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過75家風格餐飲、手作品牌市集與音樂演出本週末登場!

嘉義的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週末市集限時登場

嘉義的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週末市集限時登場 圖/嘉義「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展覽直擊!同心圓製作提供。
日期:2023-11-17

「嘉義木都,是一座集眾人之力,用木頭種出來的城市。」——南華大學建築學系副教授暨「實驗木場」計畫主持人陳正哲在《木都2.0宣言》中如此說道。從此宣言出發,嘉義市政府文化局攜手同心圓製作、平凡製作studio ordinary於11月10日至11月19日,在「嘉義舊監獄宿舍群」舉辦「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以過去、現在、未來三大展區,回顧「舊有建築活化再利用計畫」的十年精彩,細數木都嘉義的進化歷程。

展覽期間也有系列活動,包含由東吳大學社會學系副教授劉維公、陳正哲、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三位專家學者分享老屋活化再利用心路歷程的「大師對談」,以及講座、走讀與工作坊等,本週末更有集結超過75家品牌的限定市集與音樂演出,再現「嘉義舊監獄宿舍群」的迷人風采!

延伸閱讀

黃敏惠打造「木都」永續城,新舊並存讓嘉義市登宜居榜首

曲線展板呈現木都歷史長河!三大展區亮點直擊 

走進位於「矯正塾1921」的「第一座森林——解開森林編碼|過去展區」,橫亙於空間內的曲線展板轉化時間長河的意象,爬梳自1899年日治時期時任民政長官後籐新平決議「開山」,揭開阿里山森林開發序幕至今,嘉義木都與舊屋力計畫的歷史脈絡,以及「嘉義木都2.0工作聚落」榮獲之各大國內外獎項。

展場也同時展出知名畫家陳澄波的名作「木材工廠」,以畫家的目光回望1920初期的城市紋理,其中描繪了昔稱「東洋第一」的嘉義製材場中各式現代化的設備如天車(起重機)、製材室與動力室等,感受百年建築承載的歲月風華。

「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三大展區亮點介紹。同心圓製作提供。圖/「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三大展區亮點介紹。同心圓製作提供。

此外,展覽更攜手肯園CANJUNE打造「第二座森林」限定香氛,以台灣山林最常嗅聞到的松針葉、土樟為前調,主調則選用嘉義老屋常見的黃檜木(台灣扁柏)與紅檜木,底調則是混合著藥材與香料氣息的獨活,仿擬生活在房子裡的人在其中烹煮食物與生活的氣味。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緊接著漫步於戶外大榕樹下,「第二座森林——舊屋力重植生活 |現在展區」精選十年來舊屋力相關計畫中的30間店家故事,與日治時期國定古蹟「嘉義舊監獄宿舍群」場域氛圍融合,運用林立的輕巧結構邀請觀者逛名為「第二座森林」的嘉義市老屋故事,無論是「找回兒時的記憶」「雕琢時光的角落」,又或是藉由舊屋力相關計畫「聚集相同的信念」「堆疊城市的能量」,都能為嘉義市「打開多元的想像」。

「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現在展區。同心圓製作提供。圖/「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現在展區。同心圓製作提供。

在展架上也同時陳列今年搭配出版的《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專刊》,書中不只收錄展覽內容,也邀請老屋保存、空間活化領域專家分享他們對於舊屋力計畫十週年的觀點,以及對於嘉義「木都」的想像。

而在「36營運空間」內,展覽更搭配展出各店家的珍貴物件,無論是老雜貨店菸酒牌與熨燙檯等在整修過程中意外挖出的物件,或是運用拆卸廢木材再製的創作,在在展現了為舊木注入新能量的舊屋力精神。

延伸閱讀

昔日走過路過的嘉義市,如何以四年時間翻身成旅行熱點?

最後來到榮獲iF設計獎、2022國家卓越建設獎等多項大獎的「實驗木場」全新場域,在走過了第一、二座森林後,思考未來該如何打開對於「第三座森林」的想像?

「第三座森林——當『木』種進人們心裡|未來展區」梳理木都再生的演進,從1914年開始的「木都1.0」,而後進入「木都2.0」時期,透過嘉義市政府文化局主導的各式計畫作為前導示範,達到「質變」目的;直至今年嘉義市政府都市發展處提出「木都3.0」,更以「量變」為目標,從居住環境出發,推動創新木造技術與木構工法,探問未來的木都風貌。

「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未來展區。同心圓製作提供。圖/「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未來展區。同心圓製作提供。

值得一提的是,未來展區也串連了實驗木場「木場祭」展出內容,同場加映建材辦桌、機具操作與技術人才等成果展示,並將建築本身的結構工法化為展品呈現說明,透過面向未來的木構技術、知識與教育展示,帶領觀者思考木造邁向永續未來的無限可能。

都發過程中,老屋的可能?劉維公、陳正哲、林宜標三位對談

搭配「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展覽期間推出的系列活動,11月11日在嘉義市政府九樓禮堂初登場的大型論壇,邀請劉維公、陳正哲,林宜標三位學者專家重磅開講。其中前台北市政府文化局長、台北老屋活化的重要推手劉維公分享義大利、荷蘭等國家推動老屋活化再生的案例,提倡「影響力投資」的概念,透過嶄新的作法將數位科技運用到文資再利用。

而當常民木屋成為一種嘉義新生活,「實驗木場」計畫主持人、「木都再造」計畫主持人、同時也是嘉義市的《木都2.0宣言》起草者陳正哲也分享了過往執行老屋活化再利用的經驗與觀點,透過從建築單體到聚落群體的各式規模案例,傳達與木生活的千姿百態。

延伸閱讀

嘉義市百家潮選小店:用美食、咖啡、茶和選物,為旅人創造新摩登生活

若從商業經營的視角切入老屋空間營運,時藝多媒體總經理林宜標則認為留存至今的每一棟老屋都是城市最美的勳章,並以豐富的業界實戰經驗侃侃而談「空軍三重一村」「大稻埕碼頭貨櫃市集」等多元營運可能,結合文創力為老空間揭開新頁。三位講師豐富的老屋修復與經營心路歷程,不僅映照出舊屋力計畫十年來的精彩成果,也為木都嘉義打開了更多元的未來想像與期許。

舊屋力十週年大型論壇「都市發展過程中,老屋如何可能?」三位講師精彩開講。同心圓製作提供。圖/舊屋力十週年大型論壇「都市發展過程中,老屋如何可能?」三位講師精彩開講。同心圓製作提供。

除大型論壇,搭配展覽舉辦的議題式講座「地方品牌塑造與老屋再運用」由「雄本老屋規劃有限公司」共同創辦人蕭定雄、「鹿港囝仔」執行長張敬業、操刀「實驗木場」的「原型結構」陳冠帆結構技師三人對談,亦吸引爆滿人潮齊聚具重要歷史意義的「嘉義製材所」,共同從自身修繕老屋、活化空間與連結地方的經驗出發,探討如何找到地方DNA,重新賦予老屋新生機。

甫釋出報名資訊便額滿的舊屋力十週年限定路線走讀活動,攜手「島內散步」「環時好室」共同策劃,帶領民眾穿梭老城區,深度解析街道細節,並實地探訪舊屋力老屋,也獲得熱烈迴響。

集結75家風格餐飲、手作品牌!市集演出本週限定登場 

於展覽期間搭配推出的「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系列活動,本週末(11月18日、19日)除了有多場議題式講座、工作坊及走讀,即將登場的市集,更邀集超過75家風格餐飲與設計手作品牌,前進嘉義舊監獄宿舍群。

其中運用皮革、織物、植物染料、香水、礦石和金屬等多樣材料的設計手作品牌,包含來自高雄、採用原始木材和老料,創新香品品牌「老3香室」,專出療癒陶偶的嘉義手感溫潤陶品牌「仙仙日常」,以及致力於融合日本花布與台灣師傅的工藝,來自台南的「花見小路手製鞋」等,不只沐浴在多元的創意活力中,也能帶走一份生活靈感。

搭配「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系列講座、走讀熱烈進行中!同心圓製作提供。圖/搭配「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系列講座、走讀熱烈進行中!同心圓製作提供。

而在風格餐飲攤位中,可以來碗經典台式小食「頑固油飯」、台中第二市場百年老店「丁山肉丸」,或是點一串「大馬日常」的素沙嗲串燒,保證餵飽身心又療癒口腹!若想在小城來場咖啡漫步,也能帶杯自家栽培的「觀九峰咖啡」、搭配從東京飄洋過海到嘉義的人氣甜甜圈「Haritts」,經典兼具新意的甜品品牌「洋菓宅子」、「家庭號傳統甜品」、「日々甜點工作室」,吃飽、吃好、吃巧都能全方位滿足。

下午時段14:00至17:00還有創作歌手顏芳麗、民謠歌手曾梓淞、台南在地音樂人莫禮「阿七」,以及實力唱將立凡音樂演出。

延伸閱讀

嘉義力推民宿合法化!走進老城巷弄,感受慢漫、家暖暖的貼心款待

同樣於本週末登場的議題式講座則邀請「中區再生基地」發起人蘇睿弼、雲林科技大學建築與室內設計系副教授蘇明修、國立成功大學建築系教授劉舜仁於「貳陸陸杉 Space」對談城市裡的建築與地方創生;此外,由「福樟良材木創工坊」帶領的兩場次木創工作坊,邀請大家以手作體驗木餐具以及多肉木盆栽DIY,親身感受「木都」的城市質地。

不只如此,「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更整合今年舊屋力計畫「設計導入類」不同領域的團隊共襄盛舉,揉合各自專業綻放出多元計畫並推出響應活動,帶領民眾感受不一樣的老屋體驗!活動包含嘉義異鄉人「嘉義外帶Chiayi To Go」、諸羅設計塾「森林夜遊」、秘氏咖啡全台紀念章集點VIP見面會、福樟良材「舊木建築保養與維護講座」以及秘密客咖啡館「自嘉人限定Podcast」。

☰ 第二座森林|舊屋力十週年特展 ☰

日期:2023.11.10(五)-11.19(日)
時間:週二至週日10:00~18:00
地點:嘉義舊監獄宿舍群(嘉義市維新路 134 巷)
FB:舊屋力|IG:@chiayihousepower——嘉義舊屋力

👉 追蹤+按讚城市學 FB 官方帳號,加入 IG 粉絲,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關鍵字:美學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怎麼玩最潮、最時尚?搭電動巴士、騎YouBike,快來嘉義市「低碳輕旅行」!
不只有火雞肉飯!嘉義百味大賞「小城風味」全城響應創意極限
城市學編輯部

城市學編輯部

1995年起,《遠見雜誌》每年發表「縣市首長施政滿意度調查」,以具體民意反映地方施政成果。因此,《遠見雜誌》於2019年創立《城市學》,我們聚焦城市美學、人文活動、地方治理和智慧科技四大面向,邀你一同探索城市發展的有機未來。

推薦文章 推薦文章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