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永續發展目標(SDGs)」成為顯學的當下,只要是關於永續治理方面的會議,全台縣市首長莫不踴躍出席,而縣市對應SDGs目標擬定相關計畫,更成為地方政府的標配。
然而,身為農業城市的南投縣,儘管資源遠不及六都,但在邁向永續治理的路上,不但沒有落後,更在全台居領先地位。
圖/南投縣長許淑華才剛上任,2023《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就寫下好成績。蘇義傑攝。
「南投縣面臨最大的問題,其實就是人口流失跟人口老化問題」談到永續挑戰,即便上任才半年,南投縣長許淑華不假思索直指,如何讓人口永續,就是南投縣的最大課題,而解方,絕對不是多個縣市,祭出各項生育補助的「軍備大賽」。
她認為,人口永續的背後,其實就是城市競爭力,有了競爭力,城市才能留才與攬才,而在留才方面,教育或許是一個可以思考的焦點。
由於南投資源受限,加以鄰近城市吸力太強,許多南投學子在國、高中赴外就讀後就回不來了「如果你沒讓他們對這塊土地產生連結,儘管南投是他們的出生地,未來留鄉的機會仍相對較低。」
因此,許淑華積極推動鄉土文化教學,從小抓起,提升新世代對這塊土地的情感,增加留在故鄉的意願。
儘管位處偏鄉,南投縣在科技教育上卻領先全國,連續4年辦理「micro:bit競速解題競賽」,訓練學生熟悉編寫程式語言,是全台第一個「所有國中小學校都有學生參賽」的縣市。
更難能可貴的是,今年的競賽題目,要求學生必須用聯合國17項永續目標,作為解答的方案,讓他們從小就有「永續思惟」,並將相關應用生活化。
圖/南投縣推動機車汰舊換新。南投縣府提供。
或許正因為觀念新穎,讓這位才上任的首長,2023《遠見雜誌》縣市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中,就寫下好成績。摒除掉回任、執政的縣市,許淑華64.2%的滿意度及70.8分的施政分數,都是這屆新上任首長第二高。
許淑華說,她始終秉持初衷服務鄉親,落實「領投發展、全齡宜居、創新永續」的政策方針,力圖為縣民建設一座宜居繁榮的永續城市。
對各項永續議題駕輕就熟的她,力推相關政策,今年2月,南投燃煤鍋爐就全數停燒生煤,成為全台第一個無煤城市。
除此之外,做為南投命脈的農業,其未來競爭力更不容小覷。
「我都跟同仁講,農業不再是一個很辛苦、收入很低的工作」許淑華說,透過數位化、科技工具,除了能化解農村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外,更能刺激農業升級,讓南投不但能留人、還能攬人。
為因應永續目標,目前全台多個院校,包括中興大學、勤益科大,對農業科技進行開發「我們最近這幾個月跟很多大學接觸,包括跟工研院,我們也在談合作,就是要提升農業的競爭力。」
許淑華以大家時常看到的飯後水果鳳梨為例,過去農民多用手或棍子敲彈鳳梨,透過果實回傳的「鼓聲」或「肉聲」,判斷熟度與品質,但這項聽聲辨位的技藝,不但需要養成,且也容易失準。
圖/南投水資源回收中心。南投縣府提供。
如今,學界已開發出筆狀的聲紋探測器,能將果實回傳的聲音傳至儀器上,再透過戴在手上的手表解讀數據,幾秒鐘就能了解果實狀況。
此外,筍子與咖啡豆等農作物也一如鳳梨,透過科技力,可以取代農民的「五官辨質力」。
過去採收咖啡豆,相當耗工,農民須靠眼力與經驗辨別每顆豆子的熟度,但隨著新科技橫空出世,農民帶著特製眼鏡,咖啡豆的熟度等相關資訊,便活脫脫地現形在鏡片上。
圖/南投合歡山暗空公園。南投縣府提供。
「前兩天有農民就向我訴苦,說付出的勞力和收穫不成正比」許淑華很感慨,何以台灣的農產品明明不比日本貨差,但賣價卻天差地遠?
「現在都沒有人願意做農了,要學這些傳統技藝也需要很多時間」因此許淑華計畫未來將科技運用在農業,並編列預算支持青年從農,她心中更長遠的算盤是,以農業立縣的南投,在藉由新興科技為農業找到出口,等於也護住了南投競爭力的命脈,讓南投人,留得住,也回得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