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際婦女節這個值得慶祝的日子裡,卻有數以萬計的人民走上街頭爭取女權。據路透社報導,從雅加達、新加坡、伊斯坦堡到柏林,示威民眾佔領街頭,要求政府不應漠視婦女權益。
在美國,曾經是女權里程碑的羅素韋德法案在2022年遭推翻,許多民眾發起遊行呼籲政府解決墮胎權益議題;在拉丁美洲,當地婦女不僅抗議墮胎權益受到諸多限制,也控訴政府未正視長年的「性別暴力」問題。
圖/取自unsplash,攝影: Artin Bakhan。(示意圖)
在法國巴黎,示威者走上街頭,要求政府當局對兼職工作的婦女提供更多退休金補助;在菲律賓馬尼拉,遊行民眾呼籲兩性平權、提高女性工資,甚至與警方爆發激烈衝突。
然而在這些遊行中,也有許多示威活動是為了聲援伊朗、阿富汗婦女而發起。
中亞地區自古以來充斥著男尊女卑的問題,塔利班回歸統治下的阿富汗,就是女權止步不前的寫照。
自美軍撤離阿富汗後,由於接管的塔利班政府在婦女權益議題一再跳票,阿富汗女權頓時倒退二十年。塔利班掌權沒多久,更下令關閉女校,管制婦女工作權、行動自由,對於不服的女性示威者,還透過監禁、強迫消失等方式強力鎮壓。
聯合國代表團團長奧通巴耶娃(Roza Otunbayeva)在婦女節致詞時指出,塔利班統治下的阿富汗,依舊是女權壓迫最嚴重的國家,目睹塔利班有系統地將當地婦女排除於公領域外,使她備感痛心。
針對阿富汗人權議題,聯合國調查員班奈特(Richard Bennett)近日向人權理事會提交報告,指出塔利班政府對女性的對待等同「性別迫害」,聯合國應予以強烈譴責,並要求塔利班停止藉由宗教名義迫害女性權益。
與阿富汗相鄰的伊朗,近幾個月來也面臨女權開倒車的窘境。2022年9月,伊朗女子阿米尼(Mahsa Amini)因未正確佩戴頭巾,遭當地道德警察逮捕,卻在拘押期間離奇死亡,此事件引發伊朗多年來最大的反政府抗議活動。
示威者抗議強制女性佩戴頭巾的規定,要求政府廢除道德警察體制,據外界估計,至少530名人在這場「頭巾革命」中死亡。
同年11月,伊朗陸續發生多起女校集體中毒事件,全國有53所女子學校遭受毒氣攻擊,中毒人數達上千人。伊朗政治人士猜測,中毒事件可能是強硬派伊斯蘭教組織所為,試圖藉由毒氣迫使女校關閉。
圖/伊朗阿米尼之死引發「頭巾運動」。取自Unsplash,攝影:Artin Bakhan。
然而在如此重大的中毒事件後,伊朗政府卻選擇壓下各方消息、未積極展開調查,官方在女權議題保持一貫的冷處理態度,導致女校家長、維權人士憤而走上街頭,要求最高領導人哈梅尼(Ayatollah Ali Khamenei)下台的呼聲四起。
婦女節當日,全球各地依舊有女性必須為自身權益上街示威,中東地區近年來更呈現女權倒退的跡象。即便時局如此紊亂,仍有許多歐美國家的法治改革值得嘉許,這些國家透過建立法治平等,以實際承諾來紀念婦女節這個重要節日。
在加拿大,政府宣布女性墮胎合法化,同志族群也不再因猥褻罪被定罪;在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宣布將墮胎權納入憲法,呼籲女性皆應享有墮胎自由;在愛爾蘭,政府宣布將於11月進行公投,刪除憲法中對女性的歧視性用詞。
義大利首位女總理梅洛尼(Giorgia Meloni),在婦女節演說中振振有詞,要求國有企業領導階層都應聘雇至少一位女性,致力於打破女性天花板。
在歐美各國聯手法制改革下,婦女權益有望出現曙光,這些國家的轉變也能成為阿富汗、伊朗等地的借鏡,為當地女性帶來翻轉命運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