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主計處的最新資料可知,新竹市不僅在2024年締造最高的平均提繳工資,近三年工資成長率也達到12.40%,展現出強勁的產業動能與薪資競爭力。
緊接其後的是新竹縣,平均月薪為57,749元,且三年成長率高達16.86%,領先全台。而台灣的首都台北市,則以53,582元排名第三,近三年薪資成長率為11.42%,持續展現首都經濟的穩定性。
圖/台北101大樓一景。取自Unsplash。
但與此同時,國內縣市薪資分布的兩端差異明顯,也凸顯出區域經濟發展的落差。在平均薪資最低的三個縣市中,台東縣每月平均為35,726元,三年成長率為10.31%;屏東縣也緊隨其後,平均月薪為35,586元,成長率10.33%。
而全台最低薪資則落到了彰化縣,當地勞工平均月薪僅35,177元,即便其三年成長率達11.24%,仍無法擺脫低薪窘境。尤其,當中還有約47%的勞工月薪低於或等於基本工資(28590元),月薪超過11萬元的比例僅有1.04%。
圖/彰化40年歷史的花壇夜市原傳5月25日將吹熄燈號,讓民眾相當惋惜,不過如今出現續攤轉機。取自臉書「花壇人俱樂部2」。
這項排名一出,隨即在各大社群平台掀起網友討論,特別是針對彰化縣的工資數字,許多在地勞工看了都心有戚戚焉、相當不滿,甚至有其他縣市的民眾不禁想問「在外地工作的彰化人,還想回彰化嗎?」
對此,就有來自彰化的網友就在Threads感歎指出「我老家彰化基本建設30年如一日,薪資一直都是最低,年輕人都往台中跑」「15年前在工廠當食品品管17880,後來跳去藥廠也才23000,之後調整到25000,我現在如果繼續在藥廠工作最多也只有31~32K」「我在彰化工作這麼多年,從沒拿過超過3萬4的月薪」「扣完勞健保還有3萬算稀有動物了」。
圖/彰化八卦山風景區榮登2024年台灣國家級風景區類別的冠軍,年吸引超過620萬人朝聖。取自彰化旅遊資訊網。
另外也有網友提及自身經驗,暗指當地慣老闆滿街跑,先後直呼「彰化的老闆們一輛輛名車開不完,但給的薪水卻跟20年前一樣,想回鄉卻始終難實現。」「近半的人領最低薪資剩下53%應該也有50%落在30K~32K,最後5%老闆加皇親國戚把平均拉抬到35K」「在彰化想領到3萬5,基本上每天都得拚命加班12小時,老闆各有巧妙算法,薪資就是上不去」。
面對留言區中的真實發聲,一字一句不僅映照出部分地區勞工的真實處境,也讓彰化在全台「低薪地圖」上的標註更加清晰、難以忽視。
不過,從另一角度來看,彰化人在「購屋」這件事上的壓力亦相對較低。如根據內政部在5月初公布的「113年第4季房價負擔能力指標」,全國平均房價所得比為10.76倍,其中台北以16.43倍居冠,新竹地區(縣市合併計算)則為10.2倍,相較下,彰化僅9.45倍,顯示房價負擔上,居民明顯輕省許多。
但綜觀全台薪資,儘管主計處公布的官方數據相當樂觀,台灣人平均薪資超過4萬元,可實際上,卻有近七成受僱者領不到這「漂亮的」數字,足見數據背後藏有極為懸殊的薪資分布狀況。
只是這樣的薪水結構落差,究竟源自何處?是地方產業型態亟待調整,還是區域經濟長期陷入發展瓶頸?種種疑問都考驗著中央與地方政府的施政作為,以及整體社會的正視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