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是當下國家發展不容忽視的課題,惟,運動與製造業不同,效益、產值難以立即回收,更難以衡量,因此擬定運動政策,考驗政府的智慧。我們蒐集了幾位運動專家及官員的意見,為台灣的運動政策,爬梳新脈絡。
運動,儼然成為21世紀國力發展的絕佳國策,但由於運動是個IP,如同文創產業般的「影響力產業」,不似一般製造業來得有形,且得以立竿見影、立即回收,因而成了政府在制定策略時,難解的糾結,更考驗執政者的智慧。
綜觀世界各國在發展國家運動策略時,既能宣揚國力,又能刺激經濟的大型賽事,成為政府最愛服用的良方。
圖/取自臉書中華奧會
但偏偏這種Top down型態的強心針策略,往往只能發揮曇花一現的淺碟效應,若無法與由民間而上的Bottom up力道接軌,進而形成生態循環效果,更遑論產生自轉及有機的動能。
近年來,日韓在體育政策著墨甚多,堪稱為藉體育的肩膀展現國力,站上世界舞台的經典案例,他們的運動發展策略,值得參考。
清華大學運動科學系教授黃煜曾撰文發表,日韓兩國的體育大策,早已從追求「全民健身」及「競技卓越」提升到「運動立國」的境界。
其中,日本在跨入21世紀前,就以「運動」的概念取代「體育」,更從「提倡運動風氣」轉為「透過運動帶動城市發展」。而政府組織架構也將運動事務,從原本隸屬教育部,調整為與教育、科技、文化並列為同一行政部門。
圖/楊俊瀚在男子200公尺決賽拿下銅牌,取自臉書中華奧會
而進入21世紀之後,日本更提出運動先進國家宣言,即透過運動能量的激發,向國際彰顯先進國家透過運動,為全球和平、安全、經濟做出貢獻;到了2011年通過《運動基本法》之後,更再次確認運動立國的概念。
隨著運動立國的風潮席捲全球,目前進入總統大選白熱化的台灣,體育政策也成為幾位角逐者不敢偏廢的主軸。
對此,《遠見》綜合多位體育界專家意見,整理出「經費多元」「層級提升」「科技加持」「民間參與」等四大解方,試圖為台灣找出方向。
首先在「經費多元」方面,過去推動運動政策不遺餘力的前體育署長,現任臺師大運動休閒與餐旅管理研究所教授張少熙指出,其實這幾年,台灣政府已意識到體育的重要,經費補助明顯成長。
另外,隨著運動彩券在2008年合法化,2022年更創下602億元的銷售新高。由於其中一成是國家運動發展基金,成為台灣運動經費的活水,形成國手培訓、體育競賽籌辦的重要沃壤。
圖/台中輕艇名將張筑涵在輕艇標竿女子K1決賽勇奪金牌,取自臉書中華奧會
正因為如此,舉凡戰功彪炳的戴資穎、李洋、王齊麟或郭婞淳等國手,皆是國家運動發展基金「黃金計畫」中的「第一級運動員」,每年至少能各獲得1500萬元補助款。
此外,張少熙更有個創意發想,他建議,可適度開放國手訓練基地——國訓中心,除了拉近民眾與國家競技運動的距離,更可藉此辦運動明星的粉絲見面會,發展運動經紀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既然運動已為國家發展的顯學,很多人對於以前位列行政院一級機關,與部會平行的「體育委員會」降格為「教育部體育署」叫屈。
因此,讓體育署升格為體育部的呼聲不斷,以擺脫層級低、員額少、人力不足,且無法與運動相關的衛生、健康、經濟、行銷部會平行對接等問題。
圖/賴冠傑拿下輕艇靜水競速單人1000公尺金牌,取自臉書中華奧會
以英國為例,就把運動與其他部門整合為「數位文化傳媒和體育部」,不僅主責全國廣播與網路政策,以及英格蘭的文化體育政策,並規劃旅遊休閒、創意產業及建設數位經濟,更是2012年倫敦奧運會和帕奧會的主辦單位。
事務多樣性高,讓體育不只是運動競技,而有多元發展的可能。
至於「科技加持」方面,由於競技運動與科技,已成為奪牌的絕配,選手在運動賽事上的表現,更是一國科技實力的展現,對於AIOT大國台灣來說,儼然是唾手可得的良機。
據了解,目前台灣已以高爾夫球為示範產業,將台灣的運動科技新創技術導入運動訓練,以科學化、數據化方式整合物聯網技術與應用系統,從運動員前端的動態偵測、壓力感知到實際應用情境的運動競賽,到後端的AI雲端運算。
圖/取自臉書中華奧會
未來,更將擴散至其他運動項目,推動整體運動產業數位化。
對此,國家訓練中心執行長李文彬也表示,目前籌設中、與國訓中心平行的運動科學中心,就是看準運動科學的未來性而設置的,9月份掛牌後,將承擔國手培訓、參賽時所需之運動科學支援服務、健康管理及醫療照護,以及國際賽事的情蒐……。
不過,一國的運動能量,光靠政府力是行不通的,「企業力的加持」成為轉動運動生態的齒輪。目前體育署推動運動企業認證多年,現在有近600家企業參與,受惠員工達106萬人。
以公股行庫來說,合作金庫培育國家體育選手最不手軟,截至2020年,合庫每年投入體育人才的預算已飆破1.47億元。
而合庫又以栽培羽球、桌球選手最具代表性,好比紅遍國際賽事的戴資穎、周天成、王子維等;桌球好手莊智淵、林昀儒、鄭怡靜、江宏傑、陳建安等超夯球星,都是合庫的旗下好手。
富邦金控也不遑多讓,年贊助金額高達約2億,主要聚焦於棒球、高爾夫、籃球及馬拉松,而且在國內,富邦金還擁有屬於自己的SBL籃球和職棒球隊。
只能說,無論是「體育立國」抑或「運動立縣」,除了仰賴政府的策略,更少不了民間的加持,台灣能否成為體育大國,端賴你我的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