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份創生團隊普查報告:資金與人力不足是最大阻力,盼與企業更多合作
圖/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董事長陳美伶表示,這次針對地創團隊的調查,是希望了解團隊的經營狀況與面臨問題。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提供。 自從五年前政府積極推動台灣地方創生,期盼改善城鄉發展失衡的問題,讓台灣不再有偏鄉。到目前為止,台灣地方創生團隊的運作狀況究竟如何呢?
三年前,前國發會主委陳美伶、信義房屋創辦人周俊吉與一群有志之士,成立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在昨日 (12月26日)舉辦三周年慶。基金會委託《遠見雜誌》針對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上的創生團隊,進行普查,調查結果也在三週年慶上發布。
過去三年來台灣地方創生基金會平台上的地創團隊家數不斷增加,截至目前為止約310多家。但三週年慶上發布的普查調查時間為2024年4月中到5月底,當時基金會平台上的團隊共260多家,調查最終獲得264個地創團隊回覆。
接受調查的264個團隊,成立5年以下約46.6%,近一半。超過一半的團隊主理人年齡在35至44歲間,且近9成團隊規模在19人以下,呈現年輕化、小型化的特徵。而資金及人力不足是團隊面臨的兩大挑戰,最迫切需要的支援項目為增加「企業合作」及「資金挹注」。
地方創生團隊遍佈全台 雲林縣最多

受調查的264個團隊,遍布全台22縣市,並以雲林縣最多,共有35個團隊。六都中則以台南市最多,共有22個團隊。從區域分佈來看,地創團隊則以苗栗到雲林縣的中部地區最多,佔比達29.5%。
在成立時間上,近5成團隊成立尚未滿5年,顯示地方創生事業仍處於發展初期。成立時間在5年以上、10年以下者佔近3成,成立超過10年以上者佔2成多。
在團隊組織型態上,約6成團隊以「公司」為主要組織型態,其次依序是工作室(16.7%)、協會團體(13.6%)。而這些以公司營運的162組團隊,資本額在100萬以下者佔約4成,顯示多數團隊的經營規模偏小。
團隊以年輕化、小規模為主 未滿19人組織佔近9成
而對於團隊主理人平均年齡,顯示超過一半(51.9%)團隊主理人年齡在35至44歲間。且約有6成團隊主理人年紀在45歲以下,呈現主理人年輕化的趨勢。而團隊在45歲以上的主理人,多是北漂多年後返鄉創業,具備豐富的人生經驗與視野。基金會表示,地方創生應該是「全齡共創」,年紀稍長者更有經驗領導團隊,也值得被肯定。
至於團隊規模,則以員工人數以6至19人的團隊最多,佔45.8%;其次是5人以下的微型團隊,佔41.3%。換言之,員工人數在19人以下的團隊佔約9成。調查報告指出,小型團隊的優點在於彈性、靈活,但也因此資源相對不足、穩定性低,建議應適度向上擴張人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