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中提到,改變是唯一不變的事,現行的教育多採固定範圍的填鴨式教育,是為了工業時代而創造的教育制度,但是花十幾、二十年訓練一個人,只是為了單一工作學習、單一技能,可能無法符合快速變動的AI時代。
為了迎合趨勢,改變勢在必行,新北市政府教育局持續創新精進,教育預算編列超過630億,為教育經費編列最高的縣市,推出超過100項全國第一、全國首創的施政成果,以「學生為中心」,打造適性化的自主學習環境,讓親師生以智慧化工具,深化學生資訊科技能力,提升學生學習效能,已獲得許多報章媒體、財團法人及臺灣世界新聞傳播協會等教育方面滿意度調查的優秀佳績。
《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提到,未來教育更應重視4C: 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維)、Communication(溝通)、Collaboration(合作)及Creativiry(創意),老師不需要教給學生更多資訊,而是讓學生們學習理解資訊、判斷資訊真偽及重要性,還有能夠臨機應變,學習新事物,書中表示,想要跟上2050年的世界,不只需要發明新的想法和產品,最重要的是須一次一次的重塑自己,結合點點滴滴的資訊,組成完整的世界觀。
「在未來這幾十年所做的決定,將會影響生命本身的未來,而我們只能依據自己目前的世界觀,來做出這些決定。」誠如書中所說,新北市政府自2019年起積極整備,投入超過30億元,更新全市各級學校資訊設備,建置智慧教室達到3,500餘間,以多屏、遠距的概念,搭配介接百項線上資源的親師生平台,打造學生自主學習的無國界學習環境,預計在2030年將新北市內每所學校都打造成未來智慧學校。
《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指出,2050年可能AI比人類更會寫程式了,新北市政府教育局了解未來趨勢,規劃以數位校園、適性學習、數據治理為推動策略,整合校園通APP、親師生平台、校務行政系統、智慧教室以及雲端智慧科技中心等軟硬體資源,作為新北市智能城市重要基石,孕育台灣未來國際競爭力人才;此外,2023年將啟動校務評鑑轉型試辦「教育報告與支持系統」,未來學校不需再上傳佐證資料,相關資料數據將直接由平台匯出,將可減輕學校人員行政負擔,更有效率提升校園行政效能。
圖/新北市今年8月打造全國首座雲端智慧科技中心,簡化各項行政作業,掌握精確教育數據,以數據本位的政策分析觀點,推動各項智慧教育工作。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市作為北台區域中心,將厚實城市競爭力,扎根語言、科技力及國際觀,以教育為根基,邁向雙語、智能及國際大都市,除了從小扎根,提供友善幼兒托育環境,重視國際教育及科技教育,近四年來與各國124校締結姊妹校。在運動項目上,擁有全國最多18座運動中心及全國唯一的中角灣海上運動中心,並連續5年獲教育部體育署運動i臺灣特優縣市,各種特色教育措施與提供優質教育環境,讓在地就學率從5成提升到7成,讓在地學子均能充分享受優質教學環境與資源。
《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探討人生的意義談到,「人類活著的意義,無非是想留下什麼,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上,可能是基因、想法精神、或者是企業、有形的巨著,或是對他人的愛。」
因為這個開宗明義的定義,新北市長侯友宜引用普賢寺宗道法師「一手來、一手去、平安過好日子」作為借鏡,「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應運而生,許多好友粉絲、熱心社團、企業、宮廟、宗教等,均以具體行動支持侯友宜市長打造市民「安居樂業」的承諾。
新北市好日子愛心大平台自108年6月開辦以來,111年8月31日已媒合共計38億6,554萬7,259元,超過3,515萬人次受益。好日子愛心大平台除了成就自己的善念,也圓了別人的夢,藉由公私協同合作,促進社會善的循環,共同打造新北市成為溫暖的城市。
誠如《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所提,「人類是需要透過團隊合作來達成最大的力量發揮」,新北市政府透過各局處的團隊合作,無論是教育環境整備、社會福利公私協力等,都在為每一位市民持續努力,持續打造更安居樂業的好日子。
圖/新北市長侯友宜「好日子愛心大平台」自108年成立,藉由公私協同合作,促進社會善的循環,共同打造新北市成為溫暖的城市。新北市政府提供。
新北作為北台區域中心,將厚實城市競爭力,扎根語言、科技力及國際觀,讓新北以教育為根基,邁向雙語、智能及國際大都市,除了從小扎根,提供友善幼兒托育環境,重視國際教育及科技教育,近四年來與各國124校締結姊妹校。運動項目,是全國最多18座運動中心,全國唯一中角灣海上運動中心,連續5年獲教育部體育署運動i臺灣特優縣市,各種特色教育措施,提供優質教育環境,讓在地就學率從5成提升到7成。
《21世紀的21堂課》書中探討人生的意義談到,「人類活著的意義,無非是想留下什麼,證明自己曾經來過這個世上,可能是基因、想法精神、或者是企業、有形的巨著,或是對他人的愛。」
因為這個開宗明義的定義,新北市長侯友宜引用普賢寺宗道法師「一手來、一手去、平安過好日子」作為借鏡,「好日子愛心大平台」應運而生,許多好友粉絲、熱心社團、企業、宮廟、宗教等,均以具體行動支持侯友宜市長打造市民「安居樂業」的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