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綜合媒體報導,台灣泡沫紅茶、珍珠奶茶老元之一品牌「歇腳亭」在台灣的據點逐年縮減,目前僅剩台中逢甲文華店、西屯中科店與台南新營復興店三家。
但命運同樣難逃結束,因為西屯中科店日前也已悄然停業,並撤下招牌;而台南新營復興店則在臉書公告,因「品牌總部因合約到期單方面不予續約」,將於9月30日正式結束營業;最後,逢甲文華店則傳出將於10月起改加盟其他手搖飲品牌。
據此,母公司聯發國際也出面向媒體證實,台灣的據點確實因「合約到期不續約」而全面退場,而海外市場則未受影響,且2025年,業者還計畫拓展門市至印度、墨西哥等新市場。
圖/取自臉書「Sharetea歇腳亭」。
至於「歇腳亭」退出台灣的原因,有專家也分析背後兩大面向:
其一,市場重心早已轉往海外,台灣營運效益不如過往。
其二,母集團積極推動新品牌「UG」,主打創新與年輕化,不僅快速累積人氣,更逐步取代歇腳亭的舊店面。例如,台北車站附近一間營運超過10年的歇腳亭,最終也被改裝為新品牌門市。
圖/取自臉書「Sharetea歇腳亭」。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媒體還指出,「歇腳亭」創立於1994年,至今已有30年歷史;有說法則認為,該品牌是始於1992年的台北南陽街小茶攤。然而,無論是1992還是1994年起家,「歇腳亭」對許多台灣民眾而言,都是學生時期不可取代的飲食回憶。
故,如今隨著「歇腳亭」最後幾家門市喊出謝幕,這個曾經的手搖飲領頭羊,最終還是成為了「時代的眼淚」,著實令不少人感嘆,青春回憶只能留存在海外分店。
圖/取自臉書「Sharetea歇腳亭」。
綜上所述,「歇腳亭」的退場,除了是單一品牌營運上的選擇,似乎也彰顯出台灣飲料市場的一些結構變化。
像是近年來,台灣飲品市場高度飽和,全台手搖飲密度位居世界前列,競爭可說是日益激烈,致使許多品牌必須持續推出新產品或改變經營模式;若缺乏商品差異化,確實更容易面臨市場淘汰的挑戰。
圖/取自臉書「Sharetea歇腳亭」。
另一方面,台灣消費者的飲料口味偏好也逐漸轉向至「低糖、健康、原茶」等養生概念,不少新品牌也紛紛以此為切入點,致力吸引年輕世代的關注。相較之下,歇腳亭過去在產品策略上,調整幅度似乎較小,因而成為逐漸失去本土部分市場的優勢。
同一時間,「歇腳亭」母公司還將發展重心放於海外,這項決策,或多或少可能與「珍奶國際化」的浪潮有關。這種「海外市場大於內需」的飲品現象,充分顯示台灣飲料品牌在全球市場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只是回到本土市場,同步面臨不小的消費習慣與市場結構轉變壓力。
圖/全台最強人氣手搖飲「UG TEA 樂己」台中勤美旗艦店一景。UG提供。
此外,「歇腳亭」背後集團更積極推動手搖飲新品牌「UG」,強調年輕化的定位與創新風格,亦可視為回應飲料產業世代交替的一種戰略。
由此可見,歇腳亭的謝幕,無疑在提醒著台灣社會,手搖飲產業正處於快速汰換的環境之中。而「歇腳亭」曾見證泡沫紅茶風靡一時的年代,也陪伴一代人青春歲月的成長;只是當新市場快速捲動,依然難以避免逐步淡出的命運,也折射出本土產業發展的自然演進。