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多年的跨部門協調後,台北市與中央終於達成共識,草山御賓館在3月9日辦理修復工程動工典禮,並宣告由國發會委託文化局修復草山御賓館,主體修復工程將投入1億3600萬元,並預計於115年完工,使這處具有百年歷史的古蹟重現往日風采。
草山御賓館興建於1923年左右,為接待日本裕仁皇太子所建,建物包含洋館與日本家兩棟建物以及日式庭園景觀。
後來建物在民國時期則由著名建築師王大閎設計,並增建洋房,除了作為先總統蔣中正來台後第一個住所外,也曾經作為時任考試院院長孫科住所,歷史橫跨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時期,具有文化價值。
圖/取自文化部官網。
洋館及日本家建物呈現「和洋折衷」的建築風格,洋房呈現了簡潔現代主義風格造型,並外觀搭配斬石子工法匠藝。
也因為截然不同的建物風格,使修復工程兼具日式木構造、屋瓦傳統工法與現代建築特殊匠藝的多樣性,因此也具有挑戰性,是台北市保存維護文化資產的特殊案例。
台北市長蔣萬安表示,市府作為台北市文化資產的主管機關,非常重視草山御賓館的修復活化情形,文化局除了協助擬定修復再利用計畫,也委託具有文資保存專業經驗的建築師事務所,審慎考證相關史料、老照片並保存清點現場遺留構件,執行本案修復設計工作。
他也說明,台北市已經有超過五百處以上的文化資產,為全國文化資產數量最多的城市,維護費用與吃緊的人力對北市府來說確實是龐大負擔。
圖/台北市長蔣萬安出席草山御賓館修復開工典禮,台北市政府提供。
而市府從來不以建造時間、族群、規模大小來判斷建物是否有文資價值,而是注重文化資產的文化意義、歷史價值及真實性,未來台北市仍會盡一切可能持續保存再利用文化資產,維護市民的珍貴歷史記憶。
文資委員李乾朗表示,建物飽受硫磺與溼氣侵蝕,1998年來鑑定草山御賓館可否當古蹟後,經幾十年就倒成一片廢墟,「可說是全台灣最悲慘的古蹟、台北市第一爛古蹟」,過去在現勘時甚至難以進入建物,今天看到各單位歷時多年協商後終於凝聚初步共識,跨出修復文化資產的第一步,感到非常欣慰。
此外,草山御賓館周邊文化資產相當豐富,除了草山御賓館外,文化局也正執行周邊文化資產的修復工作,包括預計歷史建築「草山派出所」、「原巴旅館澡堂」,並接受財政部國有財產署委託,辦理「中山樓」園區內文化資產修復工程。
圖/台北市政府提供。
在草山御賓館修復完工後,文化局也預計展示古蹟的相關史料與修復過程工法介紹,並透過周邊文化資產共同串聯,形塑「草山小鎮」為核心的文化資產場域,使民眾了解文化資產保存工作及重要性,並深化在地歷史人文意涵。
市府也期待國發會未來確認草山御賓館營運方向後,能讓古蹟充分活化利用,並與草山周邊文化資產共同串聯,共同保存文化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