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75歲換駕照制度不夠嚴?砸48億完善校園周邊交通,19所學校全數不及格?兒少傷亡不減反升原因曝

三峽車禍曝高齡駕駛大漏洞!台灣道路還有20萬這種人輸韓國交通

三峽車禍曝高齡駕駛大漏洞!台灣道路還有20萬這種人輸韓國交通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François Le Mée。(示意圖)
作者:陳布萊
日期:2025-05-21

新北市三峽北大國小在5月19日傍晚發生嚴重車禍,78歲余姓駕駛行經人行道時竟未遵守號誌停讓,開車直接衝撞學生與家長,造成當下3死12傷的悲劇,而肇事原因還有待檢方釐清,在真相查明之前,高齡駕駛議題已先引發大眾討論。2017年,政府正式推動75歲高齡駕駛換照制度,可根據統計,目前全國仍有20.5萬名高齡長者持有駕照,在認知判斷隨年齡增長退化狀況下,該規範標準是否須下修?近年也成為熱議焦點。 

此次三峽交通事故,發生於5月19日傍晚,正值師生下課之際。當時,余姓駕駛突因不明原因而失控駕駛,車輛不僅闖紅燈,還高速衝撞路口,一路不停,直到下個路口猛力撞上分隔島後才終於停止。然而,交通部卻指出,余姓老翁2025年2月才剛完成換照程序,且並無違規紀錄,車輛狀況也都正常。

三峽老翁駕車衝撞釀3死12傷!台灣75歲換駕照不夠嚴?制度面驚現法治大漏洞

因此警方初判,余翁可能因身體不適或瞬間失神而導致誤踩油門,目前也仍在搶救當中,全案還有待余翁清醒才能進一步釐清。但這起3死12傷的憾事,依舊震驚社會,也掀開關於「高齡駕駛安全」的疑慮。

儘管,政府2017年就推行75歲以上駕駛人需每3年換照的新制,但制度推出後,65歲以上高齡者的交通事故仍連年攀升,光2024年,就有10萬3988件事故,造成1225人死亡、7萬3780人受傷。更諷刺的是,比起高齡換照上路前2017年的5萬6799件、984人死亡、41975人受傷,還成長了近一倍。

取自Unsplash。攝影者musahaef。(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musahaef。(示意圖)

其實,這項法規在修訂時就引發外界不少質疑。因為,它只針對「未來即將滿75歲的駕駛人」,卻沒有納入當時已經年滿75歲的人。換言之,這些人不需要回溯適用這項規定。只有等新制度上路,若他們有違規記點,才會被要求在3個月內重新換照,等於這中間出現了一個很大的法律漏洞。

另外,從2017年7月新制上路時,已滿75歲的駕駛至今已83歲來看,根據交通部公路局統計,該族群仍有近20萬人持有有效的汽車駕照、近30萬人持有有效機車駕照,代表台灣道路上有許多與余姓駕駛同質性的開車族群。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取自Unsplash。(示意圖)圖/取自Unsplash。(示意圖)

此外,高齡者換照制度的規範,似乎也漏洞百出。若照交通部說明,高齡換照時的認知功能測驗分成3部分:

一、回答當時的年、月、日與所在地的「時空正確認知」。

二、看10種圖案,收起後2分鐘回答圖案,答對3種即可通過的「近程記憶思考」。

三、畫一個時鐘,在上面畫出指定的分針時針的「判斷力及手腦並用能力」。

由於,這樣的測驗沒有模擬駕駛,也沒有實際路考,單單只透過問題來確認,似乎不難以真正反映駕駛人的身心狀況與判斷力。

延伸閱讀

台北永康街改徒步區最大痛點!中山商圈、大稻埕蔣萬安應優先?

尤其,道路突發狀況多,高齡駕駛能否即時臨場反應、踩下煞車,甚至做出更多行為,避免意外發生,絕非是幾個問題與測驗就能確保的;而且即使檢查合格,當然也不能代表,一個78歲的駕駛在緊急情況下仍具備正確反應能力。

有鑒於此次三峽車禍意外的嚴重後果,交通部長陳世凱因此在5月20日親上火線,宣布「高齡駕駛人駕駛管理制度」3項改善措施,包括研擬高齡駕駛人駕照換照年齡下修到70歲、換照考試增加「實地演練」、70歲後繳回駕照的補助加碼,並盼在115年時推動實施。

別讓三峽悲劇重演!台灣高齡駕駛制度藏隱憂,各國人口密度有別規範大不同?

若從國際作法觀察,各國對高齡駕駛的管理機制各有不同。以日本為例,雖未明文限制高齡者駕駛資格,但已滿70歲者就需參加特別的安全講習;年滿75歲後,則必須通過認知功能測驗,若檢測結果顯示患有失智症,將立即吊銷駕照。

延伸閱讀

台北捷運29年禁止飲食解放必出事?台灣人怕2件事跟日本學不來

韓國方面則規定,75歲以上的駕駛人必須每3年換照,並設有補貼機制,鼓勵高齡者自願繳回駕照。

相較之下,歐美國家的規定相對寬鬆。以美國為例,各州規定不盡相同,有的州要求79歲以上駕駛須通過路考才能更新駕照,另有州則規定80歲以上駕駛人須每2年或每年換照一次。

取自freepik。(示意圖)圖/取自freepik。(示意圖)

在英國,駕駛人超過70歲後,則需每3年換發駕照,並接受健康檢查與視力測驗。

丹麥則規定,70歲以上高齡者須提出醫師證明,80歲以上者則需每年換照一次;荷蘭則要求70歲以上駕駛每5年接受一次健康檢查。

值得一提的是,法國、德國與瑞典對年齡並無明確限制,除非駕駛人發生重大事故或出現健康問題,否則駕照可視為終身有效。

政府砸48億完善校園周邊交通,19所學校全數不及格?兒少傷亡不減反升原因曝

而除了駕駛人資格得由政府嚴謹把關外,硬體設施,如道路規劃的改善,也是降低交通意外發生的手段之一。

不過眾所皆知,台灣道路交通設計,多年來都「以車為尊」,空間動線多以汽車通行為導向,而多餘的空間再設計給機車,行人則擺在最末位,因此,台灣屢被國際貼上「行人地獄」的負面標籤。

取自Unsplash。攝影者Prabu Panji。(示意圖,非內容畫面)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Prabu Panji。(示意圖,非內容畫面)

故為改善這個問題,行政院2023年通過「行人優先交通安全行動綱領」,透過四面向19個行動方案,預計在7年內投入新台幣664.8億,積極改善道路相關的硬體設備。

延伸閱讀

「麟洋路」在哪裡?台北打破政治命名,羽球奧運金牌成台灣DNA

但在中央力拚行人零死亡願景的同時,又何以兒少交通傷亡數不減反增呢?循此,根據監察院報告指出,我國兒少交通事故死亡率,在OECD國家中屬於後段班,難道台灣的行人交通真的沒救了?

關於這一點,從靖娟基金會2024年做的統計資料,或許能觀察出個一二。因為調查發現,政府雖投入近48億改善校園周邊的交通,但19所學校的檢核結果顯示,全數不及格。

取自Unsplash,攝影者Poh Soo Donald Soh。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Poh Soo Donald Soh。

主要問題,仍是缺乏人行道,或離開校地後的通學路無人行道,且行人穿越道視線受阻、車道過寬,有些學區與行穿線的預告標誌與設置狀況不佳等,始終讓台灣學童上學之路滿布危機。

像是以此次三峽北大國小意外來看,該區就屬於新興住宅區,交通量會在短時間內暴增,但交通設計更新不及,仍沿用舊標準,因而容易在改善有限的情況下,導致不只是學童,連一般行人都面臨走在車陣中的高風險處境。

台中透過綠斑馬、行人專用時相等方式,守護行人安全。台中市政府提供。圖/台中透過綠斑馬、行人專用時相等方式,守護行人安全。台中市政府提供。

此外,交通教育的向下扎根,也是必須執行的一環,政府若步透過高罰則手段,讓駕駛人落實停讓行人的動作,甚至進一步宣導,即便無號誌也應停讓行人的觀念,那麼終究還是治標不治本,難以真正落實以人為導向的道路設計與交通規範。

延伸閱讀

台中新光三越氣爆美食街在B1會怎樣?百貨店王年賺258億恐墜神

反觀鄰近的韓國,在推動學區限速30公里、行人優先道路、大幅拓寬行人步道、縮小車輛使用空間上,就貫徹「以人為本」的交通文化,讓2010年,當地每10萬人的交通事故死亡率是11.1人,到了2021年,甚至還砍半至5.26人。就次來看,韓國辦到了,台灣實在沒有理由做不到。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迪士尼樂園駐阿布達比亞斯島藏隱憂!台灣少中東炫耀財無緣?
「波波醫師」900人鑽漏洞遍佈各醫院!與台灣醫師一關鍵差很大
陳布萊

陳布萊

城市學特約記者。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