報案的機會,短期內拉高案件數,但長期有助於減損。
而桃園市7月財損達12.15億元,較6月增加逾16%,原因之一是多起高額投資詐騙集中爆發,包括單案高達7000萬元,使得數值一時衝高,但這也代表當地警方與金融端需要更強化高額匯款關懷提問與即時攔阻。
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市已是打詐的五連霸「特優」城市。該市的作法包括,「面交攔阻」,也就是鎖定車手,當場逮捕。「跨局處宣導」,即進入校園、商圈、社區,針對不同年齡層推識詐。另外,也與銀行合作,建立即時警示機制。
圖/台中市打詐策略以鎖定車手為主,照片為示意圖。取自Pixabay圖庫,Sebastian Ganso攝影。
至於高雄市也積極與銀行端合作,推動「臨櫃關懷」與AI風險偵測,單月攔阻金額超過3億元。統計顯示,高雄市今年上半年案件數與財損均呈下降趨勢,顯示「末端攔阻」有效。
而屏東縣強調社區與第一線防詐,半年來透過銀行、超商店員勸阻,攔阻136件、金額逾1.1億元,並積極追查金流與車手來源。
台南市政府各局處則每月不厭其煩地製作防詐影片,針對長者、青少年、遊客等不同族群,涵蓋假網拍、假投票、AI 深偽詐騙等新手法,降低民眾接收資訊的門檻。
相對於地方,中央對於打詐更是使出渾身解數,行政院的「新世代打擊詐欺策略行動綱領 2.0」新增了「防詐」這一環節,即強調「源頭控管」,包括「平台治理」,納管社群平台與新興應用(如 Threads、短影音平台),要求下架可疑廣告與假投資網站。「金融端阻詐」,金管會推動銀行與虛擬資產服務業者(VASP)納入「異業照會」,高額匯款須多層檢核。甚至還有「跨境合作」,如刑事警察局與美國 HSI 破獲逾 700 個假投資網站案,顯示跨國執法是打詐關鍵。
然而令人無奈的是,詐騙案件之所以會源源不絕,除了政府打詐手法日新月異外,詐騙集團的騙術亦是推陳出新。以2025年來說,包括以高報酬、虛擬貨幣投資平台吸引被害人,利用情感與金錢綁定的「假交友+假投資」;利用 AI 合成親友聲音或臉孔,要求匯款的「AI深偽詐騙」;詐騙廣告從社群平台導流到加密聊天軟體,再進入詐騙網站的「跨平台引流」,以及利用國際交易所快速轉移資金,增加追查難度的「虛擬資產洗錢」可謂是詐騙的N.0版,令人防不勝防。
總之,在檢視各縣市的詐騙數據時,不要只看案件數或財損,要同時觀察兩者變化,再搭配攔阻與破案數據。另外,建議防詐要「場域前移,提前預警」,也就是不動產、醫療院所、學校、求職平台等,都應納入防詐前線。同時也要「平台+金融雙線控管」,亦即社群平台廣告必須快速下架可疑內容,而銀行端對高額匯款加強多重驗證。最後,跨境詐騙必須透過國際執法合作與資金凍結機制,才能有效阻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