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台北101大樓一景。取自交通部觀光署官網。 為推動台灣城市品牌的國際能見度與在地競爭力,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於11月10日主辦的「2025創新城市行銷論壇—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落實」中,一次邀集產、官、學、研代表齊聚,希望能從多元視角,探討城市品牌策略、創意行銷實踐與地方產業創新,並安排了多場主題演講與綜合座談,期盼專家學者與地方首長的實務經驗交流,能淬煉出可落地的城市行銷策略。
在此同時,北商大也於日前宣布將籌設「城市行銷研究中心」「城市行銷智庫」與「城市行銷產業專班」,打造全國第一個以城市品牌經營為核心的完整學習體系,致力透過產學合作與地方創新實作,為國家培育具策略視野與創意能量的城市行銷專業人才。

因此,在今日論壇現場,國立臺北商業大學校長任立中就此議題熱情地提出分享。會中,他從「行銷學視角」切入指出,城市品牌與消費品牌並無本質差異,關鍵在於「消費者如何看待與感知」。
因此,無論是城市品牌的命名、標誌(logo)設計,亦或都市形象與個性塑造,皆必須回到受眾心理層面的思考。
據此,任立中認為,以學界角度觀之,城市行銷的初步研究應聚焦於「何謂城市風格」,並嘗試以量化方法解析其構成要素。接著,他進一步說明,塑造城市風格的首要步驟,在於明確建立城市願景與發展目標。
尤其,傳統各界多以地標、天際線與現代化程度作為城市指標;但到了當代,城市風格更關乎創新創意、生活體驗、人文價值與產業特徵。例如,中國的蘇州博物館就以古城色彩傳承地域文化;英國倫敦則透過《哈利波特》系列打造全球化的城市記憶,均是風格行銷的典範。

而研究方法之一,任立中便以「色彩」為核心,探討城市品牌的情感連結與行銷潛力。他指出,學界投入色彩研究,正是為了充分回應實務界常見的疑問,即「為什麼城市代表色是對的?消費者一定喜歡嗎?能為城市帶來哪些顯著的影響?」
循此,根據任立中研究團隊的實驗結果,色彩確實潛移默化影響了人的偏好。如該團隊以「配對樣本」(paired sample)的方法,先讓受測者挑選五張色卡作為偏好基準,再於參訪特定城市後重新測驗。
結果發現,當地代表色的偏好比例,顯著從18%提升至46%;另一組當地代表色,則從13%提高到38%,在在驗證色彩能有效強化城市印象與品牌個性。

基此,任立中也以知名跨國品牌舉例說明。他提到「黃色」最為鮮豔醒目,不僅是嬰兒最早能辨識的顏色,還被麥當勞等品牌廣泛運用。
此外,知名科技大廠Apple的iPod系列,外觀也從早期的多彩到後期的極簡純白設計,近年又回歸繽紛設計,反映品牌的色彩學,始終隨時代潮流與調性來發生變化。
相較之下,從台北的空拍街景可見,各式鐵皮屋頂與建築立面交錯雜陳,色彩雜亂,至今始終欠缺明確的主視覺色系與整體一致性,顯見城市美學仍有大幅整合與規劃的優化空間。

有鑑於此,任立中重申,城市品牌的經營不僅關乎形象設計,更需建立在科學化與系統性的分析基礎上。他並提到,研究團隊亦以品牌形容詞分析法,歸納六都的品牌特質與定位。
如研究團隊運用400份問卷及內容設計的「這座城市讓人感到擁有寬闊戶外的自由與粗曠真實的力量」「這座城市讓人感覺真誠待人、務實生活,樂於分享並帶來愉悅的純真魅力」「這座城市具有大膽創意、朝氣活力,有無限想像與不斷創新的氛圍」「這座城市讓人感到可信賴、有智慧,並且不斷創造成功有能力的形象」與「這座城市是以高雅的格調、獨特的魅力與迷人的氛圍,讓你感受到它的品味」五大構面指標,嘗試憑四象限分析,加以繪製出城市品牌的定位圖。

結果從六都品牌的落點分布可觀察到,台北雖具高度國際化形象與現代城市印象,但在人情溫度與務實生活面向上相對薄弱;而新北則因定位模糊,落點位於中間區域,凸顯品牌識別仍有強化空間。
故以台北市而言,研究團隊能進一步歸納市政府四項行銷策略方針,即改善重點在於「真誠待人、務實生活」;訴求重點為「大膽創意、朝氣活力」與「可信賴、有智慧」;放棄重點則包括「寬闊自由、粗曠真實」;而改變重點,便是著眼於「高雅格調、獨特魅力」,藉此建立更具人文深度與情感連結的城市品牌形象。
綜上所述,任立中相信,所有相關研究的成果,不僅具有高度學術價值,更渴望成為未來城市行銷人才培育的核心架構。
因此,國立臺北商業大學除了會將研究結果一一納入「城市行銷研究中心」「城市行銷智庫」與「城市行銷產業專班」的課綱教材中,亦會充分融合創新與國際行銷學院的相關課程,致力結合產業鏈實務與地方創新實作,以培養出具洞察力、創造力與策略視野的新世代行銷專才。
與此同時,任立中不忘提醒,消費者行為往往受潛在因素影響,即使僅有短短時間,只要其身處於沉浸環境當中,就可能被「制約」而產生偏好。但基於市場喜好趨勢,終究取決於消費者高度主觀、變化多端的感受,絲毫沒有固定邏輯可循,故行銷者唯有持續洞察、滾動調整策略,才能掌握市場脈動與情感共鳴。
最後,任立中更以一句話作結,表示「若欲動人心扉,必先洞人心扉。」即唯有培育能理解人心、洞察消費心理的行銷人才,並將這份理解轉化為創意設計與策略語彙,城市品牌方能真正深植人心,為世界所記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