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全臺第⼀個縣市等級的設計中⼼,臺東設計中⼼⾃2017年起持續透過不同形式的提案,對⾝處的環環與⽣活做出回應。
不過「設計」兩字⾼冷帶有距離感的形象,使得許多臺東⺠眾對於設計中⼼的認識仍不是那麼清晰。
圖/台東慢波電台,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2021年設計中⼼提出全新的「台東慢波計畫」,透過「台東慢波電台」Podcast與 YouTube節⽬,邀請臺東⽣活的朋友們暢聊這片⼟地上的⼭海⼈事,慢慢地聚集臺東每⼀種聲⾳,打開對話的可能性。
延續「台東慢波電台」聚集聲⾳的精神,這次設計中⼼直接把麥克風搬到臺東街頭, 透過街訪在地⺠眾,聆聽臺東⼈直觀認為的設計中⼼。
當民眾被問到,覺得設計是什麼呢?不少民眾直接詞窮,回答不知道,或是覺得這是很難的命題。不少台東人以為設計離自己很遙遠,實際上,設計早已經完美融入在台東人的生活中。
圖/台東慢波燈箱走遍各地,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影片中採訪到「暖築 • 美好歲月工作室」老闆以蹦,他笑稱蓋房子「很簡單」,因為動手算是人的本能,就跟吃飯一樣,能夠蓋一棟可以移動的房子,也算是實現自己的夢想。
圖/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另外影片中也有一位喜歡將老物新用的台東居民,覺得生活用品若是可以自己發明,就自己發明,還不用花錢!她曾經用壞掉電扇巧手製作曬衣架,也嘗試過手作燈罩,甚至將叉子做成門把等。
不過,當民眾被問到,是否知道「臺東設計中心」在做些什麼呢?大部分受訪民眾也是回答不清楚、先前真的不知道在幹嘛。
圖/台東民眾街訪,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影片中看⾒臺東⼈尷尬發笑、詞窮以對、滔滔不絕的百百種反應,透過⾃然、率真、⽣活感的影像風格,讓 「設計」這件看似有距離感的存在,在臺東落地。
影片視覺設計上也結合「拼貼元素」,比喻「設計」就像是部落料理撒下香料的過程,為這頓佳餚提味與加分,臺東設計中⼼也順勢端入盤內,潛移默化地為臺東加⼀點分。
圖/影片比喻設計中心向料理調味,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設計不是只有美,像是杉原灣告示牌的重新設計,就解決了民眾看不懂的困擾。民眾也認為,新告示牌看起來乾淨,確實會想多看兩眼。
另外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小⼀新⽣美感護脊書包」,因為台東的孩子都要走很遠的路,平日步行距離2.5km,透過世界最輕的人體工學的護脊書包,減少孩子的負擔。片中更有民眾直言,好想揹去登山!
圖/台東小⼀新⽣美感護脊書包,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有別於⼀般政府宣傳片較為制式的形象,影片以輕鬆、活潑的⽅式,傳達設計中⼼近幾年持續推動「設計導入公共政策」,包含臺東縣政府名片再設計、臺東⼩⼀新⽣美感護脊書包、杉原灣告⽰牌視覺再設計等,⽤「設計」帶來改變城市治理的機會。
圖/台東縣府名片再設計,臺東設計中心提供。
影片最後也向民眾提問,如果你能為台東設計,想要做些什麼?民眾則丟出了台東成功地圖、動物園甚至是想呈現舊火車站的樣貌。
臺東設計中心也在影片結尾提到,希望藉由每個人的參與,傳遞更好的生活可能。
圖/臺東設計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