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引發話題的「三貂嶺隧道自行車道」,正是以低衝擊開發的生態工法,盡可能保留隧道內原有的生態環境,搭上資產活化再開發的趨勢,也帶動「青春山海線」低碳旅遊熱潮。不過立法委員賴品妤卻發現,自行車道初期只能牽40分鐘過隧道,車道無法發揮功能。
圖/三貂嶺自行車道。取自臉書「工程圖輯隊-新北工務局」。
經溝通協調,新北市政府公布自7月3日起,開放「三貂嶺隧道自行車步道」第二階段網路預約,每梯次入場人數40人,不同梯次分別由牡丹及三貂嶺進入,採單向進出管制、以單進單出的騎乘方式體驗,符合民眾騎乘並維護生態的各方需求。
由於交通部同樣致力推動自行車道旅遊,因此交通部長王國材受訪時特別透露,2020到2024年間,交通部將以環島路網為主幹路網,搭配國家風景區範圍,結合地方較具特色的自行車路線,再投入28億元,完成25條親民又有特色的多元車道。
交通部整合優化完成的6大類型自行車道旅遊路線,包括:
1. 「藍海型」北海岸、黃金山海、雲嘉南濱海之台江、東海岸路線
2. 「河岸型」宜蘭濱海蘭陽平原、大鵬灣路線
3. 「田園型」花東縱谷之田園風光、西拉雅之菱波官田、雲嘉南濱海線嘉義糖鐵、卦山三鐵
4. 「環山型」洄瀾曼波、花東縱谷之森林溫泉、獅頭山、日月潭
5. 「山岳型」茂林路線至高雄山城
6. 「離島型」澎湖路線至菊島
其中,北海岸自行車道能縱覽山海美景,並串聯金山老街、野柳地質公園、龜吼漁港、富貴角燈塔、白沙灣、淺水灣、和平島公園、觀音山等知名景點,同時還推出汪汪地瓜園、牧蜂農場、萬里瑪鋉漁村、梯田等在地特色產業體驗行程,可說玩味十足。
又宜蘭濱海蘭陽平原的自行車道,則行經公館,有數座涼亭及腳踏車停車場,能提供遊客休憩,無疑是居家休閒的好去處。
此外,宜蘭濱海蘭陽平原的自行車道,沿線還有豐富的自然人文景觀,能俯瞰「蘭陽八景」龜山島嶼美麗景緻及綠色隧道,堪稱北台灣的後花園。
往南走,雲嘉南三縣市串連的自行車道遊程,也不容錯過!
嘉義糖鐵段起點為嘉義車站,具濕地、糖業、鹽業等文化的風情特色,途經東石漁人碼頭,穿梭舊鐵道、嘉南平原或蔚藍濱海,風景美不勝收。
夕鹽段則是由台南北門水晶教堂出發,終點為井仔腳瓦盤鹽田,能充分體驗到紅樹林生態與製鹽產業狀態。
圖/台南鹽田風光。取自Unsplash。攝影者Timo Volz。
若單車騎士對山景情有獨鍾,茂林路線至高雄山城,串連起東高雄地區的旗山、美濃與六龜3大區域,也是絕佳選擇。
以旗山轉運站當作起點,體驗美濃老街風光,再循六龜荖濃溪旁的省道,遠觀有「台灣小桂林」之稱的十八羅漢山,接著橫越六龜大橋,順遊新威森林公園,漫步桃花心木步道,包準身心暢快。
而且不僅本島,外島也有規劃旅遊自行車道。
漫遊澎湖南邊及西邊黃金海岸的地景,深入森林、濕地後,再走進漁村、濱海山頭、沙灘,接著徒步渡海,騎過漁翁島地質公園的陸上跳島遊程,還有最長的跨海大橋、最完整的傳統部落、最雄渾的柱狀玄武岩,以及最古老的燈塔,一日長征,解鎖澎湖各項之最。
面對騎乘自行車的人口愈來愈多,各地方政府腦筋也動得很快,先後舉辦了當地特色節日。
像是2022年,雲林單車文化節在7月9日登場,吸引全國近千名車友齊聚,騎在台三線、濁水溪沿岸的154線,以及最近打造的水圳綠道串連嘉南大圳的自行車步道,不僅讓人看見雲林在地景點,也帶動觀光景點和產業發展。
另一方面,後山的台東2022年同樣舉辦「兩鐵騎聚,浪慢騎跡」自行車節,並請來專業導遊解說景點,全程還使用電動輔助自行車,讓人遊憩台東時更輕鬆,將海岸、市區、縱谷、南迴等4個行程之美飽覽無遺,活動至11月30日。
最後是即將在7月15日登場的「2022台北國際夏季旅展」,交通部觀光局的展館,除介紹多元自行車旅遊路線外,還搭配全台超過1300家自行車友善旅宿,讓民眾在低碳環保的自行車旅行中,得到更多便利及免費服務。
騎乘自行車旅遊蔚為風氣,政府除規劃特色車道,也得顧及經濟活動及交通安全,才能綿延自行車低碳旅遊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