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基隆港西側的台電協和電廠,設置有4部各500 MW的燃油發電機組,自1977年開始商轉至今,機組已顯老舊,加上環保減碳當道,原定2016年除役的1、2號機已在2019年除役,3、4號機則預計在2024年除役。
由於協和電廠為北部主要供電設施,主要提供北北基所需電力,從基隆、南港到汐止,總人口約480萬人,此區域人口稠密,預估2025年用電需求將將超過600萬瓩,未來協和舊機除役,將僅剩供電量130萬瓩和平電廠,雖可以靠北西電網融通電力420萬瓩,但仍相當吃緊。而改成天然氣發電後,約可彌補回260萬瓩的供電量,確實能有效緩解供電的壓力。
過去協和電廠為台灣唯一一座燃油發電廠,對於環境造成的污染嚴重,「以氣換油」污染影響相對少,對台灣加速減煤乃至達成淨零碳排目標至關重要,因此當地居民大多不反對台電改為天然氣發電機組、興建天然氣接收站(四接)的計畫。
不過,協和電廠外海填海造陸興建天然氣接收站的選址靠近保育區,蘊藏豐富珊瑚生態,引來環團及在地人士抗議,導致四接的興建規劃歷經3個版本。現行的3.0版將面積縮減至14.5公頃,並向東移400公尺,但也更鄰近人口稠密的港區,導致公共安全風險大增。
圖/取自基隆旅遊網
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表示,第四天然氣接收站要延後到2032年才能完工,但政府有2050年淨零碳排的能源政策目標,等於耗資百億的發電廠只能使用約18年,可用時間極短,不符合經濟效益,應該將協和電廠轉型為再生能源電廠。
基隆市船務代理商業同業公會前理事長曹育民日前接受媒體訪問時也提到,基隆港嘴外海流強,液化天然氣載運船(LNG)要加速衝進港,再用四艘拖船拖住,雙方船長技術都要很高超,真是開玩笑。若是還要拆西防波堤,基隆港就完蛋了。
基隆市長謝國樑日前表示,檢視台電的「協和發電廠更新改建計畫」3.0版東移方案填海造地範圍後,認定與基隆市府在2020年受理台電申請2.0版方案完全不同,依行政程序法規定,廢止市府2020年9月24日發給台電的函文。
廢止公文後,代表相關流程需要重新來過。謝國樑趁勢也向環保署喊話「依法行政」,主張涵文已被廢止,代表環評所需資料不齊,台電應先向市府提出申請爭取市府核准,環評自然也應該暫緩審查。
圖/協和發電廠,取自維基百科
準備多年的開發計畫突逢此一變故,台電也相當不滿,認為「東移方案」在2020年向基隆市府申請且獲同意開發範圍後,範圍並未有所變動,台電更在相同開發範圍內範圍縮小、減輕影響程度,「對於協和計畫因市府更迭而產生不同的認定結果,甚至改變法治基礎,台電深感遺憾與不解」,將提「行政救濟」,保護基隆市民用電權益。
時任基隆市長、現為內政部長的林右昌則表示,任內是「原則同意」調查報告,認定開發案對該處動植物環境的影響不大,並非核准協和發電廠更新計劃。由於更新計畫涉及保育區,後續仍要依法進行包括環評等相關審議,程序完成後方能進行後續開發程序。
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喊話,協和電廠「以氣換油」的計畫可以確保基隆以及北台灣的能源供應,也讓基隆的空氣品質能夠更好,減少空氣污染。經濟部和台電都應該繼續和基隆市政府以及社會各界溝通,攜手合作讓計畫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