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專家也特別提醒,2025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恰逢接近滿月的月相,明亮夜空可能或多或少對觀賞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只要民眾避開強烈光害,還是有機會親眼捕捉飛掠天際的流星奇景,且觀測過程無需任何望遠鏡輔助,只要靜靜仰望星空、耐心等待星雨降臨,就能感受那份直擊心靈的震撼與絢麗。
自2025年7月17日悄然登場的英仙座流星雨,直至8月24日皆為活躍期。不過,說起英仙座流星雨最壯觀的觀測高峰,則集中於8月12日晚上。據了解,天文專家預測,該晚每小時天頂流星數(ZHR)可望達100顆,整體表現非常值得期待。
至於英仙座流星雨的輻射點,則預計在8月12日晚間8點30分自東北地平線升起,約莫45分鐘後就會進入最活躍時段。自午夜前後至翌日清晨,皆有機會觀賞到接連不斷的流星拋射,因此也建議天文控們提早卡位最佳視野,享受整夜觀星的樂趣。
圖/取自Unsplash。攝影者Austin Schmid。(示意圖)
然而,說起英仙座流星雨的由來,很多人不知道,其來自於109P/斯威夫特–塔特爾(Swift-Tuttle)彗星殘留下的碎屑帶。
由於當彗星繞行太陽時,往往會受到強烈日照的加熱,致使內部的氣體、塵埃與石塊紛紛逸出,進而在太空形成一條長長的彗尾。
而這些碎屑,因為也會沿著彗星軌道持續運行,所以當地球每年此時通過這些微粒密布的區域時,大量塵屑就會進入地球大氣層,與空氣劇烈摩擦燃燒,瞬間轉化為一道道劃破夜空的流星。
圖/英仙座流星雨資料照。台北天文館提供。
不過,英仙座流星雨之所以能坐擁高人氣,除了流量穩定外,也來自其「流星速度極快」的稱號,而且「火流星」比例特別多。所謂火流星,是指亮度遠高於一般流星,而且可望照亮整片夜空的特殊天象。
又根據天文學家的觀測紀錄,英仙座流星雨平均每年會出現約95顆火流星,遙遙領先雙子座流星雨的70顆。加上,即使在極大期前後,觀測者仍有機會每小時目睹英仙座流星雨30顆以上的流星,整體規模十分穩定,故堪稱夏季最令人期待的天象。
但專家也特別提醒,2025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極大期恰逢接近滿月的月相,明亮夜空可能或多或少對觀賞品質造成一定的影響。
不過只要民眾避開強烈光害,還是有機會親眼捕捉飛掠天際的流星奇景,且觀測過程無需任何望遠鏡輔助,只要靜靜仰望星空、耐心等待星雨降臨,就能感受那份直擊心靈的震撼與絢麗。
因此,專家建議觀星愛好者優先選擇地勢較高、遠離城市燈光干擾的地點,如山區、海岸或鄉間空曠地區,以提升觀賞體驗的純淨度與震撼感。
為此,《城市學》更特別整理了網友公認全台北中南流星雨觀賞熱點,提供有需要的民眾儘早規劃行程:
與此同時,天氣狀況同樣是左右觀星體驗的關鍵。循此,中央氣象署預報指出,自8月11日起,台灣各地將陸續受西南風與南方低壓帶影響,水氣會明顯增多,主要降雨型態為午後雷陣雨。
儘管入夜後,北台灣與東北部的降雨情形會逐漸趨緩,可雲層依舊可能影響視野清晰度;至於中南部與東南部,則可能整天出現間歇性降雨,觀星條件較不穩定。所以專家提醒,有意前往觀賞流星雨的民眾,請務必掌握當地即時天氣資訊,並攜帶雨具備案,以因應突發變化。
欲知更多觀測指引與即時天象預報,請參閱台北天文館網站「天象預報」。
當然,繼英仙座流星雨之後,夜空的精彩仍未落幕。2025年全年將出現兩次日食與兩次月食,其中最受矚目的,便是9月8日即將登場的月全食。這場天象屬於「128沙羅序列」中的第41次,不僅具備高度科學觀測價值,更難得的是,全程在台灣皆可見,堪稱近年來罕見的觀測機會。
屆時只要天氣條件許可,民眾無需仰賴任何儀器輔助,即可直接以肉眼欣賞整個月食歷程,從滿月逐步進入本影、完全被地球遮蔽,再到緩慢復圓的過程,每一階段都令人讚嘆。錯過此景,實屬可惜。
月食階段 | 時間 | 日期 |
---|---|---|
半影食始 | 23:28 | 9月7日 |
初虧 | 00:27 | 9月8日 |
食既 | 01:31 | 9月8日 |
食甚 | 02:12 | 9月8日 |
生光 | 02:53 | 9月8日 |
復圓 | 03:56 | 9月8日 |
半影食終 | 04:55 | 9月8日 |
全程歷時:5小時27分鐘(從「半影食始」至「半影食終」的整體觀測時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資料整理&表格製作:《城市學》
項目 | 說明 |
---|---|
沙羅週期 |
|
序列持續時間 |
|
128沙羅序列 |
|
第41次 |
|
沙羅週期是觀測和預測日月食的重要工具,通過這個週期,天文學家能夠準確預測未來的日食和月食發生時間。每個沙羅序列都有其獨特的特徵,而且序列中的每次食相都有規律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