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自開國以來,因為對移民保持開放態度,所以得到「夢想之地」的美名,全世界描寫「美國夢」的故事在所多有。但這背後,其實也帶來不少社會動亂,讓非法移民的問題不斷存在於美國社會。
非法移民可分為「經濟依賴」與「社會爭議」兩個層面,美國透過低薪勞工快速擴大農業、建築、餐飲、基礎建設、服務業等發展,但社會上對於文化融合、治安壓力和資源分配的焦慮,卻也同步升高。
圖/美國洛杉磯街頭爆發非法移民抗爭者與美軍執法者衝突。取自X@USNorthernCmd。
而目前,美國非法移民又主要能分為「未經檢查越境」與「合法入境但逾期滯留」兩類。此次事件,起因於川普在6月4日簽署新旅行禁令,以「保護美國人免遭危險的外國勢力威脅」為由,禁止阿富汗、緬甸、查德、剛果共和國、赤道幾內亞、厄利垂亞、海地、伊朗、利比亞、索馬利亞、蘇丹與葉門等12個國家的民眾入境,且行政命令6月10日即正式生效。
圖/美國總統川普。取自白宮官網。
仔細理解川普此波禁令,當中排除了持有合法永久居留身份、有效簽證、特定類別簽證,以及入境對美國國家利益具有重要意義的特定人士,因此意圖十分明顯,即鎖定目標為「非法移民」。
但回顧這道旅行禁令發布的背後原因,主要源自6月1日,科羅拉多州博爾德市(Boulder)的汽油彈襲擊事件,據調查,襲擊者是一名旅遊簽證逾期的人士,消息一出,凸顯美國簽證審查政策未臻完善,故為避免再有攻擊事件發生,川普因此快速簽署該項禁令。
圖/美國洛杉磯街頭爆發非法移民抗爭者與美軍執法者衝突。取自X@USNorthernCmd。
然矛盾的是,經調查,博爾德事件的襲擊者實則來自埃及,但埃及卻不在這一波川普的禁令名單上。
無論如何,該禁令在正式生效前,便在移民社群上掀起網友熱議,反彈聲浪非常大。6月6日起,美國移民暨海關執法局等相關單位人員,就開始在洛杉磯的時裝商業區搜捕無證移民,突襲行動引發當地勞工極度恐慌,進而與執法人員爆發嚴重衝突。
圖/美國洛杉磯街頭爆發非法移民抗爭者與美軍執法者衝突。取自X@USBPChief。
而在衝突加劇之際,川普竟繞過加州州長,直接動員700名陸戰隊員、2000名國民兵進駐,讓抗爭者與執法者的高壓對峙情景更為緊張。
其實,以聯邦授權部署軍隊因應社會動亂的決策,放眼全球民主國家來說,實在相當罕見。川普動員陸戰隊、國民兵的行為,自然令加州州長紐松(Gavin Newsom)十分不滿,強烈抨擊這項舉措,並直指川普「瘋狂」。
他認為,美國陸戰隊應該是在戰爭中英勇服役、捍衛民主,不應部署於美國本土上打擊自己的同胞,只為滿足一位獨裁總統的瘋狂幻想,這已嚴重違背美國的價值觀。
說到底,這一次洛杉磯暴動事件何時能結束尚不可知,表面上或許與台灣無直接關聯,但考量幾個關鍵字,移民、執法、人權、族群緊張、地方與中央衝突等,多少有台灣能引以為戒之處。
在全球國際村的現況下,世界各國都會出現「異鄉人」社群,近年來,台灣的陸配、外籍配偶、新住民與移工群體也不斷成長,故政府在設計相關政策時,不應只著眼於「管理」,未來勢必還要重視參與和對話機制,甚至連教育系統都需要多元化調整。
圖/台灣陸配、外籍配偶、新住民與移工群體人數不斷在成長。陳之俊攝。
就以台灣陸配政策來說,近幾個月來,內政部啟動多次清查,要求陸配繳交或補件「喪失大陸地區戶籍」證明,若3個月內未交出相關證明,當事人就將喪失台灣戶籍。
但不少陸配早已在台生活十幾年,甚至都持有台灣護照,足以代表身份是台灣公民,如今,卻可能因為幾十年前的「缺件」,面臨被除籍與遣返風險。或許,這樣的情況仍有更妥適的處理機制,有待相關單位審慎檢討與建立。
圖/台灣外籍配偶、新住民與移工群體人數不斷在成長。張智傑攝。
另一方面,台灣亦有嚴重的逃逸移工問題,甚至還有透過短期觀光簽入台偷偷工作的外勞,這不僅在台灣治安埋下不定時炸彈,站在勞動市場健全的立場,對合法來台的外勞而言更是不公平。台灣政府未必得實施川普如此雷厲風行的手段,但相關問題確實不得不重視。
而就實際層面來看,美國政府不斷擴大移民暨海關執法局權限,甚至對在美國境內的「外籍人士」進行盤查,要求出示證件,並做出適當處置。在美國當局大大緊縮標準的情況下,在美台人權益必然會受到波及,這也是近期有赴美需求,甚至是到美國西岸的台灣人需多加留意的。
圖/美國洛杉磯街頭爆發非法移民抗爭者與美軍執法者衝突。取自X@USNorthernCmd。
洛杉磯暴動,凸顯出美國在移民政策、社會平等議題與公權力運用上,長期以來的結構性問題。
對台灣來說,即便社會背景、政治體系不同,但同樣身為民主國家,的確應趕緊從制度設計、社會整合與風險感知面進行預防,尤其是針對赴美民眾,更需強化安全意識與風險判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