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台北市長蔣萬安成功替國民黨收復首都,斷了白色力量的延續,也粉碎綠軍攻下京城的美夢,但藍營並沒因而幸福,因為,標準嚴苛的台北市民,顯然沒給蔣萬安太多的蜜月期。
上任第92天,蔣萬安在市長會客室接受《遠見》專訪,在這之前,先後兩家媒體針對新科百里侯進行滿意度調查,蔣萬安的成績都不盡理想,儘管自上任以來,他也宣布重發敬老金,更提出都市更新相關政策,但似乎未能擄獲民心。
「很多政策,它不是短短兩個月就看到成效,」即便向來吸粉的蔣萬安,上任之初就碰了個軟釘子,但他仍露出招牌紳士笑容,想展現他的沉穩與淡定。
他氣定神閒地表示,自己一入府就籌組專業團隊,積極溝通協調各單位,盤點問題,提出對策,他相信「路遙之馬力」。
圖/蔣萬安認為日後成績會慢慢顯現。取自臉書「蔣萬安」。
現年44歲的蔣萬安,是有史以來最年輕的首都市長,但他面對的,卻是「最老的台北」,他透露,上任後自己花最多力氣在都更上,因為據內政部評估,若台北市迎來一場規模6.6級以上的大地震,依目前北市屋齡逾30年的老屋,就占了全市建築的七成以上的現況,會有5萬棟房屋倒塌。
「這會是不可承受之重,」蔣萬安語重心長回憶,選戰期間曾有位高齡90多歲老伯想向他陳情,因年邁無法走樓梯下樓,只好硬著頭皮請蔣萬安上樓聆聽,這讓他意會到,若老伯有就醫需求,該怎麼辦?
「他雖然住在台北,但其實是住在都會區裡面的『醫療偏鄉』」。
有鑑於此,他一上任就將公辦都更同意戶門檻,從過去的90%降到75%,也讓政府及早介入協調住戶分回比例,減少疑慮加速整合。
圖/北市屋齡逾30年的老屋,就占了全市建築的七成以上,也使都更成為台北市重要的議題之一。取自Flickr。
「只是,有胡蘿蔔我們也要有棒子,」除了惠民政策,市府接下來也要祭出鐵腕。蔣萬安說,中央在2019年修正都市更新條例後,地方政府旋即擁有代拆權,因此,他也在3月下旬執行他上任後的首樁代拆作業——文山區木柵段公辦都更代拆案。
其實在台灣政壇,除了總統、行政院長,首都市長的一舉一動亦是眾所矚目,不同於前任市長柯文哲有話直說,碰到問題毫不客氣對幹中央的麻辣風格,蔣萬安作風較為敦厚,在媒體前發言也較為溫和、保守,像是大巨蛋議題,他不和中央隔空叫囂,問及如何立委角色切換至市長?
蔣萬安強調,自己要打造一個服務型政府,擺脫過去高高在上的印象,提供好的服務,並站在市民立場,看各項政策是否符合他們的期待。
困擾市民多時的內湖交通,前任市長柯文哲最後兩手一攤說「沒救了,」但蔣萬安認為,迴避問題,就永遠無法解決問題。他上任的第五天就在下班尖峰時刻站在內科路口,發現港墘路、堤頂大道塞到連綠燈也動彈不得。
有鑑於此,他馬上增加見警率,將路口執法人員由過去的義交換成警察,讓道路有效清空,接著在尖峰時段,將文湖線班次從過去50分鐘延長到1個小時,還拿掉車廂中不必要的行李架,以能容納多一點乘客。
即便有市民覺得杯水車薪,但近期交通局統計,民眾通勤時間已減少5%。
未來市府還將加裝智慧號誌加裝,並協調內湖的企業實施彈性上、下班,藉此分流人潮,若加上延宕多年的捷運東環段,能說服中央在兩年內動工,相信內湖的交流將大大改善。
當前兩岸關係疏離,官方往來幾乎中斷,僅剩下台北、上海的雙城論壇;今年照慣例要到上海舉行,蔣萬安表態「希望能持續辦下去,」目前已請副市長林奕華組成工作小組,跟對岸進行討論。
圖/蔣萬安表態願續辦雙城論壇。蘇義傑攝影。
蔣萬安認為,近期的兩岸關係跟過去的氛圍確實不太相同,近期恢復了10個航點,竹筴魚、白帶魚也陸續開放,看的出來兩岸即便經歷很多波折,但是城市、民間的交流還是很熱絡,因此雙城論壇當然要持續下去,才能夠增進彼此理解。
總之,對比於一出口就有新聞哽、搶盡鎂光燈的柯文哲,蔣萬安能否用溫文的「蔣氏風格」駕馭市政,令人拭目以待。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1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