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郭紀子 專欄 】

香港宏福苑大火的啟示:居住過度集中化與建築老化、人口高齡化危機的深刻反思

香港宏福苑大火的啟示:居住過度集中化與建築老化、人口高齡化危機的深刻反思 圖/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災情慘重。取自wikimedia。攝影者Cyril Yoshi。
日期:2025-11-28

香港宏福苑大火不僅是一場令人痛心的悲劇,更是一記敲響的警鐘,尖銳地揭示了在居住過度集中化、建築老化與人口高齡化三重危機疊加下,城市安全所面臨的嚴峻挑戰。這場火災迫使我們必須超越單一事件的檢討,從更宏觀的城市發展與社會結構角度,進行深層次的反思。

從專業角度看,這個問題需要拆解為三個層面:首先是火災直接暴露的硬體設施缺陷,其次是背後長期積累的城市規劃失衡,最後是人口結構變化帶來的新挑戰。香港的垂直城市形態確實放大了這些風險。

討論此次宏福苑大火問題時,要避免簡單歸因或情緒化批判。應該強調這是全球高密度城市發展的共性挑戰,只是香港因歷史與地理條件顯得尤為典型。

一、居住過度集中化,加劇災害風險的都市結構性困境

香港地狹人稠,居住過度集中化是長期以來的城市特徵。這種發展模式在火災等緊急事件中,暴露了其固有的脆弱性。

首先,人口密度極高,疏散難度大。密集型住宅區內單位眾多、居民密集,一旦發生火災,大量居民需要同時疏散,容易導致逃生通道(如樓梯、走廊)瞬間擁堵,延誤黃金逃生時間,對老弱病殘而言尤為困難。

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災情慘重。取自wikimedia。攝影者Cyril Yoshi。圖/香港大埔宏福苑大火災情慘重。取自wikimedia。攝影者Cyril Yoshi。

其次,災害易產生「連鎖效應」。緊密相連的建築單元與密集的空間布局,容易使火勢迅速蔓延,形成「火燒連營」之勢,增加大規模災難的風險。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再者,救援難度高。狹窄的街道、有限的公共空間可能妨礙消防車輛迅速接近火場及展開救援作業。高密度環境也增加了消防人員進行搜救和滅火的複雜性。

延伸閱讀

燃燒的維香港宏福苑「煉獄」敲響台灣都市更新、消防法規、大樓管理、居住正義的警鐘

因此,城市規劃必須將「安全密度」與「防災空間」作為核心考量。新城區發展和舊城區重建,應嚴格控制建築密度,確保足夠的樓間距、公共開放空間和暢通無阻的消防通道。同時,需檢視現有高密度社區的承載力,逐步優化人口與空間分布。

二、建築老化與人口高齡化疊加而成的「定時炸彈」

宏福苑正面臨著建築老化與居民高齡化的雙重壓力,這構成了一個極其危險的組合。首先是老舊建築的消防安全隱患。

早期建成的大樓可能未安裝現代化的自動噴淋系統、火警自動探測器,或原有系統未能及時更新維護,無法有效發揮早期預警和滅火功能。部分老舊建築可能使用了不符合現行防火標準的材料,電線管路老化等問題也極易引發火災。大廈公共部分的消防設施維修、電線檢查等,需要業主共同分擔費用和責任,在組織協調上往往存在困難,導致安全隱患很難解決。

城市化導致居住過度集中化。郭紀子製圖提供。圖/城市化導致居住過度集中化。郭紀子製圖提供。

同時,高齡人口面臨的特定風險。長者可能行動不便、反應較慢,甚至臥床不起,在火災發生時難以自行快速疏散。視力、聽力衰退可能影響他們及時發現火警信號。尤其許多長者獨自居住,發生意外時缺乏即時的家人協助,更容易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

延伸閱讀

新北「大都更時代」翻新熱區年拆1124老屋!桃園為何才改建31戶

因此,必須將老舊社區的消防安全改造與安老服務緊密結合。「強制性」與「鼓勵性」措施並舉,政府應加強立法和執法,對達到一定屋齡的建築實施強制性的消防安全巡查和設施升級要求,並提供補助和專業支援,鼓勵和協助管理委員會進行消防改善工程。在長者集中的社區,建立完善的登記與支援系統。

例如,為獨居、行動不便的長者安裝連通管理中心或鄰里的火警通報裝置;組織社區義工定期進行防火巡查和關懷;開展針對長者及其照顧者的防火宣傳和逃生演練。

居住過度集中化的優缺點。郭紀子製圖提供。圖/居住過度集中化的優缺點。郭紀子製圖提供。

三、邁向更韌性、更關懷的城市安全治理

宏福苑的悲劇告訴我們,城市安全是一個系統工程,不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從「應急性補救」到「前瞻性預防」,政府與社會必須投入更多資源於風險的早期識別與消除,而非僅在災難發生後進行補救。

總之,香港宏福苑大火又一次以生命的代價,揭示了在高速都市化進程後期,城市在物理空間和社會結構上面臨的深層次危機。

取自Unsplash。攝影者Markus Winkler。(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arkus Winkler。(示意圖)

延伸閱讀

台北10大社會住宅哪些藏雷?租金4萬一級社宅現「50元牆裂縫」

居住過度集中化放大了災害的規模效應,而建築老化與人口高齡化則在底層不斷積累著風險。要避免類似悲劇重演,各國、各城市包括台灣必須進行一場深刻的城市治理變革,將「安全」和「人的福祉」置於城市發展的核心位置,通過空間規劃、建築更新、社區建設與社會服務的多管齊下,構建一個既能抵禦災害,又能關照每一位居民,特別是長者與弱勢群體的安全、韌性且充滿關懷的城市家園。這不僅是技術與管理的挑戰,更是對城市文明與社會良知的考驗。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台北房市新案72%危老改建!獵地都更搶老屋藏「菜蟲甜蜜陷阱」
土耳其強震在台北恐倒4千棟房!如何檢查居家結構是否安全?
力霸皇家社區住戶等了25年!海砂屋都更順利拆除進入重建階段
最年輕首都市長遇上「最老台北」!蔣萬安溫文治理能改印象?
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 郭紀子 博士

社團法人台灣物業管理學會理事長 郭紀子 博士

城市學專欄作家。

2025嘉義市城市博覽會12/12登場!亮點、展館、活動全攻略
Just For You Just For You
2025嘉義市城市博覽會12/12登場!亮點、展館、活動全攻略
×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