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謝昆霖該文內容,他認為水電是一個深度跨領域、重實務,知識量非常重的工作,施工現場的學問很深,可偏偏講起水電,卻很少水電師傅知道什麼是《電工法規》。
接著謝昆霖以過去,自己翻電工法規產生的種種疑問來舉例,比方說一根PVC管裡,在不同室溫下可承載不同「線徑X電流」的組合。
光是這一道有趣的題目,謝昆霖就認為很值得深入研究,也好奇是否有相關的研究資料。
話鋒一轉,謝昆霖也粗略整理,大學若開辦水電系,那教授們到底可以教什麼?
水質、水處理、重力位能、水回收、加壓原理、配管理論、水封理論與實務等。
電力(高壓、低壓)、變電、配電、電線、線徑、斷路器原理、導電、接地原理、配管原理。
通信原理、網路原理、網路佈線原理與設計、弱電配線、管槽設計、機架設計。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Nina Mercado。(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電力規劃、水系統規劃、配管、老舊建築物規劃。
人力配置、安全規範。
成本計算、報價、採購、數位化管理、知識管理。
講著講著,謝昆霖認為,水電系認真籌備起來,開4年課程根本輕而易舉,甚至還能做一年的實作專題,畢竟水電系背後有很多相關知識的題目,值得再開研究所持續深化,例如:
由於這些實務沒人實際做過研究與調查,所以每每在施工現場遇到問題時,大家都憑經驗莫衷一是,導致10個水電工可能出現11個以上的答案。
由於謝昆霖強調,技職跟高教應該合一,就像醫學院和他所就讀的東海大學建築系,就是很好的例子。只想把職訓歸職訓、教育歸教育的人,謝昆霖直呼,根本是自帶歧視。
接著謝昆霖直言,台灣「沒有水電系」,導致施工品質差、人力素質差,全是社會長期輕視技職、貶抑技職重要性的具體結果,沒有做研究、建立高等知識體系,當然會缺乏專業知識體系支撐的技術。
而且還有一點更讓人感到弔詭,那就是台灣都有「餐旅大學」了,端上桌的料理從幾百元元到上千元都有,反觀處理漏水,收費動輒上萬的水電行,為何只能在「高工/高職」看到,這不是很奇怪嗎?
對於台灣大學沒有水電系如此有感,正是因為謝昆霖是東海大學建築系,也有室內設計的經驗。
這20多年的職涯中,發包管理水電工程對他來來說簡直是家常便飯,也深刻體悟到,居家裝修水電是一個極具潛力的行業,在社會中看似「低階勞動」,其實卻不低階。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lexander Schimmeck。(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換言之,水電產業是一個「現代化跨領域」、需要「高等知識堆疊」、導入「科學研究」的職業,不應該是「考不上大學的人」才能從事的工作,台灣社會應有意識的正視此問題。
其實從居家裝整修,甚至是中小型的新建案來看,台灣水電師傅常見「主動、有意願」承攬的項目,謝昆霖就快列舉不完,例如:
1. 弱電配管配線:電話、資訊線路(不牽涉到資訊系統)、電視電纜。
2. 強電配管配線:安裝台電錶後,380V以下交流電配管配線,含變壓器設置。
3. 給水配管:安裝台水錶後,受水池、水泵、水塔、加壓馬達、冷給水配管、熱給水配管。
4. 排水配管:雨水、生活污水、糞管。
5. 中水、灰水回收再用系統裝配:雨水儲留槽、過濾排污、再給水。
6. 地下水抽水給水系統裝配。
7. 接地及避雷系統配管配線:避雷設施安裝、配管、配線、接地設施埋設、土壤改良(需要的話)。
8. 桶裝瓦斯配管。
9. 設備安裝:衛生設備、照明設備、智慧居家設備。
10. 查修與修復:給排水故障、漏水、電力故障、網路。
11. 再生能源之配管留設。
光看這些內容,謝昆霖重申,水電工的業務根本廣泛到無邊無界,絕對值得投入教育資源並升級,即在單純養成技術上增加專業知識,相信定然能對台灣水電產業帶來更大提升。
最後謝昆霖不忘補充,半導體代工其實一開始在台灣也不先進,不過是買設備開工廠罷了,還好多虧張忠謀的遠見,把代工製造業當成研究所,才讓半導體做成先進半導體,建立出跨領域的知識體系,因此,像水電系這樣一門長期、永不消失、永遠不怕AI替代的職業,台灣不應該好好重視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