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見雜誌》推出全台首份運動縣市排行榜

城市辦賽事比國家沒政治包袱?2023運動縣市排行榜揭關鍵點

城市辦賽事比國家沒政治包袱?2023運動縣市排行榜揭關鍵點 圖/世界各大運動賽事,幾乎都以「城市」為名。取自Unsplash。攝影者Acton Crawford。(示意圖)
作者:李建興
日期:2023-08-29

為鼓勵縣市發展運動,讓運動為城市加分,《遠見雜誌》歷經半年琢磨,創新推出全台首份運動縣市排行榜。其中,台北市與屏東縣分獲六都組及一般縣市組總錦標,成為名符其實的運動之城。 

儘管「運動即國力」已是耳熟能詳的硬道理,但你可曾想過,何以綜觀世界各大運動賽事,幾乎全以「城市」為名?以城市為主辦單位? 

延伸閱讀

全台第一份2023運動縣市排行榜出爐!台北、屏東成體育之都

「這其來有自,因為對於賽事主辦單位而言,城市比國家沒有政治包袱,且在行政動員及組織調動都靈活許多。且若以全民運動來說,無論Top downBottom up,縣市政府與民眾的對接,都比國家來得近距離……」臺師大運動競技學系教授李建興一語道破運動力之於城市競爭力,比國家競爭力更為貼合。 

國家發展體育,城市扮演關鍵動能 

這絕對有跡可循,綜觀全球六大國際馬拉松賽事,全都以城市冠名,一如東京、波士頓、倫敦、柏林、芝加哥與紐約的馬拉松,不但都是馬拉松跑者一生必去朝聖的賽事,更是這些城市行事曆上,最經典的要事。 

名衍行銷創辦人黃成翰更曾撰文舉例,20172月於美國德州休士頓舉辦的第51屆美式足球超級盃,吸引全球約兩億人觀看直播。在賽前,休士頓政府便著手翻修市中心、改善住宅、增加綠化公園等基礎建設。

美國休士頓有「運動迷天堂」的美譽,四大職業運動皆有球隊以休士頓為主場。取自Unsplash。攝影者Keith Johnston。圖/美國休士頓有「運動迷天堂」的美譽,四大職業運動皆有球隊以休士頓為主場。取自Unsplash。攝影者Keith Johnston。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比賽當天,除了湧入大量觀光客和球迷外,進而帶動3.5億美元的經濟效益。 

黃成翰更進一步表示,休士頓素有「運動迷天堂」美譽,美國四大職業運動(美國職業籃球聯賽NBA、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LB、國家美式橄欖球聯盟NFL和國家冰球聯盟NHL),都有球隊以休士頓為主場。 

不只如此,休士頓更擁有全球知名的「休士頓網球公開賽」,以及美國高爾夫球PGA巡迴賽的休士頓公開賽,「只能說,無論哪一種運動愛好者,休士頓總能透過多元的運動賽事活動,全年無休滿足各類運動迷的需求。」 

放眼世界,著眼台灣,李建興則認為,台灣要發展體育,「城市的參與」及「縣市政府的主導」,更是關鍵動能。其中,他認為「全球在地化」與「在地全球化」將是城市發展運動賽事的良方。 

縣市盤點特色,發展運動主軸 

首先在「全球在地化」方面,李建興主張「建立國際知名大型都市主題賽事或聯賽」。

他指出,台灣擁有世界一流的羽球及網球好手,但綜觀目前在台舉辦的台北羽球公開賽,被列為五級賽事,與一級賽事的全英羽球公開賽,獎金足足相差5.95倍。就連世界羽球跨國球員聯賽,都有中國聯賽、印度聯賽、馬來西亞紫色聯盟,硬是缺少了台灣。 

再以網球來說,令全球網球迷廢寢忘食觀賽的溫布敦網球賽,獎金更比台灣的海碩盃多出1.4萬倍。 

溫布敦網球賽讓不少網球迷廢寢忘食觀賽。取自Unsplash。攝影者Shep McAllister。圖/溫布敦網球賽讓不少網球迷廢寢忘食觀賽。取自Unsplash。攝影者Shep McAllister。

至於「在地全球化」,李建興強調,各縣市政府應該盤點自身的文化、地理、人才等優勢及資源,找出獨一無二的運動城市特色及發展主軸。 

對此,對運動政策著力甚深的桃園市長張善政,上任後為鼓勵民眾進場觀賞運動,積極與三大職業球團合作,推展桃園主場概念。

尤其職籃更整合兩聯盟兩職業球團共同進駐桃園小巨蛋做為主場,球團也更加願意加碼投資桃園場地。「如此才能落實桃園屬地主義,讓民眾更願意進場觀看球場。」張善政說。 

延伸閱讀

為何運動即國力?賽事主辦、金牌選手「4關鍵」讓城市轉型!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桃園體壇人士穿針引線下,T1桃園雲豹宣布NBA巨星「魔獸」霍華德加入球隊,這不但寫下NBA大咖加入台灣籃壇新紀錄,更為城市發展體育寫下經典。 

而為了鼓勵城市發展運動力,也期許運動能讓城市更給力,《遠見雜誌》領全台之先,發表全台第一份、亦是唯一一份的「運動縣市大調查」。 

《遠見》與各縣市政府體育單位、體育相關學者及教育部體育署官員訂出21項指標,評選各縣市運動實力。取自freepik。攝影者pressfoto。圖/《遠見》與各縣市政府體育單位、體育相關學者及教育部體育署官員訂出21項指標,評選各縣市運動實力。取自freepik。攝影者pressfoto。

《遠見》團隊在歷經半年與各縣市政府體育單位、體育相關學者,以及教育部體育署官員交流,尋找指標,並一一進行資料的蒐集、檢驗與淘汰,終於訂出21項指標,做為縣市運動綜合實力的評估。 

除了總錦標(總成績)榜外,為獎勵「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並重,《遠見》也分別公布「全民運動」與「競技運動」榜,以及21項細指標榜。同時,考量縣市資源落差,《遠見》亦以「六都榜」與「一般縣市榜」分別排名。

編輯部製表。圖/編輯部製表。

台北市豪取十金、屏東縣七金揚威 

2023運動縣市排行榜」在總錦標方面,由台北市及屏東縣分獲六都組和一般縣市組的榜首,成為名符其實的運動城市。 

其中,台北市更拿到「競技運動榜」「規律運動人口比例」「校園、公有對外開放(含租用)場館數」「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全國性運動會積分」「全國性運動會參與人數」「全國性運動會每位參與全國性運動會人員獲得積分數」「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半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等項目龍頭,等於一舉抱回本調查的十座金牌。 

本身就是棒球運動好手的台北市長蔣萬安,為鼓勵全齡運動,只要市民透過台北通App,不分年齡層前往各運動場館入場使用運動設施即可集點,依點數可兌換運動場館相關商品或服務。 

至於屏東縣,同時也在一般縣市組中,奪得「競技運動榜」「民間體育團體數量」「全國性運動會積分」「全國性運動會參與人數」「半職業運動隊伍」「半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等項目的冠軍,在本次調查中,共摘下七面金牌。 

屏東縣在前後任縣長潘孟安和周春米對運動政策的著墨下,領全台之先,於2022年起,選定羽球、棒球、桌球、游泳、足球、籃球等重點項目辦理周末聯賽,避開各大全國賽及選拔賽等各主流賽事之空窗期期程辦理,讓非體育選手亦能有出賽機會,去年共讓2500多位各單項非主力選手上場。 

新北市捧回五金,台中市拿下六金 

新北市和花蓮縣則拿下今年的「全民運動榜」六都組及一般縣市組總冠軍。其中,新北市還奪得「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民間體育團體數量」「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國民運動中心數量」第一名,合計抱回五枚金牌。 

新北市在市長侯友宜力推下,與台北市一起成功爭取到「2025世界壯年運動會」,成為第一個爭取到賽事的亞洲城市。侯友宜指出,這場運動會將規劃35個運動種類,9個為帕拉運動種類,預計超過100個國家參與,創造100億運動觀光產值。 

運動大縣花蓮縣,也在「規律運動人口比例」「自行車道長度」等兩大項目奪冠,總共摘下三金。其在縣長徐榛蔚建設下,自行車道逐年增長,同時更積極優化改善美崙溪暨兩鐵自行車步道。

至於該縣輔導的「2023環花東自行車系列」賽會活動,則吸引152500位車友共襄盛舉。 

同樣在「自行車道長度」大有斬獲的台中市,同時也贏得「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體育運動經費總額」「職業運動隊伍數」「半職業運動隊伍數」「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冠軍,共拿下六面金牌。  

媽媽市長盧秀燕,在台中市創下的運動政績,有目共睹。最值得一提的是,台中已打造全台首座「足球運動休閒園區」,其不但符合舉辦國際賽事的標準,並可容納約6000席觀眾席,未來完工啟用後,除支持各級足球隊訓練或休閒使用外,也將做為國內外大型足球競賽與活動的專用場地。 

彰化「跑」出優勢,嘉市結合在地行銷 

而民間運動力最為活絡的彰化縣,則在「校園、公有對外開放場館數」「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職業隊伍數」「國民運動中心數」「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一舉拿下五面金牌。 

該縣市在運動員出身的縣長王惠美強力推動下,縣內運動風氣冠於全台。其中,去年10月至12月更串連縣內六場具有在地特色的馬拉松賽事,包括「2022就愛竹塘米半程環鄉馬拉松」「2022彰化社頭織足健走」「2022員林市獅子盃親子路跑」「2022戀戀二水 跑水馬拉松」「台灣米倉田中馬拉松」以及「二林伯立歐蕎麥公益路跑」。 


台南市則在「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比例」「平均每人運動經費」項目摘下兩面金牌。在市長黃偉哲主政下,每年嘉年華會趣味競賽都受獲好評,內容包含挑夫競速、一分耕耘一分收獲、飛盤擲準、飛鏢神射手、步步高升、步步為營及無敵風火輪……,皆令人印象深刻。 

同樣在南部的嘉義市,則以「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比例」「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摘下二金。 


老師出身的市長黃敏惠創意十足,今年49日結合城市特色,舉辦第一屆「火雞肉飯名店探索路跑」,超過1200名跑友從文化公園出發,沿文化路途經噴水圓環及多家火雞肉飯店家,體驗嘉義市道地生活飲食,行經公園及大街小巷,感受獨特的城市樣貌。 

至於外島的連江縣,在有限的資源下,創造「以小搏大」的奇蹟,居然以「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平均每人運動經費」摘下兩金。 


在縣長王忠銘有心經營下,馬祖馬拉松每年11月第一個星期六於南竿福澳運動場,結合馬祖當地風光及戰地景點,以馬祖軍事坑道做為賽道,成為世界獨一無二的戰地馬拉松,並搭配火砲射擊為國防軍事宣導,別具戰地的特色與價值。 

桃園市則在「民間體育團體與縣市人口數比率」表現突出,拿下一金。在市長張善政的領導下。桃園在台灣體壇的正聲量極大。


該市現有樂天桃猿棒球隊、桃園璞園領航猿,以及桃園永豐雲豹職業籃球隊等三支職業球隊,更開創台灣職棒冠名先例,與台灣樂天運動公司約定冠名「樂天桃園棒球場」,做為中華職棒賽事場地。 

延伸閱讀

杭州亞運中華隊奪18金!台灣如何延續佳績創造更好的體育環境?

南霸天的高雄市,除在「每位基層選手獲培訓經費」摘金外,也在其他項目一連摘下五枚銀牌。 

高雄市長陳其邁為讓運動員順利就業、創業,推動高雄市的職業球隊從2021年的0隊增至2023年三隊,分別為職籃T1聯盟高雄全家海神、職籃P聯盟高雄17直播鋼鐵人,以及中華職棒CPBL台鋼雄鷹隊。 


外島的澎湖縣也在「民間體育團體與縣市人口數比率」取得一枚金牌。縣長陳光復延續自2002年起連辦20年的「泳渡澎湖灣」活動,與澎湖國際海上花火節系列活動結合,為夏季的澎湖與觀光呈現一抹驚豔。 

另外,以「泳渡日月潭」聞名世界的南投縣,是「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最多的縣市,也為此奪得一枚金牌。


縣長許淑華相當重視原民運動,於是以信義鄉濁水溪線四村(地利村、雙龍村、潭南村、人和村)為基地,推動「打造信義鄉濁水線Matamasaz布農文化探索基地人才扎根休閒運動產業推動計畫」,發展定向越野、溯溪、攀樹、攀岩、垂降、高低空繩索場與溜索等戶外休閒產業。 

苗栗、金門串聯山城、戰地特色 

台灣頭的基隆市,是全台一般縣市「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最多的,摘下一金。

在市長謝國樑的推動下,基隆主辦了原住民族的綜合運動會拔河、撒網捕魚等項目比賽、新住民運動嘉年華各類舞藝表演,還有外籍移工的足球交流競賽等多項創意運動賽事,受獲好評。 


科技之都新竹市,於「全國性運動會每位參與全國性運動會人員獲得積分數」以及「國民運動中心數量」分獲一般縣市組金牌。

史上最年輕的市長高虹安,發揮年輕人的創意,推出新竹市運動夜市,即在 3月到8月底的週三晚上,在新竹市田徑場有各式運動攤位讓民眾體驗。 


客家山城苗栗縣則在「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項目摘金,縣長鍾東錦上任後,持續盤點18鄉鎮市相關資源,並從軟硬體兩方面著手打造「合宜的運動環境」,優化鳴鳳古道、火炎山、加里山等登山步道、竹南假日之森海岸景觀、綠光海風自行車道等運動資源。 


科技新都新竹縣,以「體育運動經費總額」在一般縣市組摘金。縣長楊文科十分重視婦女權益,他發現行政院所公布的性別圖像,顯示男女的規律運動比率仍有落差,因此辦理「傘傘動人,一起健康美」快閃活動,為婦女健康運動,搭建平台。 


而台灣的魚米之鄉——嘉義縣,則在「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拿到殿軍獎盃。由於該縣為高人口老化城市,因此縣長翁章梁力主「精準運動」有效指導社區老人,使其真正學會日常自我鍛鍊。 

戰地之城金門縣,在「公有場館設施滿意度」拿下一般縣市銀牌寶座。


回鍋擔任縣長的陳福海,延續舉辦20年的金門海上長泳活動,而自2019年後,於烈嶼鄉雙口復辦金廈泳渡活動,拓展金門海上遊憩活動新賣點,金廈齊心協力,泳渡跨越政治上之鴻溝,傳達兩岸和平意念。 

雲林推健康永續,台東慢活展成效  

農業大縣雲林縣,在「全國性運動會每位參賽人員積分」一般縣市組摘銀,堪稱為「運動天才潛力之都」。

縣長張麗善為推展健康永續城市,在縣府經費補助雲科大下,建立運動科技推廣示範據點,希冀運用運動科技,讓民眾進行體適能檢測,量身打造運動處方。 


慢活城市台東縣則拿下「規律運動人口比例」全台銅牌獎盃。縣長饒慶鈴創意開辦「虎你健康,樂活開走」線上運動會,結合手機App辦理為期一個月的線上運動會,透過App實時追蹤參賽者每日走路步數,吸引1313人參加,累計走了2.14億步,相當於徒步環島健走台灣155圈。 


好山好水的宜蘭縣,是「全國性運動會參與人數」一般縣市組的銅牌得主。

縣長林姿妙上任後,共興建17座風雨操場、23座田徑場,完成宜蘭運動公園多功能足球運動場改建、豆腐岬帆船及冬山河水上運動訓練基地之興建,並將於羅東新建「全民運動館」,運動基建十分有成。 


從首屆《遠見》「運動縣市排行榜」足以窺見,全台22縣市在運動政績都各有獨占鰲頭之處,證明了,只要有心,城市不分大小,都能打造運動城市。 

【2023年運動城市調查方法說明】  

◎本調查依據類型分為:全民運動、競技運動兩大部分,其中全民運動共採用10項數據,分別為規律運動人口比率、自行車道長度、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含租用)數量、校園/公有場館對外開放(含租用)比率、公眾運動場所設施滿意度、國民運動中心數量、民間體育團體數、民間體育團體與縣市人口數比率、獲頒運動i台灣績效特優次數、推動體育運動志工人數;競技運動共採用9項數據,分別為職業運動隊伍數、半職業運動隊伍數、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半職業運動隊伍縣市贊助金額、全國性運動會(全民運、全中運、原民運)積分、全國性運動會(全民運、全中運、原民運)參與人數、平均每位全國性運動會選手獲得積分數、基層運動選手訓練站培訓選手數、平均每位基層運動選手獲得訓練站培訓經費;另有體育運動經費總額及平均每位縣市民眾運動經費,共21項數據。  

◎指標計算方法:是將每一細項每個縣市的原始數據,轉為30至90分的標準化分數,各面向之細項加總後以算術平均數進行每個縣市各項目之排行。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育署統計資料、教育部體育署全民運動組、教育部體育署運動現況調查、全國運動場館資訊網、全民運動會統計、全國中等學校運動會統計、全國原住民族運動會統計、營建署自行車道儀表板、遠見雜誌問卷調查。 

更多精彩報導請點《全民熱血!運動讓城市更給力》圖/更多精彩報導請點《全民熱血!運動讓城市更給力》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競爭力政策產業趨勢地方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田中馬拉松2千萬商機拱超人氣賽事!彰化如何成為運動大縣?
明星規格場地大聯盟專家認證!台中洲際棒球場面子、裡子雙贏
創台灣棒球「大谷翔平」靠運動企業認證?中華隊2帥揭國球後援
李建興

李建興

50歲的台灣人、20歲的老記者、10歲的忙爸爸、0歲的菜總編。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