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好基金會日前在臉書上公告,2009年來到台東蹲點學習,以2年的時間在當年一片荒涼的鐵花路,點上了第一盞燈,成立「鐵花村音樂聚落.慢市集」,希望能為台東帶來不一樣的樣貌。在台灣還沒有「地方創生」這個概念時,台灣好基金會就在台東以「鐵花村」為基地,用音樂述說著台東的故事,試著為在地的原住民音樂人打造一個音樂舞台。
圖/取自臉書@饒慶鈴。
鐵花村在 2010 年 7 月 31 日正式成立,迄今已逾13個年頭,除了讓原本因為台鐵舊站遷徒而猶如荒煙蔓草的鐵花路,透過音樂展演等諸多活動,展現全新魅力,也帶動了台鐵舊站全區氣氛的改變,成為台東市區的亮點。鐵花村音樂聚落也吸引了原住民和台灣流行音樂界的朋友們,從駐足、停留、到移居台東,凝聚出台東「音樂城市」的風氣與名聲。
13年來,鐵花路上已熱鬧非凡,成為台東生活與旅遊觀光的重點。
台灣好基金會的鐵花村以13年的時間,在台東市完成翻土打底的工作,鐵花村將於2023年12月31日正式畫下圓滿句點,謝謝前前後後加入鐵花村、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每一個人,因為有他們的付出,才有鐵花綻放。
回顧鐵花村的發展歷程,2009年由台灣好基金會成立,把位於台東市舊火車站的廢棄倉庫轉為音樂展演空間,目的是打造一個以原住民音樂為主體的文化平台,讓台東的音樂故事能夠被聽見和傳承,也為台東的觀光增加特色據點。
再看看現在全國各地積極推動的「地方創生」,鐵花村發揚在地特色、拓展地方發展的宗旨,正是「地方創生」的先鋒。而鐵花村對當地的影響也相當顯著,培育了許多在地的音樂人才。此外,也帶動了周邊的經濟和文化發展,讓本是一片荒涼的鐵花路,開始出現餐廳、酒吧、小吃攤等,更是觀光客來台東一定要造訪的景點。
鐵花村更帶動週遭成為市區新聚落,波浪屋、微光集、鐵花路市集一個一個成立,成了台東的重要觀光據點。但微光集也有表演舞台、附近的台東故事館也常有音樂活動,甚至街頭藝人直接在鐵花路上開唱,長久下來讓鐵花村難以維持招牌的高品質表演,導致每況愈下。
圖/取自臉書@台灣好基金會x鐵花村音樂聚落 ‧ 慢市集
外傳台灣好基金會13年來投注上億資金在鐵花村,推動東部音樂文化人才培育、藝文展演,會決定熄燈主要是敵不過節節高漲的物價壓力;此外,附近商圈也常舉辦表演活動,長久下來也難以促進民眾購票觀賞表演。也有人質疑,鐵花村的地點位於市區蛋黃區,熄燈背後的原因可能與開發案有關。
台灣好基金會執行長李應平接受媒體訪問時提到,鐵花村熄燈與外傳的經濟景氣不佳、觀光人潮撤出台東無關,「有沒有造成地方發展,讓地方產生新的動能與更多可能性、創意發揮」,台灣好基金會主要是與在地鄉親找到好的方式及方法,這個工作一直都在努力中,未來也會持續在屏東、苗栗、池上都會繼續努力下去。
圖/取自臉書@饒慶鈴
鐵花村音樂總監鄭捷任接受媒體訪問時說,台東慢慢成為都會型發展,鐵花村在熱鬧的都市蛋黃區做這種公益事有些尷尬,「避免成為大家的包袱」,鐵花村結束對整個台東縣是比較好的長遠規劃。
鄭捷任強調,鐵花村長期培育的力量、人才不會消失,一定會持續開枝散葉,台灣好基金會也會繼續在台東推展公益或其他可能性。
而鐵花村熄燈來得突然,讓不少網友感到錯愕。有網友表示,「為什麼?QQ做得不錯啊」「台東市區唯一景點,沒了」「氣氛很棒的地方,真可惜」「這種地方通常重新招商再營業後都會很悲劇」;還有在地網友直言,「誠品和鐵花村都關了,真的變文化沙漠」「誠品沒了,鐵花村也要掰了」;也有網友認為,「那邊是台東市的黃金地段,說不定要被徵收去開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