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醫院升格醫學中心!義義联集團創綠色醫學院,攜黃仁勳NVIDIA培育未來綠能、科技、醫護國際青年

最有錢景的私校勝頂大?義守大學AI醫療、永續人才數百萬這樣花

最有錢景的私校勝頂大?義守大學AI醫療、永續人才數百萬這樣花 圖/蘇義傑攝。
作者:蔡炆璇
攝影:蘇義傑
日期:2025-07-22

隨著台灣南部科技廊帶逐步成形,由台積電領軍的「護國群山」與南科S型聚落掀起了一波波搶才熱潮,高等教育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也悄然轉變。其中,身處高雄大樹的義守大學,即從地方工學院起步,35年來發展橫跨教育、醫療與AI等多元領域,在眾多私立大學激烈競爭與少子化衝擊下,穩居南部高教產業結盟的核心。而背後推手,正是義联集團的創辦人林義守。這位從鋼鐵業起家的企業主,不僅實現「幼兒園到博士班」的辦學理念,也同步打造涵蓋醫院、醫學院與智慧科技創新中心等軟硬體兼備的全能型學府。如今,義大更於現任校長古源光帶領下,持續以「X+AI」的方式開拓學界各專業領域的人工智慧應用,以回應產業需求,也為國家培育未來跨域人才,成了最早佈局智能科技、最懂產學結合的學校之一。特別是2025年,義大迎來創校第35週年,也是校內醫學系首批畢業生投入臨床及啟動屏東第4座醫療園區前夕的一年。究竟,這所由企業辦校、產業參與、跨界並行的綜合型大學,如何在南部產業轉型的路上率先卡位?

走進義守大學(以下簡稱:義大)的教學軍備重鎮「智慧科技創新中心」,迎接記者的不是「人」,而是會開口打招呼,還能載歌載舞的Pepper人型機器人,一整層沉浸空間宛如全球科技展場,從XR元宇宙模擬區、AI新創基地、智慧醫學體感系統到生成式AI實驗模組,各種最新科技設備應有盡有,呈現出一所大學致力將未來搬入今日教室的行動與樣貌。

而站在這座占地近30公頃的校園內,如今義大能設有9大學院、超過60個科系,且囊括醫學、工程、設計、管理與AI等多元領域,背後推動的力量,正來自35年前一位企業家以教育為志、以國家人才為念所埋下的遠見伏筆。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創辦人林義守先生不只想蓋一所學校,他想打造的是一條龍教育系統」校長古源光受訪時說道。因為從鋼鐵業起家的林義守,早年因家境清寒而中輟,所以他始終牢記母親的叮囑「若有能力一定要回饋社會、辦教育!」

於是長大後,事業有成的他在1990年創辦高雄工學院,一步步實踐「從幼兒園到博士班」的辦學夢,並在眾人請願下,低調地帶領學校升格,並更名為「義守大學」。

延伸閱讀

義大世界怎贏麗寶成全台最強遊樂園?苗栗這家衝第3嚇壞劍湖山

取自臉書「義守大學」。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更多政策解析、城市發展,請訂閱《城市學》不定期專題企劃!

回饋社會就辦教育!林義守預見高齡醫療缺口,親手打造義大醫院醫學中心、醫學院未來醫護人才庫

其後,一向高瞻遠矚的林義守,圓夢腳步未曾停歇。他早已洞察台灣社會正快速邁向高齡化,預判人口結構終將出現倒金字塔現象,屆時勢必亟需大量醫師、護理師與復健照護等專業人力。

因此,他超前部署,投入龐大資源打造一套完整的醫療體系,於2000年創立義大醫院後,還在2010年成立「義大醫療財團法人」,並陸續設立義大醫院、義大癌治療醫院與義大大昌醫院三大院區,以補足台灣醫療服務的關鍵缺口。

取自臉書「義守大學」。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時至今日,義大醫院更於2025年正式升格為醫學中心,成為高屏地區的醫療樞紐。與此同時,義大的醫學教育體系亦持續進化,全面佈建涵蓋預防、診療、復健至長照的健康照護架構。包括護理學系、物理治療系與職能治療系等學門,皆與院內的臨床治療、復健照護與長期照護等階段密切連結,共同構築出一條高度整合、與實務緊密接軌的人才培育路徑。

延伸閱讀

黃仁勳曝AI最賺錢非資工!失業率最高15科系為何超多理工?

話鋒至此,古源光還難掩興奮情緒地分享,提及義大占地廣達16.7公頃的第4座醫療園區,也將於屏東正式啟動,園區規劃包含醫院、長照中心與購物商場,是醫療與生活整合的嶄新構思。顯見,隨著醫療新園區啟用在即,義大醫療體系服務觸角往南延展,其在台灣健康產業鏈中的戰略地位又將更穩固且深化。

智慧科技創新中心培養世代競爭力!義大引進黃仁勳NVIDIA超級電腦,力推「X+AI」產業應用戰略

另一方面,林義守不只預見老齡社會對健康照護的龐大需求,也同步看見科技變革對產業未來的深遠影響。

尤其在AI逐步滲透各行各業之際,義大早於2020年即搶先改制,將原本的電機資訊學院升級為「智慧科技學院」。同時,校方更斥資引進全國第二台NVIDIA超級電腦,並與國際晶片巨頭成為合作夥伴,為全校推動AI跨域應用奠定堅實基礎。

這項布局,十足展現出義大對科技發展的前瞻視野,也為後續全校推動「X+AI」整合策略,奠定堅實的技術根基與課程架構。

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蘇義傑攝。圖/義守大學校長古源光。蘇義傑攝。

對此,古源光指出,義大的AI教學並非是讓「AI產業化」,而是讓「所有產業AI化」。意即,無論學生主修醫學、管理、設計、工程或傳播,人人都須具備AI科技的素養與跨域應用的能力。

為此,義大特別將「智慧科技密碼」納為全校通識必修課,讓所有大一新生從入學起,即能開始熟悉AI的基本邏輯與應用場景。而當學生對自身專業領域有基礎知識後,便可進一步選修進階的「AI 2.0課程」,學習如何將人工智慧實際應用至各行各業當中。

如古源光舉例,有醫學系的學生就運用AI技術,開發出一套「智慧步態分析系統」,以預測長者的跌倒風險,成功打造出高齡照護平台;而工學院的學生則導入生成式AI,進行金屬產線的優化任務,有效提高製程效率,並降低能源消耗;至於設計學院的學子,亦結合XR實境技術與AI互動模組,開發出強調感官體驗與互動性的創新設計方案。

延伸閱讀

高雄人選校變聰明了!高捷靠4顏色就翻轉高中、大學招生排名?

循此,古源光強調,義大所有學院的師生都能參與AI跨域教學的實踐,透過「智慧科技創新中心」等各種實驗場域,將醫療、設計、工程、人文等領域深度融合人工智慧。如此一來,AI便不再只是課堂理論的紙上談兵,而能透過沉浸式環境與跨系合作,真正落實於學生日常學習與實作當中。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也正因義大教學設計具備創新思維,校園內也漸漸形成良性的競爭氛圍。像是古源光提到,當每位學生親眼看見同儕與師長發表全新的AI成果,感覺科技就在眼前發生,且觸手可及,自然會在潛移默化中激發出個人創意與自信,更積極地投入研發實作,勇於嘗試各種跨域挑戰,體現出教育真正的價值。

因此,為了讓學子盡情放飛對未來的想像,義大不只軟體緊貼時代脈動,硬體設備上的投資亦誠意十足,不僅多間教室皆配備高效能的AI專業主機,從運算速度、顯示卡效能到記憶體配置,也均比照業界實際需求而建置。如同古源光所言「我們希望學生一畢業就有業界即戰力!」

如此由內而外、深度貫通的教育落實,確實讓義大近年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好比在COMPUTEX 2024與2025兩屆國際級展會中,義大校徽Logo都在背板上風光亮相,彰顯其在南部科技廊帶上舉足輕重的學界地位。

從寫永續報告書到領取就職入場券!義大以企業ESG與小聯合國思維,培育國家淨零碳排綠領戰力

當然,除極力栽培AI跨域長才,義大在國際顯學「永續發展」議題上也高度投入,特別是在全球邁向淨零碳排的趨勢下,企業端減碳需求日益迫切,身後擁有義联集團支援的義大,早已啟動綠色人才培育與產業協作的雙軸策略。

像是義大就如多家企業般,年年都會編撰《永續報告書》,系統化的揭露校務治理、能源管理與社會參與成果,展現高教機構的社會責任。

延伸閱讀

頂尖大學的搖籃!新竹實中如何超車建中、北一女成「台灣最強高中」?

同時,考量南部聚集大量金屬加工與製造業者,義大工學院與管理學院也聯手申請經濟部輔導計畫,協助約百家廠商進行組織型碳盤查,藉此引導學生參與實作流程,掌握碳排資料蒐集與管理技術,並進一步考取「淨零碳盤查」等永續認證。如此不僅能累積實戰經驗,還可強化其在綠能、ESG與碳管理等領域的就業競爭力。

取自臉書「義守大學」。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至於教育國際化的推進上,義守大學同樣不遺餘力,致力以連結在地迎向全球的姿態,打造多國文化兼容並蓄的學習場域。

根據校方統計,全校當前約有1500名國際學生,且來自超過40個國家,包含中亞、蒙古、非洲、南美洲乃至蘇俄等地,使校園成了名符其實的「小聯合國」,國際生比例達12至13%,在台灣私立大學中無疑居於前列,也讓跨國共學在青年生活中自然發生。

據此,古源光也語重心長地表示,在地緣政治震盪與全球秩序快速重組的當下,唯有具備跨文化理解與國際對話能力的年輕世代,方能在未來舞台脫穎而出「而國際觀不必出國才能學,只要校園多元開放,學生自能在日常中培養對話世界的底氣。」

青年職涯探索不憑運氣,靠轉系自主彈性!義大Explorer課程帶學生走進職場探問職人志向與方向

不過,有鑒於大學學科分工日益細緻,即使校方提供多樣選項,學生在入學初期,仍可能對自身興趣與專業契合度感到迷惘。若希望青年學涯走得更穩健,校園提供的「學用相符」與「轉系機制」等支持制度就顯得格外重要。

故古源光特別提及,義大非常勇於嘗試,率先開設了「Explorer職涯探索計畫」,作為引導學生探索志趣與職涯方向的重要實驗性學程。

該計畫結合了課堂學習與實地見習,由教師親自帶領學生走訪高科技公司、醫療機構與製造工廠等產業現場,透過沉浸式觀摩與互動,幫助學生更具體地理解醫學、工學、管理、設計、國際等學門在職場中的真實樣貌,進而思考「自己的專長未來能在哪個產業發光發熱?」以促進產學合作與職業定位的實踐成效。

蘇義傑攝。圖/蘇義傑攝。

換言之,對許多心繫醫療業的學生來說,即便未能如願通過國考成為醫生,夢想也不會就此中斷,因為「像是物理治療、職能治療、長照管理等領域,都同樣緊密連結醫療體系,專業性一樣扎實,發展前景豪不遜色。」古源光語氣誠懇且帶著自豪的神情說道。

所以為同步打破學系間的壁壘,義大亦設計了更具彈性的轉系機制,讓學生只需與教師面談,就能在學期間自由轉換科系,無須重新參加入學考。一來降低學生因誤選科系而承受的身心壓力;二能鼓勵青年多元摸索,及早找到契合自身能力與興趣的學習方向。

而上述種種機制,皆使義大學生在大學初期就能清楚掌握自身職志與發展目標,搶先一步展開與產業實際需求緊密對接的學習模式。

取自臉書「義守大學」。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最具錢景與前景的私立大學?義守大學年籌資數百萬,義联集團產業資源與職缺緊扣南部科技廊帶

所以談及下一步布局,古源光直言,義大長年能在高教戰國中穩居南部要角,關鍵就在於「集團支持」所帶來的資源整合優勢,以及私校體制的高度自主性,在在讓校方得以靈活因應產業巨變,從設備建置、課程設計到產學媒合與跨域合作,都具備即時調度與優化的動能,可持續精進教學設備、引進國際級儀器,以拓展學生就業導向的實習網絡。

「我們除了有政府補助,還能爭取企業資源與校友捐款,有時一年就能籌得數百萬校務基金,這對私立大學而言至關重要。」古源光補充說明。

取自臉書「義大遊樂世界」。圖/取自臉書「義大遊樂世界」。

與此同時,義大亦深知座落於南部,意味著大學得肩負更多「留才、引才、育才」的區域責任。為此,校方也致力串聯南科、高科、屏科與嘉義科學園區等產業聚落,主動媒合人才實習與就業職缺,讓學生在學期間就能與在地企業建立起實質連結,甚至提前爭取到錄取機會。

「南科如今的產值早不遜於中科與竹科,看到台積電、聯發科、穩懋等大廠陸續落腳南部,很明顯台灣產業重心正在南北翻轉。」因此古源光研判,青年北漂時代即將告終,青年若能儘早卡位南部,不僅生活成本較低,競爭壓力也相對小,還能搶得下一波產業趨勢的黃金入場券。

取自臉書「義守大學」。圖/取自臉書「義守大學」。

綜上所述,從鋼鐵出發、走進教育,義大用35年的時間,實踐了一名企業家的理想藍圖,也建構出台灣高教體系中少見能與產業緊密對接的學習場域。

作為義联集團旗下事業體的一環,義大不僅擁有鋼鐵、醫療、消費娛樂與觀光等多元產業的實質支援,更有創辦人林義守「辦教育回饋社會」的初心信念作為核心驅動力,不斷持續推進著教育與產業的鏈結。

放眼未來,隨著南科、高科、橋科與屏科等園區逐步成形,台灣護國產業正迅速南移。而在這波國家競爭力重塑的浪潮中,義大除了是南部的高教基地外,也是全國產業鏈上不可或缺的人才灌溉器。對青年而言,與其北漂,也許從義大出發,將是站上南方產業浪頭、迎向未來舞台的絕佳起點。

👉 加入城市學 LINE 官方帳號,追蹤 IG ,最新城市議題不漏接!

延伸閱讀 延伸閱讀
成大生3強企業最愛、台南當寶!爆紅日本的台灣頂大不是台大?
高雄三桃山遊樂園90玩到飽!旗山老街旁86年古董秘境怎不會倒?
蔡炆璇

蔡炆璇

遠見記者、城市學數位策展。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