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愛呷冰」是一間冰店,坐落在一棟圓形的獨立建築中,這裡是國立南投特殊教育學校的校舍,原是學生實作烘焙等產品對外展售的空間,但因營運不易而閒置,張維廷便透過招標的方式標下這棟建築,同時也提供學生到店內實習的機會。
張維廷創業開冰店,可說是一個人生轉折的契機。會計研究所畢業後,原本想進入會計師事務所工作,經過幾次面試失敗,打擊了他的信心。
沒想到教授跟他說,學會計不一定只能走事務所這條路,人生還有許多可能性,教授還送他一個錦囊,裡面一張紙條寫著「不要怕、不要悔」。
圖/熊愛呷冰創辦人張維廷回鄉開店,就是希望吸引人潮來南投,活絡在地產業。取自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帶著教授鼓勵的話語,張維廷入伍服兵役。被分配到伙房工作,因為廚房很熱,有一次跟同袍開玩笑說:「乾脆我去賣冰好了。」
沒想到從此這個念頭開始在他腦中打轉,張維廷心想台灣水果產量豐富多樣,是不是可以用來做冰?休假時,也開始找網路上知名冰店的訊息,到處看、到處吃,累積了心得後,對開冰店這件事愈來愈嚮往,也愈來愈有信心。
退伍後,他先在學校擔任行政職,下班後到附近老牌冰店無酬打工,一邊了解冰店運作,一邊存錢。張維廷還找了從小一起長大的鄰居,兩個年輕人各自拿出積蓄,成為開店的第一筆資金。
張維廷選擇投入的品項是冰棒,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學會計的他,有一種保守悲觀的特質,設想如果店面沒人光顧,冰棒還可以網路宅配;此外,他也觀察到當時市面上冰棒變化不多,應該還有突破的可能性。
2016年,熊愛呷冰開幕,首波推出的水果冰棒,是以各種新鮮水果打成果泥後,加入牛奶做成冰棒,過程中不加一滴水,上面再貼上不同的水果片,色彩繽紛、十分吸睛。
圖/「熊愛呷冰」以台灣新鮮水果為原料,製作出一支支色彩繽紛的鮮果冰棒。取自臉書「熊愛呷冰」。
新鮮的果香滋味更是引來一批饕客,店才開張兩天就把庫存全賣光了,第三天只得暫停營業,緊急趕工製作。張維廷形容第一年業績好得誇張,曾經單日賣破千支,是至今尚未突破的紀錄。
第一年的爆紅並沒有讓張維廷沖昏頭,他評估新鮮感帶起的風潮會在第二年退燒,若能維持第一年的六成銷售就算不錯,沒想到還是太樂觀,業績直接掉到剩三成。
他分析原因,價格是其中一大因素,「一支冰棒賣五十、六十元,這在南投從來沒有出現過。」張維廷坦言定價是一個痛苦的過程,雖然知道這個價位不具競爭力,但礙於成本考量,卻又已經是低到底線的價格。
挫折並沒有讓張維廷退卻,反而積極思考策略,一邊開發新模具做出不同造型的冰棒,一邊大量展開網路行銷,此時卻遇到資金需求問題,所幸南投縣政府在2019年開辦「青年創業貸款」拉了他一把。
「青年創業貸款」專案是為了減輕青年創業期間的資金壓力,除了貸款金額最高一百萬元,縣府還特別編列預算全額補貼利息,期限長達五年。「借錢不用利息,縣府就像我的父母耶,甚至我還不敢跟爸媽借錢。」張維廷說。
為了創造新產品、新話題,開模具和添購全新冷凍設備都是一筆大開銷,網路行銷也是燒錢燒得可怕,一個月花到上萬塊都是稀鬆平常的事。他回想如果沒有這筆資金,還真不敢放手去做。
熊愛呷冰的水果貼片冰棒一炮而紅,引起其他業者仿效,張維廷說:「擔心仿冒沒有用,與其擔心,不如做一個造浪的人,讓競爭者一路尾隨在後。」正面看待自由市場的競爭,就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堅強。
圖/取自臉書「熊愛呷冰」。
在冰棒的口味開發上,張維廷和許多果農合作,充分運用台灣豐富的水果,曾經親自到荔枝園摘荔枝;柚農的柚子滯銷,便買回來研發柚子冰棒。他也接受委託代工,幫神木谷大飯店做過一款五葉松冰棒大獲好評。
而做過最特別的是高雄岡山志斌豆瓣醬的老闆娘拜託他嘗試的辣豆瓣醬口味。他笑說大家會期待每個月的新口味,他也很願意不斷挑戰新食材。
不僅如此,張維廷也開始積極往外尋找曝光機會,包括和一群返鄉青年聯合發起漫遊中興新村群聚計畫,也在校園裡辦過夏日冰品節,成功製造話題、吸引人潮,讓大家看到南投也有不少年輕人創造的新品牌。
創業的考驗一波接著一波,近兩年因疫情,門市生意受到影響,張維廷布局的宅配市場此時發揮了作用,就像他創業時即考慮到的,「客人不來,還可以把冰賣到他們手上。」
從南投出發,張維廷有信心,未來全台灣都可以買到吃到來自南投在地品牌的冰棒。
圖/書籍《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天下文化出版提供。
本觀點文部分擷取自《中間。中堅:島嶼中心的不平凡》書摘資料,天下文化出版。
作者簡介|駱亭伶
輔大中文系畢業,曾任《小日子》雜誌副總編輯,現為自由文字工作者。喜歡閱讀與旅行,著有《製造有機的幸福生活》,合著有《認真》《好物相對論》《台積電的綠色行動》等書。
作者簡介|李政青
熱愛文字、旅遊,曾任數位時代與城邦出版集團採訪編輯、人類智庫傳媒集團出版部主編等,現為自由撰稿,著有《飛越一甲子─虎尾建國眷村的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