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院長許宗力表示,「國民法官法庭」是國民參與審判制度具體實踐的重要一環。
本次國民法官法庭,不只是單純設計法庭,而是致力打造「人民參與」的司法殿堂。
為迎接國民法官的加入,空間設計打破法院的傳統刻板印象,納入多元、包容、透明對話的語意,並兼顧多方使用者的需求,打造出讓國人能更安心參與審判的新型態國民法官法庭。
國民法官法庭設計以白色、木質調為基底,象徵公開透明、溫暖且富有人性。
空間設計上,使用大面積的淺木材,法檯背牆則選用台灣特有「和平白大理石」,一一傳達出「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象徵。
而微弧型的天花線板,從旁聽席延伸至主背牆,也讓視線通向法檯,聚焦在司法天平上。
圖/新北地院打造以國民法官為主的新型態國民法官法庭。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提供。
法庭上同時配備「無障礙設施」,希望讓每一位參與審判的國民感到友善、可親,實現國民法官制度多元、同理及包容的精神。
法庭中使用者多元,為因應法檯座位需容納9~13位法官與國民法官,於是特別規劃「圓弧形雙層主法檯」創新設計,讓國民法官的視線沒有死角,坐在中間的審判長,能隨時關照國民法官需求,讓審判過程更便於溝通。
圖/南投地院調節職業法官與國民法官的互動方式。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提供。
檢、辯席位的扇型配置,也使所有參與者目光聚焦於法庭上的攻防,更有助實踐證據裁判、公平審判的核心理念。
除了法庭場域,用於討論案件的「多功能評議室」亦進行改造,運用輕盈色彩與軟性材質,提供國民法官咖啡廳般的休息空間,減少流程進行中的不安感。
圖/高雄地院透過視覺與空間配置的巧思,打造沒有壓迫感的法庭空間。台灣設計研究院TDRI提供。
這次設計,導入了國民法官法庭的設計行動,讓嚴肅的司法領域有不同樣貌。
從民眾角度出發,打造兼具美感與實用的新型國民法官法庭,希望讓每位參與的國民法官,都能在這個地方,自在且自信的為正義發聲,落實司法參與的意義。
未來,桃園、新竹、苗栗、彰化、橋頭、基隆、宜蘭等七所法院,也將繼續接棒,完成國民法官法庭的改造挑戰。
新型態國民法官法庭 參與單位
主辦單位:司法院
示範地院:新北市地方法院、南投地方法院、高雄地方法院
服務設計及專案執行:台灣設計研究院
設計顧問: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趙璽理事長
空間設計: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指標設計:博瀚設計工作室Bohan Graphic
設計顧問:中華民國室內設計協會趙璽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