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形容這家書店「遠得要命」,確實,它位在台東最北邊的長濱鄉,沒有火車經過,也沒有客運站。
不論是從台北或高雄出發,都得開車5小時,而且Google Map地址定位還找不到;如果選擇搭火車,也得花3個小時、再轉1小時的車才能抵達。
正因為不甚便利的地理位置與交通,讓「書粥」成為台灣最偏僻的獨立書店。然而它的名氣,卻不是來自於地點,而是獨樹一格的「店長顧店換宿制」。
圖/台灣最偏僻的獨立書店「書粥」。張智傑攝影。
這項制度,起因於負責人高耀威於創業之初,在台南還有工作,無法全時留守,便想出以週(7天)為單位的店長任期制,在網路上號召「有志之士」報名。
沒想到,自2019年3月開幕起,報名人數驟增,現已演變成「今年報名、明年才輪得到」的盛況,等待時間不輸米其林三星餐廳。
高耀威原本在台南正興街商圈推動街區創生,曾成功打造觀光商圈,還創辦號稱全球第一本街道刊物《正興聞》,充滿熱情地報導正興街上的奇人軼事。
這樣一位都市型的人,怎麼會一頭栽進連火車站、客運站都沒有的臨海小鎮?
圖/台東長濱的書粥負責人高耀威。張智傑攝影。
「我要開創新的可能,甚至引發效應,再一點一點展開,從過程中獲得意外的驚喜,」高耀威談起初衷,仍然熱血沸騰。
他盤點書粥的歷任店長,來自四面八方,最年長的76歲,最年輕的只有15歲。
《遠見》走訪時,當下的店長是今年剛退休國文高中老師黃美清,因認同在偏鄉推廣讀書的理念報名,與先生林志鴻攜手擔任兩週的店長。
許多人因為當了店長,與長濱結緣移居至此。村人總是說,喜歡到長濱獨旅的,多半是失情、失意、失業、失去人生方向,但高耀威認為,這些人來當店長,換個身分、喘口氣,何嘗不是給自己的一份禮物?
圖/書粥輪值的店長是今年剛退休國文高中老師黃美清與先生林志鴻。張智傑攝影。
擔任「書粥」的店長,完全沒有業績壓力,還可以自己決定經營方式,只要在下午1點開門、晚上7點關門,固定時間天天營業,其他都沒強制。
高耀威甚至鼓勵店長加碼自己的專長來加值書店,像之前就有人打出「買書送畫像」的策略,吸引不少顧客朝聖。
店內許多物件,都是高耀威撿來或修補過的,他堅持物盡其用,將非必要的支出降到最低。近期,書粥展覽三間國小的畫作,裱框就是利用漂流木枝就地取材,每個框搭配作品,獨一無二。
圖/書粥展覽三間國小的畫作皆用漂流木裱框。張智傑攝影
提及經營的目標,高耀威只有簡單四個字「收支平衡」,能自給自足,支付水電及房租即可。店內賣的書,一半新書、一半舊書,他也樂意幫忙社區鄰居訂書。
若是不看書、不買書也沒關係,書粥歡迎路過借廁所、口渴喝杯水及無聊來看漫畫的人們,甚至成立初期還扮演小學放學的「課後班」,讓孩童安置,等待家長下班再來接回。
遺世獨立的長濱鄉依山傍海,環境優美,高耀威體認到居民的生活單純,沒有都市化包袱,從外地來,很難不被這裡的純樸與靜謐吸引。
他分享:
❝你從0到1要有一個0.5,那個0.5有時不容易存在,我就做一個0.5的事情,讓大家踩着這個階梯,慢慢到他們想去的地方!❞
近年來,高耀威多開了「長所」及「麵包宿」兩間店,長所有著空間長長的特色,也有聚會場所的意涵,這裡可以當成工作室及寫作基地,屬於內在溝通場域,與書粥向外溝通的定位很不同。
圖/高耀威另外開的麵包宿是短期生活住宿空間。張智傑攝影。
麵包宿則是短期生活住宿空間,因屋外有兩棵很高大的麵包樹而得名,假設想住3週或1個月,住民宿一晚2000、3000元負擔太大,則可以選擇麵包宿這樣的淺居空間,目前三個房間都住滿了。
從書粥到長所、麵包宿,高耀威認為這些0.5的角色,都可以幫助別人重新找到自我。
他打趣地說,若書店做不好,就得真的靠賣粥維持了。只是初衷不改──人生不必走傳統老路,追求自在與和諧,也能找到無比的快樂。
書粥
成立時間:2019年2月
負責人:高耀威
主要業務:獨立書店,一半新書、一半二手書
營業時間:每日11:00~19:00(店長自行決定)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profile.php?id=100057085764052
《遠見》原文連結:https://www.gvm.com.tw/article/1037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