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動部近日針對中高齡及高齡族群推動「55+就業促進獎勵」方案,盼能引導銀髮人才重返職場,不僅降低再就業的經濟負擔,也鼓勵企業延攬這批具備專業與經驗的人力。
依據政策設計,凡年滿55歲以上,或45歲以上已依法退休者,若離開職場已超過三個月,在經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媒合並順利受僱,且持續任職達90日,即可申請一次3萬元獎勵金,每人最高可申請兩次,累計補助上限達6萬元。
勞動部近日針對中高齡及高齡族群推動「55+就業促進獎勵」方案,盼能引導銀髮人才重返職場,不僅降低再就業的經濟負擔,也鼓勵企業延攬這批具備專業與經驗的人力。
依據政策設計,凡年滿55歲以上,或45歲以上已依法退休者,若離開職場已超過三個月,在經由公立就業服務機構媒合並順利受僱,且持續任職達90日,即可申請一次3萬元獎勵金,每人最高可申請兩次,累計補助上限達6萬元。
不過,「55+就業促進獎勵」方案的獎勵方式,會依工作性質有所不同。其中,全職勞工符合條件者,可一次領取3萬元補助;而從事部分工時工作的勞工,只要月薪達到基本工資的一半以上,亦能獲得1萬5000元。
換言之,不論是全職還是兼職,都有機會透過此措施獲得實質支持。
圖/取自IG@yuyuen_oiso。(示意圖)
至於勞動部「55+就業促進獎勵」補助的申請方式,則採全年受理,並以書面進行審查。流程上,勞工必須先至公立就業服務機構登記求職,並取得推介卡,再透過推介受僱於同一雇主滿90日,且依法參加勞工保險、就業保險與職業災害保險。
而達成上述條件後,申請人需於滿90日次日起的90日內提出申請,並檢附相關文件,包括「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獎勵申請書及領取收據」、身分證或居留證影本、工資證明、本人名義的國內金融機構存摺封面影本,以及同意代為查詢保險資料的同意書,若主管機關另有規定文件,亦須一併備妥。
圖/台北市設立超過500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舉辦各類活動幫助高齡長輩拓展社交圈。取自臉書「呷百二心據點-臺北市社區照顧關懷據點」。
其實,觀察勞動部「55+就業促進獎勵」這項政策,不難發現,其除了能提供中高齡者即時的經濟協助,更關鍵的是,回應台灣人口結構轉變與勞動市場需求,背後隱含社會多重現實挑戰與發展趨勢。
首先,台灣正快速邁入高齡化社會。國發會就推估,台灣在2025年將正式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人口比例將突破五分之一。若無法延緩勞動力流失,社會整體生產力恐將逐年下降。故勞動部此舉,自然有助延續中高齡族群的職場貢獻,補強人力缺口。
其次是台灣社會已出現「退休過早、餘命過長」的現象。許多45歲以上退休者仍具備專業技能與健康體能,卻因缺乏誘因退出職場。所以政府提供補助制度,並降低重返工作的門檻,便可望避免人才閒置。
再者,產業界長期反映缺工問題,從服務業到製造業,再到長照、物流與餐飲業,皆深受影響。循此,根據就業服務單位與企業的觀察,中高齡勞工因具備較長的職場經驗,往往在工作穩定性與投入度上受到肯定。
換言之,若能透過政策鼓勵中高齡重返職場進用,不僅有助於補足基層人力缺口,也能促進跨世代合作,提升職場多元性。
此外,政策的推行同時亦兼具社會福利與經濟安全意涵。許多銀髮族退休後仍背負房貸與生活支出,就業補助在他們重返職場初期提供緩衝,減輕經濟顧慮,讓再就業更具可能性。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Emily N。(示意圖)
最後,勞動部實施的「55+就業促進獎勵」獎勵制度,當然是呼應政府推動「活躍老化」與「高齡友善社會」的最佳藍圖。因為鼓勵中高齡者重返職場,不僅有助於維持社交互動、降低孤立風險,也能提升心理健康與生活滿意度。對國家而言,這不只是勞動力補充,更是一項人口政策的長遠思維。
整體而言,「55+就業促進獎勵」並非單一補助計畫,還是一個兼具人口政策、產業發展與社會安全的系統性戰略。勞動部的核心目標,正是在高齡化浪潮下,找到讓銀髮人才與勞動市場雙贏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