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說垃圾減量是各縣市共同面對的挑戰,那麼彰化正逐步交出一張令人刮目相看的成績單。
過去,民眾對焚化場的印象往往止於末端處理,但在彰化縣長王惠美領軍縣府團隊的規劃下,垃圾管理從「焚化場之後」提前至「家戶分類之前」,讓減量從源頭便已生效。
而彰化縣府的實際作法,首先正是從推動加嚴進廠破袋檢查開始,並以全國首創之姿,將家居紡織品納入回收體系。同時,彰化也結合四大超商與產業園區,共同試辦垃圾隨袋徵收,以建立正向誘因。此外,彰化更領先全台,創立起獎勵清潔隊員制度,並於焚化廠內設置巨大破碎機,進一步提升處理效率,實現人員、系統與環境的多方共贏。
圖/取自freepik。(示意圖)
透過這些環環相扣的策略,果然讓彰化2024年垃圾量大減3萬餘公噸,減幅高達11.5%,回收率提升至56.8%,因此獲得環境部長彭啟明公開肯定,直言彰化在垃圾減量方面「堪稱全國第一」。
當然,論及環境品質,不只垃圾處理至關重要。彰化在空氣品質的改善上,也走出一條科技監控的新路。早於2020年底,彰化即完成全縣500台感測器的布建,涵蓋26個鄉鎮市與7大工業區,加上5座國家級監測站,共構出他縣難以比擬的綿密監測網絡。
另一方面,彰化更結合AI智能判煙與LINE通報系統,讓稽查人員不必再單憑肉眼查驗,污染源隨時可透過先進科技即時辨識、無所遁形,並搶在黃金時間內迅速處理。
圖/2024年彰化空氣PM2.5平均濃度成功降至13.9μg/m³,相較2018年,得到34.5%的充分改善,空品不良日數也整整減少逾6成,寫下歷年最佳紀錄。彰化縣政府提供。
從數據來看,2024年彰化空氣的PM2.5平均濃度,果然成功降至13.9μg/m³,相較2018年,得到34.5%的充分改善,空品不良日數也整整減少逾6成,寫下歷年來的最佳紀錄,再次驗證地方政策與科技結合所能創造的整體效益。
綜上所述,彰化這套從分類源頭到智慧稽查的策略,能榮獲中央高度肯定,實屬實至名歸。包括環境部頒發的10座環保績效獎項,以及縣級「銀級」低碳永續家園認證,皆為最具體的見證。
不過,好定然還得更好。因此,彰化2024年中啟動的新一波垃圾減量強化行動,也在短短半年內,再為地方減逾2萬3000公噸垃圾,使居民日均人均垃圾量降至0.476公斤。
如此亮眼的表現,亦讓中央政府持續點名彰化,讚許其「值得各縣市借鏡」,也叫人看見地方政府在資源有限下,創造制度突破的可能性。
在守護環境品質之外,彰化對於公共安全的投入也絲毫不鬆懈。面對全台數位詐騙層出不窮、治安挑戰日益複雜的當下,地方縣府也穩步推動各項安全防護機制,逐步走出一條穩健而有感的治理之路。
如彰化就透過多元策略,積極控管從攔阻詐騙到強化社區守望體系的各項風險,並六度獲得中央肯定,蟬聯打詐績效全國第一。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Jeremy Kwok。(示意圖)
尤其針對詐騙樣態的日趨多元,彰化力求整合超商與金融機構資源,強化第一線攔阻力道,並特別製作「金融機構攔阻詐騙匯款教戰手冊」及短影音,提升行員的辨識與應變能力。
同時,彰化亦藉由與鄉鎮市公所與村里長的協力合作,將AI深偽影音、投資詐騙、網路購物陷阱等訊息,廣布普及至社區層級,藉此深化民眾的防詐意識。
循此,從數據來看,2024年彰化一共舉辦了3,386場實體宣導活動,並透過各類媒體平台發布多達14,302則貼文,果然在日常密集的宣導下,成功攔阻894件詐騙案件,總金額達6億2,461萬元,相比2023年同期,一口氣增加近2億元,堪稱六都以外攔阻金額最高的縣市,並連續六次榮獲警政署評核分組第1名。
至於地方守望系統方面,彰化亦持續強化基層巡守能量,每年編列105萬元預算,用心辦理社區治安專案競賽。2025年,王惠美還更進一步提高補助與獎勵金額,將守望相助隊每月最高補助,自1萬元增至1萬1,000元,評鑑總獎勵金從240萬元提高至300萬元,同時補足必要裝備與配備,顯示縣府對基層治安資源的高度重視。
此外,為了讓治安防線深入社區末梢,彰化還開設社區治安人才培育班,鼓勵在地組織建立自我防衛網絡。而這項舉措的長期推動,果然讓彰化連續18年榮獲內政部社區治安評鑑的「特優」肯定,展現基層系統穩定運作的續航力。
圖/蔡炆璇攝。
而在整體治安體系中,刑事偵防作為防線最後一環,亦與民眾安全感息息相關。故此一方面,彰化亦於2024年全國同步掃黑、肅槍與打詐等行動中,多次拿下乙組第1名的成績,展現警政系統在防線前移與迅速打擊上的組織效率與執行力。
由此可見,無論是金融攔詐、社區巡守,還是刑事偵防,彰化治安政策採取穩紮穩打、縝密佈局的方式,並將科技運用與人力系統有效整合,為民眾設下橫跨日常預防與重大應變的完整防線,具現系統化治理的明確脈絡與執行力。
在健康與照護領域的耕耘上,彰化治理亦同樣紮實。有鑒於臺灣高齡社會與少子化並行趨勢,特別是彰化,2021年總人口數為125萬5,330人,其中65歲以上老年人約佔全縣人口17.4%,且人數比率逐年提高。
因此,縣府加速從制度設計著手,盼結合預防、照護與健康促進的在地醫療模式,以擴大服務量能,也讓專屬於地方的長照與公共衛生政策,在國際之間嶄露頭角。
其中,彰化最具代表性的政策,無疑是全國第一例的「長照衛福大樓」,現已於18個鄉鎮市全面落實。
該項建設,除了將衛生所、日照中心、C級據點、家庭福利中心、托嬰中心與育兒親子館等多元服務,一次整合於單一空間,並提供全年齡層一站式照顧外,同時還串聯既有的306個長照C據點與351個社區照顧關懷據點,強化縣內社區照護網絡的綿密與可近性,成為地方社福與醫療整合的重要支柱。
圖/彰化縣竹塘鄉照顧0-100歲的衛生所暨長照衛福大樓。取自彰化縣政府官網。
又如婦幼健康方面,彰化亦拿出強大的推動力道,包括婚後孕前健康檢查補助,金額為全國最高,並率先納入領先全國的脊髓性肌肉萎縮症(SMA)篩檢。據悉,目前已有21家婦產科醫療院所參與,2024年共1,002人受檢。
此外,為促進兒童健康政策,彰化也搶先一步啟動兒童情緒照護服務,結合兒科專業資源建立專責醫師制度,並且在半年內累計服務達1萬6,064人,涵蓋率達67%,遠高於衛福部訂定的50%目標。
值得關注的是,彰化多項先行政策近年來還逐步受全球青睞。如彰化2019年啟動的「C肝根除6年計畫」,不僅成為亞洲首個由縣市層級全面動員的地區,還於2022年底提前達成全國第一目標,2024年更榮獲第七屆「政府服務獎」社會創新共融類肯定。
圖/取自freepik。(示意圖)
而另一項彰化優於全球的二合一胃癌、大腸癌防治模式,更在2024年10月,順利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上發表,為世界公共衛生貢獻新思路,並奠定彰化在預防醫學領域的國際地位。
延伸至急重症領域,彰化同樣不落人後,於緊急醫療流程中導入創新技術,首創以QR Code系統簡化救護交接流程,將原需20分鐘的作業時間,有效縮短至平均6.5分鐘,顯著提升重症病患的轉診效率,也為急救資源爭取更多關鍵時機。此舉不僅強化醫療系統的即時反應力,其成果表現亦在全台名列前茅。
綜合上述,彰化縣在醫療衛生領域的治理佈局已結出厚實成果,不僅深耕在地、照顧全民,還以地方之力推動制度創新,讓彰化在全國縣市之中,率先走上國際公共健康舞台,寫下地方引領、世界看見的治理新頁。
從彰化三大亮點政策面向來看,雖各有系統、各展所長,卻又交織出同一條治理主軸。不僅厚實累積成果,也逐步建構出以環境為本、安全為軸、健康為核心的治理藍圖。
更難能可貴的是,彰化的進步,不僅反映於制度設計與統計數據,更在民眾的日常感受中逐步發酵,展現地方治理的實質內涵。
圖/「運動是世界共同的語言。」除了籃球,彰化縣議長謝典林也積極支持棒球發展,能為下一代帶來希望與方向,就是值得投注的未來產業。彰化縣議會提供。
像是2024年,《遠見雜誌》運動城市排行榜評選,即將彰化譽為「運動天才之都」,不僅在體育署運動i臺灣2.0計畫中獲評特優,亦有9個村里榮獲教育部首屆「運動村里認證」標章,成績甚至超越六都,顯示運動風氣在地方早已深耕許久,全民參與成效斐然。
當然,除運動實力傲視全國外,彰化在教育文化、道路交通、消防安全、觀光休閒、經濟就業、社會福利、財政紀律乃至食安把關等多元領域,也同步爆發超越標準的綜合治理量能。
圖/彰化八卦山風景區榮登2024年台灣國家級風景區類別的冠軍,年吸引超過620萬人朝聖。取自彰化旅遊資訊網。
不僅閱讀績優、設計金獎、交通事故死亡率下降,災防演練評鑑還獲評特優;同時,彰化也屢次拿下台灣觀光人次雙冠王、招商卓越第一等殊榮;公益彩券盈餘運用亦連續六年拿到特優表現,財政與稽徵指標亦年年奪冠。這些優異成績不勝枚舉,無一不是彰化縣府長期規劃、跨局整合與團隊努力的豐碩甜果。
這樣的彰化,不只讓政策落地,更讓改變可感。未來,隨著王惠美持續以市民為本、政策為體,推進治理節奏,相信制度力與團隊力兼備的彰化,將不只在居民生活中發酵,更能讓世界看見台灣縣市治理的另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