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起台北推動城市美學的契機,最早可回溯到10幾年前, 旅遊指南《孤獨星球》(Lonely Planet)將台北評選為「全球最醜的城市之一」,因此吸引來拯救過無數醜陋城市的國際城市創意大師查理斯・蘭德利(Charles Landry),前來見識台北為何獲此稱號,進而擔任台北創意城市顧問,為台北城市美學邁出重要的第一步。
圖/捷運中山站改造計畫導入美學設計,對站體周邊環境等進行改造,提升環境質感也帶動周邊商圈機能,成為可舉辦大小活動的場域,讓爵士廣場區域氛圍更加活絡。台北畫刊提供。
台北市副秘書長暨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主任李得全表示,美醜雖是個人主觀感受,會因個人生活背景、文化差異、學習成長等各種因素而有不同,但「美學」卻是一門試圖研究出,在特定時空下,相對多數人對美的共同感受,或相似偏好的學科「因此,日本有日本的美學,台灣、台北應該也有屬於自己的美學。」
在主辦「2016世界設計之都」後,市府近期也特別在世界設計之都官網設立城市美學專區,讓更多人認識台北城市美學的改造願景, 同時也陸續邀請各領域專家學者組成專案美學小組,將城市美學的精神注入捷運系統、市場改建、社宅興建等重要的市政建設計畫中。
李得全指出,城市美學其實包括公共環境、公共活動、公共服務與公共參與4大範疇,而每項市政建設,則可能同時涵括這些不同面向。
圖/台北市副秘書長暨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主任李得全分享,透過整合公私資源,將設計導入市政規畫,期待形塑出屬於台北的城市美學。攝影者蔡耀徵。台北畫刊提供。
以目前正在進行的捷運中山站改造計畫為例,捷運站體設施及周邊環境是公共環境,當公共環境提升後,除提供更好的公共服務外,還能在此舉辦大大小小的公共活動,而整體的改造過程,需要民眾、專家及市府等對象的投入,因此又融入公民參與的精神,足見推動城市美學的複雜與難度。
同時,為了更了解市民對台北城市美學的期待,2022年3月,市府特別針對台北市整體美感進行意見調查,大部分市民對街道景觀整潔狀況感到滿意,而在城市綠美化、公共建築外觀設計、民間建築物外觀整潔狀況等面向,則較不滿意,顯示台北城市美學改造,仍有相當大的進步空間。
為進一步落實城市美學政策的目標,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除了將11個局處負責的46個執行方案,納入美學專案,持續輔導推進,也訂出生態環保、節能減碳、在地人文、簡約減法、友善環境、創新共享、通用設計、6S管理與公私協力9大操作原則,並協同各單位從組織、程序、法規及營運管理4大推動構面切入,持續提升台北的城市美感與品牌能見度。
李得全分享,過去貓空地區儘管位於市郊,但因為各式各樣的廣告和招牌遍佈,乍看下顯得零亂,於是經「三貓計畫2.0」會同相關單位,將所有廣告招牌整新整併、拆除後,最後不僅減少56%招牌數量,貓空美麗的山水景觀,也重新成為視覺焦點。
「落實城市美學不只是一項長期、持續性的工作,更需要公私部門的合作和努力」李得全強調,城市美學專案辦公室將持續因應城市需求提出方案,期待逐步形塑出屬於台北的美學意識與態度。
捷運中山站改造計畫導入美學設計,對站體周邊環境等進行改造,不僅提升環境質感,也帶動周邊商圈機能,成為可舉辦大小活動的場域,讓區域氛圍更加活絡。
本文轉載自2022.06「台北畫刊」,原文撰寫山裡人,攝影蔡耀徵,台北捷運公司圖片提供。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