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方確認無需撤銷許淑華的學位後,她開心的說,現在出去碰到很多逢甲的學生,「我說你現在可以叫我學姊了,因為我的論文沒問題了!如果有問題,那我也不好意思讓你叫我學姊了。」語畢,許淑華哈哈大笑。
許淑華接受《遠見》《城市學》專訪時,分享2022年一整年被論文門纏身的心路歷程。
她坦言,整個選舉從黨內初選到最終開票,對結果都非常有信心,因為選戰節奏都在她的掌握中,「什麼時候該做什麼事情、各鄉鎮的佈局、對方會打什麼牌,我都非常清楚」。這個不是她要吹牛,而是從她在基層走動、民調數字等等資訊,得到的回饋。
圖/張智傑攝影。
而唯一的變數就是論文事件。最早在3年前的高雄市長補選,國民黨推派的候選人李眉蓁陷入論文門時,許淑華的論文就被外界拿出來討論。而從那時起,她就坦誠面對這個問題,「媒體問我的時候,我也承認,確實有應該要註明出處的地方沒去備註,這是我的疏忽,」而這確實對她的論文會有影響。
而許淑華的坦承,讓她有效管控論文門事件的影響,「從政一路走來,你會接受很多的檢驗,但我覺得誠實是上策。」就是因為這樣,她對自己論文的說法,從一開始到最終落幕,說法始終一樣,相當有一致性,不需要為了圓一個謊,再去掰另一個謊,導致事件最後一發可不收拾。
而當她知道對手要針對她的論文做文章時,許淑華在選戰打得正酣時,第一時間就發文給母校逢甲大學「自請調查」,學倫會進行審查時,每場許淑華都親自出席報告、說明。最終的結果就是,學校認為論文確實有瑕疵,「但不影響整體論文的原創性及學位」。
圖/取自許淑華FB
「你問我論文有沒有影響(選舉),有,因為我自己在做民調,我自己非常清楚……,」選舉過程中,許淑華選擇誠實面對,儘管學校審查的結果,不是她說了算,但她不會讓這個問題,一直困擾自己。「該做什麼事就做什麼事,這個因素不是你能決定的」,如果結果不好,那就去評估;如果不至於影響太多,那就繼續往前走。
挺過論文門,許淑華在外面遇到逢甲的學生,都會跟對方說「你現在可以叫我學姊了,因為我的論文沒有問題了!」她興奮表示。
這次地方大選後,包括台中、南投、彰化、雲林等中部縣市的首長都是女性當家,許淑華說,這顯示中部選民看待政治人物,已經不再聚焦性別,而是表現、能力掛帥。
包括台中、彰化、雲林的首長,過去都是她在立法院的老戰友,在選舉過程中,她常常跟台中市長盧秀燕、雲林縣長張麗善請益,「當選後大家都很興奮」。
有了這個基礎,許淑華認為,未來中部縣市要討論整體的發展方向,可以更得心應手,「因為都是自己人,對彼此都很熟悉」。未來中部的快速整合、強大,對南投的發展更有顯著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